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学校工作总结

2014年学校工作总结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我校在县教育局、街道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县直标准、乡镇一流”为总目标,以“抓规范、提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为总体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力促学校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并取得新突破:学校在市级以上教研课题中获奖15个,172人次教师在省、市、县各类评比中获奖,50多名学生在各类竞赛和荣誉中获奖。

全县运动会团体第6名、书法绘画比赛团体第6名。

“青春文学社”获得全县中小学优秀社团。

中考成绩尖子生突出,李颖霖同学以708.9分的成绩列全县高分段前茅。

学校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远程教育研修先进单位,日照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五莲县职业招生先进单位和五莲县规范化食堂等称号,并多次为全县后勤管理工作提供现场。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三建设、三提高”,促学校管理水平再提升。

1、重视队伍建设,提高师德师风。

建设一支“铁班子”,锻造一支“硬队伍”。

重视班子培训。

每周一次校级班子培训,每月一次全体班子培训,培训内容体现专题化,切近实际,注重实效。

坚持三制(岗位目标制、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推行五制(一线工作制、现场办公制、座谈问谈制、工作反思制、“执落实不过夜”制)。

坚持“四看”“四不看”:不看说的看做的,不看昨天看今天,不看顺境看逆境,不看喜悦分享看责任担当。

扎实开展班子建设活动。

班子成员“1+1”牵手班主任、班子成员定期巡视制度、班子成员挂级靠科制度等。

在全体教师中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加大教职工考勤和教育教学常规督查管理的力度。

严格落实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目标管理。

下移工作重心,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大力开展“十佳敬业模范”、“三八红旗手”、“巾帼岗位明星”、“四德之星”“月度优秀人物”等先进教师评选活动,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力地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成长,涌现出大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

其中模范教师陈常亭老师的事迹在《日照日报》、《今日五莲》等报刊推介,并被市县教育局网转载。

2、重视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管理体制影响管理效能。

三校合并,教情学情发生变化,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尤为重要。

在充分教研的基础上,我们变“科室式管理体制”为“扁平化管理体制”。

突出学部管理——将管理重心迁移至学部——三个副校长直管三个学部,并进行自由组阁,在中层干部当中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每个学部选配4名中层干部,分别抓教学工作、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社团活动等工作。

三个学部如同三个分校,既相互合作又展开竞争,学校也将考核权、考勤权等下放到学部,实现学部管理的责、权、利的统一。

扁平化管理的实行,充分激发了中层干部的管理潜能,有力地调动了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管理更加有序,学生行为更加规范,各项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3、重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保障。

及时召开五届二次教代会,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实行捆绑式评价,体现团队评价。

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催生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强化用制度去解决问题,用制度去提高管理效益。

在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中规定,教学质量实行年级管理,学校同学部签订目标,学期质量检测年级成绩整体达到目标,则年级内教师绩效考核优秀、良好的比例为3:7,不设一般级。

年级整体成绩每高于目标一个名次,本年级教师绩效考核优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年级成绩整体达不到目标,本年级教师绩效考核优秀、良好、一般的比例为3:6.5:0.5。

捆绑式、团队式评价的实行,加强了团队建设,增强了老师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积极性,增强了管理效益。

(二)“四借力、四打造”,促教学质量再提高。

1、借力“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打造业务过硬教师队伍。

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中,班子成员主动提出到基层工作、到一线上课,用行动促教师管理,用成绩带老师进步。

本学年,五分之四的班子成员下移到年级。

除后勤管理人员外的班子成员,全部兼任教学任务,并有11名班子担任班主任。

推行领导班子挂级靠科,实行责任共担,捆绑考核。

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起交流谈心,一起研究课堂,分析学生,钻研业务,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多种措施发挥优秀教师榜样引领作用,极力打造学科领军人物。

组织“月度优秀教师”评选、“优秀教师成长历程讲座”、“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1+1牵手活动”、优秀教师跨年级经验介绍、优秀教师给学生做报告、骨干教师开通“网上论坛”等。

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的有效实施,使班子有了紧迫感、教师有了危机感。

班子的带头示范、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激发了老师干事创业的热情,教师中形成了人人想上课、愿上课,人人学优秀、争先进,人人学业务、求进步的浓厚氛围,任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为教学质量的再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借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课堂是质量命门,提高教学质量,优质高效课堂为首要。

课堂要实现优质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由“重教师讲”到“重学生学”的转变为根本。

学校借力教育局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主题讲座、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外出学习等方式促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各班级均建立“六人合作学习小组”,探索“小先生制”。

