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1、诊断性评价 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 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 第二,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 第三,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 施的依据。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主要作用是:
第一,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 第二,强化学生的学习。 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 3、终结性评价 又称结果评价。可以发挥多种作用,主要体现为: 第一,考察学生群体或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评优、选拔提供参考 依据。 第二,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为教师和学 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4、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绝 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5、按照评价手段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量化评 价和质性评价。
主题2:课程评价的功能
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讲,主要有促进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 淘汰三大功能。
(一)促进发展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评价 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有定向引导功能。
1、自我评价
2、他人评价
主题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 在实施中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 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三)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四)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五)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 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 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 对、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 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主题4: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一)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六)在评价的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性质与量 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七)在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 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主题5:行动研究:推进新课程评价改革的 有效方式
单元二 发展性学生评价 主题1: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能让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提高雪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负责的 能力和态度
能帮助教师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模式的信息,以作为教师设计课程与教学 计划的基础 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便于想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有助于改善家校关系
(二)弊 单元五 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主题1:考试的种类 (一)根据考试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种:1、水平考试 2、选拔考试 (二)根据考试的组织者和考试对象的范围的不同,分为两种: 1、校内考试 2、校外考试 (三)根据考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1、书面考试 2、口试 3、表现性考试 主题2: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 功能,忽视其改进与激励功能;(二)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三)将期末评价等同于一次书面考试,忽视平时成绩和非学业内容; (四)考试内容以片断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综合语创新;(五)考试 形式主要是纸笔测验,忽视对实践和探究能力的考察;(六)考试结果的 反馈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 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 养、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或者相对忽视,或者缺乏有效 的评价工具盒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笔试测验, 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单元六 发展性教师评价 主题1:审视现行教师评价制度 (一)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特点 1、功能:管理与奖惩
2、性质:静态的终结性评价 3、理论假设 (二)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 主题2: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 (二)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 (三)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四)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主题3: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 (一)初次面谈 (二)收集信息 1、课堂听课 2、教师自我评价 3、广泛征求第三方意 见 4、查阅文件资料
(六)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七)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 用
主题3: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 1、学科学习目标 2、一般性发展目标 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 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道德品质 (2)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1、坚持多渠道收集资料。 2、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高度一致。 3、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
主题4:对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反思 (一)利 ●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供学生学习和发 展的证据 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跑进学生,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 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能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
单元一 新课程改革与评价观的转变
主题1:什么是课程评价?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评价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含义。
狭义的“课程评价”是特指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 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一般包 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 评价、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
广义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发展变 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 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 供依据的活动。
主题3:考试改革的方向 (一)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二)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三)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四)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五)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六)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将升学考试成绩与平时评价结 果有机结合起来 主题4:几个需要注意澄清的问题
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评价与考试改 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激发自身积极投身评 价改革的愿望和决心。
第二、了解和认同新课程背景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 念和发展方向,在思想上做好开展评价改革的观念准 备。
第三、广泛了解国内外可供我们借鉴的评价改革探 索和尝试,初步掌握一些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评价改革 基本理念的评价方法,如“学生成长记录袋”、“表 现性评价”、“反思性教学”等,为进一步探讨更多 的、更富有创意的评价改革思路和方法奠定基础。
单元四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主题1: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 主题2: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及构成 (一)以不同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理想型、 展示型、文件型和课堂型五种 (二)以入学材料的性质不同,可以把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最佳 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三种 主题3:如何制定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 (一)确定评价对象 (二)名曲评价目的 (三)缺点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四)制定调动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五)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六)制定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二)课程评价的基本类型
从不同的维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分类;
1、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为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
2、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 价和外来评价。
3、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 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与个体差异评价法 这是根据参照标准的不同来划分的。
1、相对评价 两大作用:一是它有利于在群体内作出横向的比较, 故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二是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 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力。
2、绝对评价 是在总结相对性评价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 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
2、诊断功能 所谓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能够对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找到症结和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
3、调节功能 所谓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考察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被 评价者了解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或学习行为, 促进其自身进一步发展。
4、激励功能 让被评价者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 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 过程的评价
(三)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 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四)在评价的结果上,不只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 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五)在评价的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总合 考察
4、收集的资料不仅要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被认为是学生 发展不足的领域。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指导改进计划 单元三 表现性评价 主题1: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 主题2: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要点 (一)缺点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表现性任务 1、适当选择表现性认为的类型 2、设计完成表现性任务的适当情境 (三)选定或设计表现性评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