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模式的提出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实力才有竞争能力。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就是竞争。
在学校与学校办学的良性竞争过程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带来的是实惠。
因为竞争,给了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竞争,给了家长放心;因为竞争,服务了社会,培养了人才。
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在竞争张显能力?这要看我们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
2001至今的这几年中,我们学校提出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和谐的竞争环境,在办学过程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努力把学校办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盘县响水镇中学成立于1937年,回首往事,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几经沉浮变迁,但学校的发展始终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的要求。
1996年前,学校升学人数一度6年为零。
那段时期,可以说响水镇的教育确实凄凉,各级领导在担心,家长们也纷纷将孩子送到外地去求学。
这一现状,给响水镇的广大父老乡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996年教育局和党委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更换了当时的辅导站站长和学校领导班子,于是学校开始走上了逐步良性发展之路。
当年,虽然全校只300名不到的学生,教师20名不足,但在当年的中考中,有8名学生升学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革命的火种”,加之大专毕业生不断分来,学校的办校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这段时间里,因大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整天不是参与赌博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地喝酒,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课只要“混过、熬过”45分钟就行了,没有学生发不发展的概念,若领导管管、问问,还有威胁领导的现象发生。
在这种形势下,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曾实行了“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制止了部分“不合格”教师的气焰,扭转教师们很多不良的行为,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96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学校经历1996至2001年的发展变化,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观念和思想有了大的变化,大家开始纷纷致力于课堂教学。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校曾实行的“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也开始再适应学校的发展,老师们的思想转变了,这种管理方式就开始不人性化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了。
200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又一次的更换,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针对当时的学校发展情况,果断提出了分组教学的管理模式。
二、分组操作2001至2007年,我校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的师生平均分成两组,实行两组拔河竞争式的教学模式。
其操作是:一、确定组长通过学校行政会和教师民主测评推选出两名教学组长。
组长评选条件:1、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
组长职责:相当于一个学校的“小校长”,组织本组教师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分班,任命班主任和本班的任课教师,做到班级教师和谐,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竞争氛围;配合学校的各职能部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组长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例如,排本组教师的课表、安排本组的劳动卫生、制订本组的教学绩效考核办法、班级管理制度、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管理规定、本组与另外一组的教学质量分析、维护好本组的教学设施、组织本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和文艺活动等等。
参与学校开学以及期末的各种工作。
二、教师分组1、教师选组:学校制定出资质资料,教师根据材料中的要求,你愿意到哪个教学组,选择上什么课,是否愿意当班主任,上哪个级的课。
2、学生聘教。
教务处采取集会或纸质文字资料的形式在学生中介绍全体教师情况,其中内容包括: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科、教龄等信息。
在班级里发放教师聘任申请表,让学生填写根据自己的想法聘请教师上自己班的课。
3、组长综合教师申请意愿和学生评教情况,组合教师。
4、学校宏观调控每个教学组的教师,其中主要是教师的数量、学科结构和教师素质(教学能力)。
学校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组的教师实力相当,有利形成和谐的竞争。
5、教务处备案。
教师分组完成之后,教务处将所有分组情况和信息作备案。
相关统计情况一般要分发到校长办公室、教学组及其其他各口。
6、教师分组后原则上不再动,但因学校人事变动或是学生评教问题严重,组内、组与组之间的教师可能会作适当调整。
(二)学生分组学校根据学生六年级升学考试的综合成绩,把学生平均分配到两个教学组。
各组内平均分配的班级、学生结构为A、B、C三个层次。
为了使学生防止在分组过程中学生男女生不平衡,采用的办法是:把男生和女生分开分。
(三)分组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1、竞争内容分为教学实绩与非教学实绩。
教学实绩竞争,如:同级、同层次、同学科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平均分、高分率、低分率。
