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摘要:传统的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通过将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接受和内化。
掌握系统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规律性知识。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非常乏力和有限。
它只注重知识,不注重方法;只关心知识点的掌握,不注意能力的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把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为终生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探究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政治教学目标与探究性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即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这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探究被称为指导型探究。
如果某探究从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收集和处理证据到总结交流,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探究为开放型探究。
二、提高高中政治探究性有效教学的措施
1.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
教材、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要善于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树立自主意识,主动学习,而教师更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内部动因,锐意进取,鼓励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正真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探究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探究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学生一旦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
教学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至关重要。
该问题既要能从情景中自然引出,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略有提高,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
问题还必须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既不会太难,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会因为太容易而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
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尤为困难,因为在一个班级当中,学生的原有知识面各不相同,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同一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很难,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太简单了。
在实践中一般可以针对一个材料设置不同层次的几个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机会。
2.联系社会实际探究,活跃课堂氛围
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课的题中之
意。
重大时政热点作为教学情境,可以摆脱空洞无力的说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学以致用;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把教材与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是今后文科综合命题的趋势。
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中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缺
乏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
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中山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有的小组以《中山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种植花木的有利条件,确立了《花木的种植与市场开发》这样的课题。
在完成研究课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以《花木的种植与市场开发》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花木的种植的各个环节,一直到花木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花木的生产、销售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对农村花木种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这使我倍感兴奋,因为同学们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完成课题研究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结果,说明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
这样,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时事联系起
来进行探究体验,不仅使学生对政治事件有了“立体”的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
事实上,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考点有很多,如人民币升值和汇率问题、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等,这些都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
3.科学评价
按照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间教学信息流通与反馈的过程,在教学中流通和反馈的信息多种多样,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信息反馈,它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性教学要注重科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此外,探究学习的评价更要提倡一个“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导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反思。
知识的回归是检验探究成效的重要环节。
教师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
使学生“居高临下”俯视哲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在探究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新发.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 [2]王颖.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3]姚莉.关于“探究性”教学在农村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思考[j].湘潮(下半
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