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贯穿课堂始终。

以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以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载体,带动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日前,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正在深入进行中,“少讲多练”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完全认可,高效优质课堂已取得明显成效。

在前不久举行的期中测试中,三个年级的教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明显提高。

3、借力月测制度,打造梯级质量监控与分析体系。

通过当堂达标落实“堂堂清”:每堂课必须拿出8-10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学生闭卷、独立完成当堂内容的测试,教师及时反馈矫正,成绩纳入学习小组的评比。

利用日抽测落实“日日清”:对当堂不达标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集中进行抽测,抽测的题目就是当堂达标题的原题或变式训练题。

抽测结果纳入小组和班级评价。

小组长课下帮扶本组的未达标学生,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利用周末监测落实“周周清”:一周教学结束后,各科备课组教师总结交流本周教学情况,将一周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份训练题,利用周五下午进行训练、反馈、补救,尽可能做到“周周清”。

通过单元达标监测落实“月月清”。

各备课组拟定高质量的监测题,统一考试、阅卷、质量分析,并召开好四个会议:级部质量分析会、班教导会、学生励志总结会、教研组质量分析会。

一周后教导处对小组内的4号学生或者5号学生用考试原题进行二次达标监测,并将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核。

4、借力联盟学校机制,打造浓厚教研氛围。

联盟学校教研机制,有力的助推了我校教研教改工作。

年内,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多学科多批次的联盟教研活动。

通过教学专题报告、与骨干教师座谈、上示范课、为优秀生举办学习方法讲座等活动,在教师交流、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促我校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在11月份专门组织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现场观摩了五莲中学初中部的教研活动全过程;建设“五有”教研机制,实行教研活动“四定两公示”制度,不断修订完善教研组、备课组评价、考核办法,实行组长跟教师捆绑式考核,继续实行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竞争上岗。

强化备课组建设,重点抓有效单元集体备课。

强调“四步、四定、四统一”,即:集体备课要有四步:个人钻研—集体商讨—形成教案—个人反思;集体商讨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形成教案要“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方法。

另外,我们多次外派教师到北京、杜郎口、莱芜到先进学校学习,以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为更好实现分层走班和虚拟课堂的高效化,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举行相关主题教研论坛,分层走班和虚拟课堂的建设日趋规范,效率日益增强。

借力联盟学校机制,我校的教研氛围已经形成,并正取得明显效果。

在全县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评选中,张娟老师获得一等奖,新争取县级以上教研课题9个,省级心理研究课题1个,市级课题6个(小微课题5个)。

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迈上新台阶。

(三)“五强化”“五形成”,促学生管理再规范。

1、强化队伍建设,增强管理效能。

着力培养好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管理队伍推行例会制度。

学校推行班主任月例会制度、年级实施班主任周例会制、年级领导班子实行日例会制度。

每次会议不仅有工作安排和情况分析,更多的是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的培训和交流。

不定时组织班级管理现场会,经常外派班主任参观学习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让管理队伍想管理,愿管理,会管理。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建设,设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会,对学生的校内、校外行为进行督查。

所有检查均实行“日查、周结、月汇总”管理制度。

积极开展优秀班级争创活动。

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管理的效能。

2、强化活动开展,增强教育效果。

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以“每月一事”为载体,扎实开展月主题系列教育。

“学雷锋精神、做儒雅学生”主题、“亲近自然、放飞梦想”远足活动、“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系列主题活动、“我为母校留下美好的记忆”活动,参加街道派出所警营开放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举行初一新生以及初三学生军训等活动、举行“爱我老师”“我与祖国共成长”“最美校园记忆”等主题征文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阳光健身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开辟积极心理学会所、山之灵心理工作室等阵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及法治意识。

今年4月18日,初一(2)班学生于洁和(7)班学生许洁两名女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拾到多张银行卡和现金,主动交到洪凝街道法庭干警的手中,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社会和全校师生称赞。

3、强化行为养成,增强学生文明修养。

认真落实学生常规管理教育月方案,定期开展“常规管理优秀班级”和“文明宿舍”评选活动。

将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入睡、就餐、走路、卫生、内务等秩序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

通过教育和管理,我校学生言行举止更文明、更规范,更有序。

走路站队化——出入学校站队、进出餐厅站队、课间行走站队、上下楼梯站队;入室安静化——入教室既静,入餐厅既静,入宿舍即静;卫生内务整洁化——卫生清理及时、保持干净,课桌摆放有序,物品放置条理;文明礼仪主动化——主动向老师问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主动感恩师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