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

D 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巩固提升
6、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 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请回答: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
1953年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 策? 赎买政策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解决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二、公私合营
背景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目的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时间 1954年——1956年
方式 公私合营 公:国家;私:资本家 创举/政策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 领导地位。 赎买政策 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实现了和平过渡
巩固提升
A 1.三大改造指的是( )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2.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
C 指采取的方式是()
A.没收 B.调整 C.赎买D.建立合作社
巩固提升
C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5、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山西省太 原市手工 业者举行 庆祝合作 化的游行
毛主席接见手工业 合作社的老艺人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推动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成果: 1956年,90%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将手工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请回答三大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 义改造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改造的方式相同,都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图一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图二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
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土地改革时期 三大改造时期; 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A a
D
三大改造
部编版 八年级下
时间:1953年——1956年
新知讲解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全面动员大会
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全
面实行三大改造,什么叫做
三大改造?
含义: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合作化
原因 个体农民分散经营严重__影__响__农__业__生__产__的__发__展___,农产品满
(3)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变化】 三大改造完成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集体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结果: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
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巨大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那 么,请你结合本课内容分析一下,社会性质第三次变化应该是什么事 件?它引起了什么变化?
绥中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水稻喜获丰收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是什么让农民的梦想实现了?
方式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质
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成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思考:对农业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改造?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 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知讲解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足不了__国__家__工__业__化___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_互__助__合__作__的要求。
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___集__体__化_______和___共__同__富__裕__的___社__会__主__义____的道路
阶段 它经历了由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三个阶段。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课堂小结
时间
1953年----1956年
三大改造
内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目的 实质 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