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闲聊客老哥贡献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的理论讲义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内容提要] 本章围绕着运动训练计划及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基本内容、特点及要求,着重介绍训练计划的概念、作用、分类及设计依据。
在介绍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运用的指导。
特别是对已制定出的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必须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执行训练计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节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一、训练计划的概念与作用(一)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有步骤的活动或工作之前,势必会对这一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一番考虑,然后再做出具体安排,这一过程就是行为活动或工作之前的理论设计过程。
所设计出的行为步骤的理论性文字提纲,就是进行这一工作的具体计划。
毫无疑问,运动训练计划就是在训练过程开始之前,为实现训练任务和目标,对训练内容、步骤及其要求所作出的理论设计和安排。
既然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设计和安排的内容,、步骤和要求,那么,就可以把训练计划作如下理解:训练计划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选择的达到目标的进程通路,如图9-1所示。
要达到预定目标的通路,有多种选择,妈即可选择各式各样的方案。
训练计划的制定就是对这些不同途径进行正确选择的过程。
运动训练计划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准确的预测性和灵活的可调性。
预测性是指对根据拟订计划实施训练而可能取得的成效的预测,它体现着训练计划的目标:可调性是指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训练计划预期目标与实际训练效果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时,对训练计划所能进行的修正空间。
计划的设计是在训练目标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是训练计划的核心。
所以,计划本身就必须具备尽可能准确的预见性。
但是,运动训练的具体过程受着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训练计划的预测性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
实践中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一些修正或变动,以保持与训练目标的一致性。
因此,训练计划又须具备一定的可调性。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的中心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训练实践活动之中,其重要作用和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运动训练总体过程具有先导作用在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的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目标。
这两项工作对训练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初始状态的诊断为训练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依据,这些信息和依据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影响着训练指标的建立是否具德基本的可行性。
可见,这一工作十分重要。
若忽视了这项工作,将加大训练过程的盲目性,导致训练脱离预定总目标的情况发生。
2.运动训练的进程具有指导作用总休训练计划之中包含着干个阶段性计划,也就是说,训练的总目标之中,包含着若干阶段性目标。
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再根据这些独立的训练任务,制定出具有特定要求的练习。
运动员按照这些特定要求,逐一完成规定的练习,进而使之逐步接近,直至完成训练的总目标。
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其任务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机,即与重大比赛的时间能否一致。
如果阶段划分和阶段任务的建立与客观条件不相吻合,计划本身也就失去了指导作用。
计划所囊括的训练过程的时间跨度越大,其指导意义就越大。
3.对运动训练的实施过程具有控制作用总体训练计划中的各阶段计划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各阶段计划中都包含着前阶段的“诊断结果”和本阶段的“任务指标”。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这些“诊断”、“指标”进行适宜的测评,从而实现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训练过程的顺利进行。
4.训练过程的参与者具有统一认识的作用训练计划是实施具体训练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运动练过程所涉及的人员对象,并非仅限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包括参与训练过程的其他人员,如科研工作者、医务监督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
训练计划这一纲领性能文件,能使所有人员对如何具体地实施、控制和辅助过程,形成思想上及行为上的高度统一,从而使训练活动在严谨和谐的条件下顺利进行。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和基本内容(一)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运动训练计划实施不同的分类。
例如,根据时间跨度对计划进行分类,可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对计划进行分类,可分为技术训练计划、战术训练计划、体能训练计划、心理训练计划、恢复训练计划、比赛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恢复期训练计划。
无论以什么标准划分的训练计划,其自身都具有各自的基本训练任务;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的量度与节奏、训练活动的组织及实施等方面,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按时间跨度的在大小所划分的训练计划,内容相对全面、综合,在实践中运用得也最为广泛(表9-1)。
多年训练计划及年度训练计划主要用于安排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属于具有整体战略性意义的规划,一般采用框架式内容,无须过于详尽,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相对稳定。
