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常考九种修辞手法解析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2021年高考常考九种修辞手法解析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 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 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岳桦》修辞方法
李越:1)对比,将岳桦和白桦对 比,突出岳桦不再平凡平淡挺拔明快, 将岳桦与其他树对比,突出岳桦质的 变化;2)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岳 桦高于物质的精神。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借代 E.对偶 G.反复 I.反问
B.比拟 D.夸张 F.排比 H.设问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 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 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 语)组成。
《岳桦》修辞方法
周治宇:1)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 法2)把岳桦比作一种精神,赋予岳 桦以人的感情;3)生动形象地体现 了岳桦这般立在高山之巅的气概与 岳桦象征的这种追求极限要强的精 神。
分点,每一点都应该是完整的;分不同 的点,意味着切入的是不同的角度。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优点:分点,且对每一点都进行清晰 的分析;不足:审题或者是概念界定不清。
《岳桦》修辞方法
马重远:运用了比拟、比喻 的修辞方法,将岳桦比作一 场风,形象生动地展现岳桦 具有的抽象精神;比拟的手 法使岳桦更具人格化,表达 亲切,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优点。:分点,且对每一点都进行清晰
的分析;概念界定清晰。不足:分析缺失。 赏析题,重点在赏,关键在析。
夸张的作用
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3.区别“对比”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 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 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 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 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语或句子二次及以上,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
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的三个及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
的词语上。
(1)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
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反复
(2)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 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 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 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 物乙物化”。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 往就是名词。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逝。
缩小的夸张 :这人在二时巴 的间十掌 心上大 。五把后的年出小过现山的去庄,吸弹引指着成一千挥上间万。
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农民们说形式,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超前的夸张 嗅未:出饮白心面先包醉的,眼香中味流来血了,心。内成灰.
•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 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 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排比?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
借代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排比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排比
《柴禾》反复手法赏析
高心怡: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 柴禾从风中开裂、茬头朽掉到木质发 黑的过程清晰再现,表达出作者的哀 伤如何和充无实奈答。案?紧扣反复修辞的特点。
应丽珊:1)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 强语势, 起到突出情感的作用;2)突出出 柴禾生命凋亡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无奈、 痛惜,和对柴禾和旧时生活的怀念之情。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
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湖南省高考题)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 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题和喻体一主一从, 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判断: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 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 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 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叶圣 陶《多收了三五斗》)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B.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⑥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他一旦跳起来,
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 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 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 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 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 ⑦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
“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刘绍裳《柴 禾妞子》)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借喻可改为明喻
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 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ຫໍສະໝຸດ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 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 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解读已到位,但表述时第一、二点交叉,有重 复之嫌。
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 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 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