非教学实绩竞争,如:教学的常规检查情况、出勤情况、学生评价、师德评价、工作量、工作责任、工作能力、辅导学生、学生竞赛、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及刊登情况、课题研究、获奖、获表彰情况等。
2、教学实绩除在校内组组之间比之外,还与外校比,实现纵向、横向联合比。
如:我们曾取盘县三中、盘县柏果镇中学、盘县乐民镇中学、盘县民主镇中学、盘县大山镇中学的成绩作为基分进行对比。
3、因四套量化制度——学校一套;各教学组自制二套(教育教学一套;班级量化一套);政教一套(班级管理量化),教师、班主任除了与另一个组比之外,还注意自己在组内的发展,要具备内外竞争能力和实力。
教学组组长之间的竞争:1、班级管理、组内教师各项竞争情况、学生各项竞争情况等。
2、中考组内升学人数、中考高分竞争、中考名次竞争等。
3、优秀教学组长竞争。
学生之间的竞争:1、成绩竞争,如:“十佳”竞争。
2、活动竞争,如:参赛情况、形式与质量等内容。
3、比赛竞争,如:参赛情况,获奖情况等。
(四)2010至2011学年师生部分竞争情况统计表三、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分两个组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从开始就会存在矛盾,如:相对的教师平均、平衡问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等。
如果组内、组与组之间和学校协调不当的话,矛盾会愈演愈烈,愈演愈深,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
所以整个管理过程中,少不了经常给教师和学生们做思想工作,特别是个别或“私下”工作的开展更为重要。
加之,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几经沉浮变迁,我们快速地发展了。
曝露出许多问题问题中,其他学校已不存在可比性——我们走在前面了。
既然分两个教学组这种管理模式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在琢磨怎么办?2007年时,我曾提出分三个教学,但很多老师和领导都持反对意见。
后来,通过行政会讨论之后,我们坚持走分三个教学组的道路。
于是,从2008年起在我校实行了三组教学管理模式——也就是我们提出的“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之后,由原来的方方面面的“拔河”式比赛变成了校内一组与二、三组比,二组与一、三组比,三组与一、二组比。
同时取消了与外校比的制度。
四、“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词典对“三足鼎立”的解释:【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我们通过对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后,“对症下药”,提出了这种管理模式旨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得以快速发展。
(二)分组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管理“火车跑得快,全靠机头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一个学校,有一名好的校长,学校肯定办得较好。
但若校长啥事都管,什么权都不下放的话,校长理念和思路在好学校办校也是走不远的。
现在大家提倡动车组管理模式,而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列车,其好处在于整列火车不再只是“机头”在用力,其他车组也在一起用力,这样既增大了动力量,又提高了运行速度。
我们提倡的分组教育教学管理就是将学校的权力下放,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分散管理,同时也将责任分解到更多的人身上,让大家都有责任感,有责任心去把各自的事干好。
(二)有利于校长成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但我们逆向去思考,是不是每个校长上来就是一个好校长?这不一定。
要成为一名好的校长,首先我们要有激情,要高度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调动起来,完成内心渴望完成的每一项工作。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引用雕塑家罗丹的话:“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了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二是责任,陶行知先生说:“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责任意识会使校长尽快成熟,会让校长表现得更加卓越。
三是研究和学习,校长的成长与成熟离不开研究和学习。
四是反思,新课程强调反思,反思在校长的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长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培养反思的品质,常反思思想、工作、经历和差距。
五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与学习、创新与反思是分不开的,创新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陶行知说:“敢入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总的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
”(三)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如何使教师更加快速的专业成长呢?分组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它能够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保持相对合理,从而使不同层次的教师找准适合自己的位臵,从而学校更和谐地发展。
五、分组管理下取得的点滴成绩1、学校实行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历经多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把学校发展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2、盘县境内也曾有许多学校,如:盘县柏果镇中学、盘县保田镇中学、盘县平关镇中学、盘县石桥镇中学等学校效仿我校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这些学校操作起来效果也不错。
3、培养了大批优秀师生近十多年来中考升学人数:近几年来教师成长:(1)张超龙、丁文洪、许振宇考调盘县第一中学;宋明霞考调盘县第三中学;伍齐虎考调盘县第七中学;陆锦(现盘县第八中学教研处主任)、邵林青、蒋倩、张莉、唐成英、周静娴、周学经、任洁等考调盘县第八中学;董均荣、曾兴建、张朝科等考调进入红果;何厚金,考调进入盘县统计局,现任盘县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