周计划与课时计划则属于实施性计划,内容比较详尽,实际训练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需要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表9-1 训练计划的类型、时间跨度、基本任务对照表训练计划类型时间跨度基本任务全程性10-20年培养高水平选手区间性2~6年完成阶段性任务单周期6~12个月参加一次或一组比赛双周期每个周期4~8个月参加二次或二级比赛多周期各周期2.5~5个月参加三次或三组以上比赛基本期5~20周提高竞技能力比赛期3~20周创造优异成绩恢复期1~4周促进心理/生理恢复训练周4~10天提高竞技能力比赛周3~20次课创造优异成绩恢复周促进心理/生理恢复综合课0.5~4h 完成多项训练任务单一课0.5~4h 完成一项训练任务(二)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在其内容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由于不同时间跨度的训练过程在其结构上又基本一致,即都包含着基本训练、赛前训练、赛期训练和恢复训练等结构内容,因此对于不同类型训练计划的设计,也有许多基本的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同样也反映在训练计划的内容上。
根据训练过程中的意义,可以把训练计划的内容归结为以下3个部分:1.准备部分的内容训练计划准备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恢复能力的现状诊断结果;在对所得诊断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所建立的适合于本时期跨度训练过程并能够完成的训练目标。
以上两项内容,不仅是训练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训练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体现着训练计划的先导性作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制定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对运员进行现状诊断定一环节,也都能够提出相应的练指标;但在制定周计划和课时计划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了这两项工作,常以主观估计来代替客观诊断,用对某一练习的数量要求来充当训练目标,必然会大大增加训练的盲目性。
2.指导及实施部分的内容在训练计划的总体概念中,所谓指导部分的内容,是指对计划的全局性分布和设置尤其对时间跨度大的训练计划而言,它的意义与训练目标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包括训练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立、比赛序列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指导导部分的工作,对训练练计划进行总体设想,勾画出训练过程的基本轮廓。
然后,进一步规划出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完成对训练过程的整体配置。
实施部分的内容比较细致,主要涉及训练的具体过程,其内宾包括训练过程中具体训练手段的选用和安排、各种训练手段所载负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复措施的设计与选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除了必须认真细致地考虑选择何种训练手段和如何确定训练负荷之外,还必须周密地考虑恢复训练措施如何安排,这是现代系统科学训练理论的基本要求。
3.控制部分的内容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问题,现代训练实践和理论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控制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训练过程实施情况和质量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
要达到对动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及时地获取有关训练进行情况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只能通过有计划的检查才能获得。
所以,训练计划中应列入对训练质量进行检查的内容。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反馈性结论,并以此结论为依据,对训练计划进行修正、补充、完善,才能在实质上达到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第二节不同训练时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不同时间跨度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出发,以单周期为例,分别就基本训练期、赛前训练期。
比赛期及恢复训练期的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展示讨论。
一、基本期训练计划的特点要了解不同训练阶段的基本内容及其安排特点,首先必须清楚各阶段训练的中心任务。
(一)基本训练的主要任务在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进程中,基本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的主体部分。
从时间跨度上看,它几站占去了60%的训练课时。
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训练过程的其他参与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一部分训练活动之中。
基本期训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措施,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其机体产生一个良性的生物适应过程,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基本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根据基本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其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如何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这一核心问题而设置的。
运动训练离不开负荷,负荷对机体的刺激能引起机体的应答,并能促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
可以说,负荷是获得训练效应和提高训练成绩的基本要素。
为了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下面将对本阶段计划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探讨。
1.计划中的体能训练内容体能训练内容是基本训练过程的主体内容。
运动员的机体只有通过只够的体能训练,才有可能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
体能训练包括广泛的内容,归结起来可以分成5大类: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及灵敏训练。
在基本期的训练计划中,体能训练的内容大约占到总训练时数的60%~70%,并广泛分布于各小周期的训练安排中。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特点有不同的侧重要求,所以,体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也存在相应的区别。
便如,在基本训练的体能训练内容安排上,田径跳跃项目突出速度与力量相结合的体能练习;中距离游泳突出速度耐力与量耐力的体能练习;举重则突出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的体能编编练习等等。
在此需要了解的是,体能训练内容在训练计划中的结构安排。
决定基本期训练内容结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