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优质课 公开课
材料2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 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 无不残灭。’” 《高祖本纪》
材料3
“陛下慢而待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 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 失天下也。” 《高祖本纪》王陵 语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 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 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也 ,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 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 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 了他的悲剧。
刘邦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项伯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刘邦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今者 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樊哙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 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 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 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乌江自刎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 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 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张良入谢 刘邦诛曹 (主动)
问题一:结合文本来看项羽为什么眼睁睁 放走了沛公?刘邦为什么能全身而退? 归纳
项伯的泄密及倒戈。 刘邦冒险谢罪鸿门所表现的“诚意”和
谦恭。 樊哙闯帐痛下说辞。 张良察言观色巧于周旋。 项羽性格中“为人不忍”、“刚愎自用”
等弱点。
问题2
鸿门宴上刘邦、项伯、樊哙说了什 么,可以扭转乾坤?
的暴虐而作殊死抗争
不能杀
问题5
从当时的局势看,即便鸿门宴上放过刘 邦,项羽还有杀他的机会吗?
楚汉之争大事记
前206年12月,刘、项会于鸿门。 前205年2月,项羽裂土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
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 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城东)。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彭城,项 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5月,刘邦逃至荥阳。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7月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东归 楚,西归汉。 前202年10月、11月,用张良、陈平计大败项羽。 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
《项羽本纪》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
提示:项羽的英勇神武的背后埋藏着他残 忍暴戾的一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 者先得焉。……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 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 烹邪?”
《淮阴侯列传》
归纳:
刘邦被杀,依然会有后继者 业已归顺刘邦的秦人恐因畏惧项氏
归纳:
此后仍有机会。 在鸿门宴上,项羽失去的不是诛刘之机,
而是失去了诛刘之心。
不需杀
问题6
项羽在鸿门宴后留了后手吗?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 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 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 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 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项羽以“巴蜀亦关中地”之名封刘邦为 汉王。此举既虚遵了怀王之约,也照顾 到战功及兄弟之约,又将刘邦遣至偏远 不致为害,可谓一举三得。
(两告两定)
宴中
(三起三落)
宴后
曹无伤告密——怒 范增浇油——定
(主动)
范增举玦——一起 项庄舞剑——二起 樊哙闯帐——三起
项羽受璧 范增毁璧 (被动)
刘邦
怯而勇,智而诈;知人善
任兵,十善纳万忠,言在;能霸屈上能伸
项伯夜告——惧 收买项伯——定
(被动)
项伯翼蔽——一落 樊哙受赐——二落 沛公逃席——三落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4
“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 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 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 命。” 《权书·项籍》宋·苏洵
材料5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 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司马迁《项羽本纪》
提示:“不成”“又不成”“不肯竟学”, 项羽少时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 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作用。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 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 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 实失天下心。”
讨论题:
“鸿门赦汉”是刘项成败的关键吗?
问题1
怒火中烧已传令军中“旦日飨士卒,为击 破沛公军”的项羽为什么最后竟然放下屠 刀,上演了“俎上肯贻天下笑,座中惟觉 沛公亲。”(蒋士铨《乌江项王庙》)的 一幕,眼睁睁让刘邦脱逃?
回顾课文,完成下表
人物
项羽
形势 刚兵愎四自十用万,,为在人鸿不门忍
宴前
鸿门宴
讨论课
阅读下面两首诗,你更赞成谁的观点?
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 鸿门开宴贺亡秦。 樽前若取谋臣计, 岂作阴陵失路人?
项
羽
〔清〕郑燮
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弟赴咸阳。
新安何苦坑秦卒,霸上焉能杀汉王?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鹰扬:象鹰展翅腾 飞那样奋起,形容 大展雄才。
东城快战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 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 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 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旗,令诸君知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示: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 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 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 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2.要正确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两 种趋势在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3.要学会区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
课后思考
根据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提供的材料 思考分析刘项成败的原因
材料1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 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 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 泣分食饮;而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 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淮阴侯列传》
问题3
三人的说辞究竟为何能打动项羽, 他们道出了问题的何种本质呢?
归纳
于实:鸿门谢罪,关中之地已入项王囊 中;
于名:沛公俯首,怀王之约即破,项羽 霸主地位即立。
问题4
从项羽方来看,杀刘的代价有多大?
项羽召黥(qí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 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 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 (yì)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 万人新安城南。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 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 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 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由此推知: “鸿门赦汉” 并非刘项成败的关 键
分析历史人物要结合“全篇”分析“全 人”
霸王别姬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 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 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 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 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