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的质量和成本管理

现场的质量和成本管理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熟知企业的现场质量管理;
●认识控制不良的六种来源;
●掌握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了解防止废品的八大要诀。

现场的质量和成本管理
一、现场的质量管理
为了减少变异,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标准,促使员工养成遵守纪律、遵循标准的习惯。

生产现场中的大部分质量问题可以用现场——现物的原则,以低成本、常识性的方法来解决。

1.管理品质
重视制度,实行标准化
制定制度要切合实际。

制定企业制度,不宜过于宽泛,应当将无关紧要、模糊不清的制度除去。

严格按制度执行。

一条制度的违反就意味着对所有制度的威胁,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每条制度。

做到赏罚分明。

对就标准制度提出问题者给予奖励,一般情况下,只有优秀的员工才会对标准制度提出问题。

对于员工对制度的意见,管理者应当及时给予反馈,如果制度确实存在问题,须及时加以改进,如果不能马上采纳,也应当向提出意见者做出解释;对违反标准制度者,要给予处罚。

重视执行
企业要想提高执行力,应当做好检查和考核两方面的工作。

重视分析
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而不要想当然。

比如有些质量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重视不断改善
重视改善的表现之一,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一线员工的培训,这样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重视教育训练
企业需要给员工培训制定时间,并做到全员培训。

2.控制不良的来源——消除变异
来源之一是机器
管理机器者,不仅要学会如何操作,还要注意机器的变化,例如切割机器刀具锋利度,冲压机冲程之变动,电镀处理液之变动,空压机气压之品质等。

机器的保养主要是依靠操作设备者,而非修理机器者。

来源之二是材料
材料变异包括供应厂商更换、材料﹙部件﹚替换、材料机械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变动、材料尺寸变动等。

来源之三是方法
方法的变异包括流程之变更、作业方法之变更、工具和夹具不当等。

企业需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研究方法,思考目前的方法是不是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在进行。

在按标准化方法执行过程中,能否发现目前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问题后能否进行改正。

来源之四是操作员
操作员的熟练度。

在员工流动性很大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考虑缩短员工从生手过渡到熟手的时间。

操作员的习惯性。

操作员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动作。

对新员工来说,需要改掉以往的习惯动作,形成新的标准动作。

操作员的操作标准。

训练操作员的标准动作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这并不是浪费,一旦员工熟练掌握了操作标准,之后的工作速度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操作员的体力和情绪。

企业要尽量把工作设计得比较轻松,而不是延长加班时间,造成员工的体力透支。

此外,员工情绪的稳定与否也会影响工作质量。

操作人员的工作场所和使用工具。

工作环境不适宜,工具不好用,也容易导致工作中出现问题。

来源之五是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电源稳定度、水质稳定度、湿度、温度、空气粉尘、照明度、地板及工作场所清洁、工作场所物品的摆放等。

松下公司在广州新建厂房时,就非常注意厂房的位置、通风、温度、朝向等因素,努力为员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来源之六是管理因素
订单的比例控制。

销售部门要做到对客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要尽量使订单平衡,保持订单的计划性。

机种更换。

机种更换频繁是现代产品的一个趋势,企业应当研究产品尽可能多的通用性,减少不必要的频繁更换。

人员的频繁流动。

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频繁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要把握一个“度”。

设计不妥当。

有的产品质量问题是由于设计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要求设计部门重新更换设计方案。

3.防止废品的八大要诀
稳定的人员
相对稳定的员工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过短,该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就较低。

良好的教育训练
良好的教育训练可以让员工学到新知识。

建立标准化
建立标准化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各种制度。

同时,标准化制度要简单化、步骤化、图表化,以便现场操作。

制程的品质管制
制程的品质管制,即制造工程的品质管制,而非制造后的品质检查。

所以品质检查人员应在生产线上进行流动检查。

除了以上事项外,防止废品还要注意消除环境脏化﹙推行5S﹚、有稳定的供应商、推行QCC﹙品管圈﹚及完善的机器保养制度﹙推行TPM﹚。

要点提示
防止废品的八大要诀:
①稳定的人员;
②良好的教育训练;
③建立标准化;
④制程的品质管制;
⑤消除环境脏化﹙推行5S﹚;
⑥稳定的供应商;
⑦推行QCC﹙品管圈﹚;
⑧完善的机器保养制度﹙推行TP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