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 PPT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 PPT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 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 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 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
已大致形成。
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
屋顶形式。
■ 魏晋南北朝建筑
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佛道大盛,统治阶级大量兴建 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 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 在工艺表现上 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 、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 作风”,丰富了我中华建筑的形象。
分段式歇山顶(敦煌壁画) 它是歇山顶的最初形态,为 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
人字拱(日本四天王寺山门 ,南北朝风格)
南北朝绘画《洛神赋图》中的楼船,反映出当时建筑 的真实特征,是弥足珍贵的资料
云冈石窟内方形塔柱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复原图 云岗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密河 檐南 式嵩 砖山 塔嵩
岳 寺 十 二 角 十 五 层
■ 隋唐五代建筑
隋代建筑是南北朝建筑向唐代建筑转变的一个过 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chi)尾形象较唐代建 筑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
隋墓中出土的陶屋
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 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 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 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址 干 阑 式 民 和河 草姆 顶渡 复遗 原址 图水 井 井 架
■ 先秦建筑
夏、商建筑
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二 里头宫殿建筑 ,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 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湖北盘龙城宫殿复原图(商代前期)
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遗址。由夯土墙、木质梁柱、门户廊檐,草秸屋顶 等部分构成。
施铁渠(铁筑成环水渠),以为辟雍之象。台上第一层为等边八方形 (象征一年四时八节,即春、夏、秋、冬四时和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节);中层为十二等边形(一年十 二月),上层为二十四边形(法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巨木十围, 上下通贯,亘之以铁索。刻木为瓦,夹纻漆之。上为圆盖(象征天 圆)。
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面朝后市, 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面,或指宫殿大门向南,
市场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
后。市朝一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 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
《三礼图》中描绘的 王城规划
岐山凤雏建筑基址
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已有相当成 熟的布局水平。
殷墟博物苑
西周建筑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这里的国也就是国都。它是一座方形的城, 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 个城门,即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 东西向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也就是说, 通向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 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经涂9轨,指经 纬之途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尺 ……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一步 按1.4米计,则每条街道的宽度为16米左右, 也是相当宽畅的。左祖右社,指祖庙建在东
唐大明宫含元殿
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 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杨鸿勋复殿建筑。 奇特之一是高大。据《旧唐书》的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注: 依日本所藏唐代尺子平均每尺约为30.03厘米计算,明堂高约为88米左 右),东西南北各三百尺(约90米左右)。 奇特之二是法时令与天地。明堂基础高台是方的(象征大地),下
公元582年隋文帝兴建大兴 城。大兴城规模浩大,郭城东西 宽9721米, 南北长8651米,全 城面积达84. 1平方公里,是中国 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 最大的城市。唐代继续以大兴为 都,改名长安城。
唐长安西内太极殿
唐大明宫
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唐骆宾王诗:“山河千里图,城阙九重门。不观皇殿壮,安知天子尊。”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傅熹年复原)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新石器时代陶屋
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巢居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
因此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
穴居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
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工洞 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 类的活动,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原始人 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 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春秋、战国建筑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 的观念。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 于广川之上”
河北平山中山王陵复原鸟瞰图
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
■ 秦汉建筑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 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 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多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
多水地区。 巢居
干阑式建筑
木构架建筑
干阑式民居这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它具有通风 、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 的地区非常适用。它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 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居河 复姆 原渡 图遗
认识中国古建筑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渊源
■ 原始建筑 ■ 先秦建筑 ■ 秦汉建筑 ■ 魏晋南北朝建筑 ■ 隋唐五代建筑 ■ 宋辽金元建筑 ■ 明清建筑
■ 原始建筑
原始时期的居所虽然还不能称作为“建筑”,但它 的功能与现在的建筑并没有质的区别。建筑是在 原始的穴居和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 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以满足于人的 居住和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