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院前急救
医学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院前急救
对急、危、重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救护。
是否有公众参与
广义:患者在进入医院前,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
对其进行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 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从事专业急救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症患者
提供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 护服务的医疗活动
院前急特救点—特点
(一)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
第一节 院前急救模式
国外院前急救模式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
独立型
1.单纯院前型:上海模式—单独开展院前急救,主要开展单一的院
前急救工作,院前人员均隶属于急救中心
2.院前-院内结合型:北京模式—独立型的院前、院内结合急救模式
多被认为不适合北京,其未能充分 利用其他医院的医疗资源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
依附医院型
6.骨盆体征
7.四肢体征:活动情况
急救护理措施
—现场救护
一、紧急呼救
※救护启动—生存链
现场救护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急救护理措施
—现场救护
※电话呼救 ▪准确地点位置 ▪事故原因、紧急程度 ▪受伤人数、性别、年龄等 ▪联系电话、姓名 ▪必要的初步紧急处理
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在伤病现场往往都是倍感焦虑和恐 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的心理十分迫切,即 使是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也不例外。
院前急救—特点
(三)病种复杂多样
呼救的患者疾病种类会涉及到临床各科,而且 是未经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患者,因此要求救护人 员需要在较短时间做好患者病种的初步筛选、诊断 和处理等工作。
(三)流动性大
院前急救系统一般都是在急救医疗服务的区域内活 动,而急救地点可以分散在区域内的每个角落。
患者的流向一般也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区域内每 一个综合性医院(有固定接收医院的地区除外)。遇 有特殊需要,可能也会超越行政医疗区域分管范围。
院前急救—原则
1.先排险后救护:首要任务-脱离危险区,保证救护者和伤病员的安全 2.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止血后包扎 5.先施救后运送
院前急救—特点
(七)对急救人员要求高
♣专业素质:病情紧急、危重,医疗条件差
♣身体素质:体力强度大。道路不平坦等带来的颠簸
劳累,院前急救现场的复杂多样,随身携带急救箱,既要 救治病人,又要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等,因此在急救的整 个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这就要求救护人员需需具备良 好的身体素质。
院前急救—特点
教学目标
※ 熟悉院前急救的概念、特点、任务和急救原则 ※ 了解院前急救模式 ※ 掌握院前急救的现场评估、现场救护和转运与
途中的监护 ※ 了解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急救流程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
第一节 概述
院前急救—概念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2.气道 判断伤病员病的气道是否通畅—Airway
检查伤病员是否有呼吸苦难症状存在,并查明原因,必要 时清除伤病员口腔等部位的异物,有假牙托者需取出,保持伤 病员气道的通畅。
现场评估
初步评估
3.呼吸 判断伤病员是否有呼吸—Breathing
“一看” 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
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一、环境评估
现场观察保证安全
急救人员首先应进行现场环境的评估,观察现场有 无危险因素的存在,同时查询病人受伤的线索评估;(二)进一步评估
初步评估
1.意识 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Response
若病人对呼唤、轻拍均无反应,婴儿拍打足跟或掐捏其上 臂不能哭泣,则可判断其无意识。一旦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 ,应立即呼救,请求援助。
♣社会性强:院前急救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已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随机性强:病人呼救无时间限制; 病情种类多样化; 重大事故或灾害的发生时间及地点未知
院前急救—特点
(二)时间紧急
(1)行动急: 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都是急病或慢性
病的急性发作,急救工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的理念,紧急处理,刻不容缓。 (2)心情急:
“三感觉” 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
注意:前后观察时间控制在5秒钟左右。
4.循环 判断伤病员是否有脉搏—Circulation
成人: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或腹股沟动脉
婴儿:触摸肱动脉或判断有无搏动及其强弱
现场评估
进一步评估 看什么?
1.外观;2.是否通畅;
3.损伤程度; 4.流出液的色、量、形。
1.头部体征:口、鼻、耳、眼、面部、头颅
2.颈部体征:外形和活动,有无损伤、血肿
3.脊柱体征:未确定是否存在脊柱损伤的情况下,切不可搬动患者
现场评估
进一步评估 看什么?
1.外观;2.是否通畅;
3.损伤程度;
4.流出液的色、量、形。
4.胸部体征:胸廓起伏是否对称;有无肋骨骨折
5.腹部体征:腹部外形有无膨隆、凹陷;腹部有无压痛、肌紧张
院前急救—特点
(四)急救环境条件差
●急救人员、设备仪器均受限制; ●环境恶劣、设备受现场条件限制; ●病人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 ●运送时救护车的震动、马达声和路途颠簸等常
影响检查、治疗工作
院前急救—特点
(五)以对症治疗为主
在院前急救现场,通常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良 好的条件来给医护人员进行患者伤(病)情的鉴别 诊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症急救,也即能使病人 初步得以救生的各种对症急救工作。
重庆模式—主要依托于综合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目前
,医院急救中心建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内
单纯调度指挥型
广州模式—医院进行行政划区,通过调度指挥全市医
院急诊室的救护车开展院前急救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
联合型
香港模式—急救与消防、公安等相结合的联动型模式,报警电话统一是
“999”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
现场评估
院前急救—原则
6.急救与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 7.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8.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 9.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 10.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防止重复、遗漏、差错
时间就是生命
5-20分钟为白金时间 1h内抢救为黄金时间 6h内为白银时间 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