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教学大纲《商法》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商法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学人才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商法是一个历史悠久、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综合性高、实务性强的法律学科。
它与民法学、经济法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经济学的一些学科相关联。
它所涉及的,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组织制度和交易制度,包括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和保险法。
这些制度具有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商法,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掌握效率、公平、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并注意体会商事法律制度在科学配置资源、平衡利益关系、规范市场行为和维护经济秩序方面所采用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建议电视授课7学时(25分钟标准带14盘),案例讨论7学时,作业2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电视学时1 商法总论 4 0.52 公司法 12 1.53 合伙企业法 8 14 破产法 12 15 票据法 12 16 证券法 12 17 保险法 12 1合计 72 7 四、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考核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规则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并附带评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市场经济基本理念方面达到的水平。
考试由中国政法大学统一出题,省电大按统一标准评分。
五、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商法总论(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商法的概念一、商法的调整对象二、商法与民法、经济法的关系第二节商法的历史沿革一、大陆法系二、英美法系三、中国第三节商法的一般原则一、强化企业组织二、提高经济效率三、维护交易公平四、保障交易安全教学重点:商法的调整对象和一般原则教学要求:1. 了解商事关系的内容及相关的商人、商行为的概念。
2. 掌握民法、商法和经济法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商法与民法的区别以及经济法对商法的影响,明确商法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掌握现代商法发展的一般趋势,注意把握商法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4. 掌握现代商法的一般原则,结合商法的性质和特点,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对商法提出的要求。
第二章公司法(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一、公司的概述二、公司法概述第二节公司基本财产制度一、公司资本制度二、公司股份制度三、公司财务制度四、公司对外投资制度五、公司债券制度第三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二、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关四、公司的监督机关和监督机制五、公司的民主管理制度第四节公司设立、变更和终止制度一、公司设立制度二、公司合并与分立制度三、公司解散和清算制度四、公司资产重组制度第五节有限责任公司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三、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变动四、国有独资公司第六节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股份转让四、上市公司教学重点:公司基本财产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组织制度。
教学要求:1. 掌握公司组织形式的基本内容,了解公司与其他企业形态的区别,以及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2.掌握公司基本财产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司资本制度、股份制度、债券制度和对外投资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公司财务制度的基本构架。
3. 掌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公司管理和经营决策权的构造方式,了解监督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对维护公司健康运行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意义。
4. 掌握公司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公司合并、分立的意义和方法,注意掌握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发行和转让的规则。
第三章合伙企业法(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合伙企业概述一、合伙的概念二、合伙企业的概念第二节合伙企业的设立一、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二、合伙企业的设立登记三、合伙企业分支机构第三节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一、合伙企业的财产二、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三、合伙企业的分配第四节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一、合伙人对外行为的效力二、合伙企业和合伙人的债务清偿第五节合伙企业的变更一、新合伙人入伙二、合伙人退伙三、合伙人出资份额转让第六节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一、合伙企业的解散二、合伙企业的清算教学重点: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教学要求:1. 掌握合伙企业的概念以及合伙企业的法律人格,注意掌握合伙企业与公司的区别。
2. 从合伙企业的财产关系性质、事务执行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其“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特征。
3. 掌握合伙企业外部关系的基本规则,特别是有关合伙人对外行为的效力规则和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无限连带责任规则。
4. 掌握合伙企业变更和解散的基本规则。
在学习有关入伙、退伙和出资份额转让的规则时,要注意理解其中贯彻的维护合伙关系和保护债权人的立法政策。
第四章破产法(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破产法总论一、破产的概念二、破产制度的意义三、我国的破产法律规范四、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五、破产原因六、破产案件的管辖七、破产案件中的裁定八、破产法对企业职工的保护第二节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一、破产案件的申请二、破产案件的受理三、债权申报四、破产无效行为第三节债权人会议一、债权人会议的法律地位二、债权人会议的组成和职权三、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和议决程序第四节破产宣告和破产清算一、破产宣告二、破产清算组三、破产财产四、破产债权五、破产抵销权六、别除权七、破产费用八、破产变价和分配九、破产案件的终结第五节企业拯救程序一、企业拯救程序概论二、和解程序三、重整程序教学重点:破产程序的基本框架和破产清算规则。
教学要求:1. 了解破产法的重要意义,把握破产法与债务清偿法、企业法的联系。
2. 掌握破产程序的集体清偿原则和公平清偿原则,注意了解这些原则在破产案件受理制度、破产无效行为制度破产宣告、债权人会议制度和破产宣告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3. 掌握破产财产、破产债权、破产抵销权、别除权等破产实体制度的主要规则及其实际应用。
4. 了解破产清算组的职能,掌握执行清算事务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
第五章票据法(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票据法概述一、票据二、票据法第二节汇票一、发票二、背书三、承兑四、保证五、付款六、追索第三节本票一、本票对汇票规则的适用二、本票的特别规则第四节支票一、支票对汇票规则的适用二、支票的特别规则教学重点:票据的特征和票据法一般规则。
教学要求:1. 了解票据法的特征,把握票据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
2. 掌握票据法的一般原则,结合票据法的性质和特点,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对票据法提出的要求。
3. 掌握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和严格技术性原则,注意了解这些原则在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4. 掌握发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等票据实体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际应用。
第六章证券法(1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证券法概述一、证券二、证券法第二节证券发行制度一、证券发行注册制二、证券发行核准制三、信息公开制度第三节证券交易制度一、证券交易的方式二、证券上市三、上市公司收购四、禁止的交易行为第四节证券商制度一、证券商的概念和种类二、证券商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三、证券登记结算和交易服务机构四、证券业协会第五节证券交易所一、证券交易所的概念、特征和历史二、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组织形式三、场外交易市场第六节证券交易管理体制一、各国证券管理体制比较二、我国现行证券管理体制教学重点:证券法的规范对象和一般原则。
教学要求:1. 了解证券法规范的证券与一般证券的区别。
2. 掌握证券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证券法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了解证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其在证券发行与交易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掌握禁止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4. 联系我国实际,把握现代市场经济对证券交易管理体制提出的要求。
第七章保险法(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保险法概述一、风险与保险二、保险法第二节保险的基本法律制度一、保险分业经营制度二、保险资金运用制度三、再保险制度第三节保险机构法律制度一、保险机构的概念二、保险机构体系三、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保险公司五、保险代理第四节保险合同一、保险合同的概念和种类二、保险合同的订立三、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四、保险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五、保险合同争议的处理第六节财产保险法律制度一、普通财产保险二、运输工具保险三、责任保险四、保证保险五、财产保险理赔制度第七节人身保险法律制度一、人寿保险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健康保险第八节保险法律责任一、违法设立保险机构的法律责任二、违法经营保险机构的法律责任三、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教学重点:保险制度的社会功能和基本原则,保险组织制度,财产保险合同和人寿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保险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1. 掌握保险基本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保险企业运作的财政情况和基本的保险制度。
2. 掌握我国保险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及保险公司设立、变更和终止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3. 掌握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了解订立保险合同的程序以及关键条款的商业意义和法律意义。
4. 掌握财产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了解财产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实务。
5. 掌握人寿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了解人寿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