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PPT课件
儒为了抬高孔 派。庄子继承和发展
子的地位,把 了老子的思想,被称
儒家学说渲染 为“道德家”,老子
的像宗教一样, 哲学思想,具有朴素
就被人们看做 辩证法的思想。汉代
宗教了
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
的始祖 。
传入我 国的佛 教,以 其为印 度释迦 牟尼所 创而简 称为释
道德经
《道德经》 ,又名《老子》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 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选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2、能背诵并翻译全文; 3、领会老子所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反相 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的道理和由此而产生的 “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 字伯阳,楚国苦县(涡阳县) 人。
•约前571年至471年,曾做过周 朝的守藏史。
文本研读
完
作而
全
弗始
对辩
立证
统 相一
为而 弗志
互
依
功而
赖
弗居
居
无
为
之
事
无
为 而
圣人
治
行
不
教
之
言
版本对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
名/美好的东西 形/美的 就 丑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善良的东西
恶
互相对立而产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互相对立而形成
互相对立而体现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6世纪,随着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华,《老子》一 书传至欧洲。17、18世纪,欧洲哲学中开始出现老子的名字。 •1817 年,法国学者朱利安出版了法文《道德经》 •1823年勒木萨作《老子传》,称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有见识的伦理 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道"的概念与 希腊的"逻格斯"相当。
音:音的组合。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 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文本研读
是以:因此。
圣人:得道,有道之人。(《论语》 里的“圣人”“君子”指的是:儒 家所称的道德智能极高的理想人物)
不言:不发号施令。
作:兴起。 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 已:句尾语气词,通“矣”。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有了丑了;都知道什么是 善, 这就有了恶。(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文本研读
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
也。
译文:“有”和“无”是相对
相生: 相互依存,相互 而存在的,失去了“有”,也
互相对立而存在
互相对立而和谐 相Biblioteka 跟 从翻译版本对照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 是因为丑的存在了;都知道善良的事 物是善良的,是因为恶的存在了。所 以有和无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 因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相互对 立而显现,高和下因相互对立而依靠, 音与声因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和后因 相互对立而追随。
在西方人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穷魅力的长者。《道德经》被译为 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 字发行量最多的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托尔斯泰对老子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 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他对《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名神学家小希贞次郎翻译出版《道德经》, 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 髓》一文。
三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之竹简本《老子》,分甲、乙、丙三 册。竹简《老子》的成书要早于世传《老子》和帛书《老子》这就把 《老子》的成书从时间上大大提前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竹简《老子》 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老子》本。
而《老子》的作者,竹简本可能为李耳所作,世、帛本则为太史詹 所著。
老子的影响力
•《道德经》分上下两册,81章; •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 •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的版本及其作者
一是世传的《老子》本,又称《道德经》或《老子五千言》,由 《道经》和《德经》组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历代多有注 本。
二是1973年长沙马王推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该书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且在《德经》之前有约一万一千字,经 学术界专家考订整理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 此为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最多的《老子》本。
•老子是我国伟大思想家。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 学思想的先河。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家学派,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 老君。
“三教”指的是什么?知道来源吗?
儒家、道教、释(佛教)。 东汉时
孔子所创,并 以先秦老子“道”的
非宗教,而汉 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
版本对照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
顺应自然规律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始原 自然生长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占有
推动
恩泽
自居
去:v.离开。
译v文.前:往,因到此···圣···去人,用跟无“来为”的相观反。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 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 强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 无所谓失去。
有无相生
美 丑
难易相成
善 恶
长短相形
相 高下相倾
反
相 成
音声相和
先后相随
转化。
就不存在“无”;“难”和 “易”是互相促进 的,互为
成:成就,促成,使成为。对方存在的条件;长和短是相
相刑:即相形,互相体 现。
比较才能分别出来的,高和低 互相使对方呈现出来;音和声 是相对立的,两者相配合才能
下:低。 相倾:相互依靠。
形成和谐的音乐,先和后是通 过其先后关系体现出来的—— 这是永恒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已
文本研读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弟子孰为好学。
“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制,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担当,担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斯:指示代词,意思为 “此” “这就” “那么”。
恶:“丑”: 与“美”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