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线路1.服务沪东两万户——6路6路(1954.9.17——)前身为1954年4月17日开辟的通宵行驶61路公共汽车,起讫站为北海宁路——松花江路1985年8月3日61路公共汽车改为6路无轨电车由溧阳路开往图们路1999年,6路延伸至武进路河南北路,自图们路循原线至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武进路至终点站。
回程自武进路,九龙路,周家嘴路,循原线2.高架下的电车——8路8路(1953.7.1——)前身为1953年7月1日开辟的通宵行驶60路公共汽车(松潘路——五角场)1983年12月25日60路公共汽车改为8路无轨电车(松潘路——五角场)1993年,配合内环线施工,8路电车改道隆昌路,松花江路至黄兴路原线。
1999年北段延伸至三门路市光路2004年7月24日配合中环施工,8路调整走向,调整后的走向为:向三门路方向:自原线起经黄兴路、国定路、国和路、政立路、国京路循原线;向杨树浦路方向:自原线起经市光路、政立路、国和路、国定路、黄兴路循原线。
2007年8月上旬临时改线段被确立为正式走向3.终点,就是下一段新旅程的起点——11路11路(1945.12.10——)1945年12月10日,开辟第一条市营公共汽车线路1路环线回路车(老西门——老西门),1953年7月1日,1路公共汽车被21路无轨电车代替1955年现21路开线,环城内外圈分别由14路和24路代替1962年9月1日,环城电车恢复,11路开通4.辉煌不再,却依旧坚强——13路13路(约1946——)前身为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开辟的12路公共汽车(提篮桥——新闸路)(具体开线日期不详)1956年11月1日更名为72路(提篮桥——康定路忻康里)1960年10月8日72路被13路电车(提篮桥——曹家渡)取代2002年9月5日,13路临时延伸至中山公园2005年9月17日恢复至曹家渡5.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14路(1914.11.15——)1914年11月15日由英商电车公司开通,是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由郑家木桥(今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开往老闸桥1916年,延伸14路无轨电车越天后宫桥(河南路桥)至北火车站1951年7月,南端延伸至人民路1952年12月,北端延伸至武进路1953年,北端延伸至沈家湾(四川北路武进路东)1954年,南端延伸至老西门1955年起,改为环线,循原线至老西门,顺时针绕中华路人民路一圈,循原线1958年,14路延伸至全家庵路(临平北路)1983年9月15日,北端延伸至打虎山路1988年,南端调整至延安东路1990年,南端调整至东新桥1999年,14路北端延伸至本溪路,走控江路,江浦路,本溪路,控江路2001年8月14日,14路延伸至中山北二路,填补江浦路北段交通空白2007年5月,因四平路地铁施工塌方,改走辽源西路,大连路,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不久后恢复2007年6月23日起,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14路南向北改走河南中路(新铺西侧便道),河南路便桥,河南北路(新铺西侧便道),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北向南改走河南北路,七浦路,江西北路,天潼路2008年6月配合打虎山路施工,14路往东新桥方向临时改走控江路,大连路,新港路2008年6月底,因四平路地铁施工再次塌方,改走控江路,大连路,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不久后恢复6.电车配车最少的线路——15路15路(1948.5——)1948年5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委会开辟15路公共汽车,徐家汇至北站。
1957年,15路公共汽车启用新番号65路。
1958年,65路公共汽车率开辟全市第一条夜宵线路。
1959年12月15日,65路公共汽车由15路取代1971年1月,由北站延伸至乍浦路,填补18路延伸留下的空档。
1976年,15路电车缩回北站1979年,夜宵线改称315路,并延伸至天钥桥路零陵路。
1980年,为缓解北京-西藏路口紧张,往北站方向改走芝罘路,浙江路至北站。
1981年3月,15路电车延伸至上海体育馆。
1985年,改道经西藏北路,曲阜路,浙江北路至北站,不再走芝罘路。
1987年,为缓解北京-西藏路口紧张,北站方向改走乌镇路。
1988年,北站终点更名为“天目东路”。
1995年左右,废弃乌镇路迂回线路,恢复1985年的西藏北-曲阜路走向。
2003年6月17日,因西藏路改造,过苏州河时天目东路方向改走河南路桥,上体方向改走浙江路桥2005年,因四川路桥停驶电车,四路电车线集中河南路桥,为保证行车,大幅缩减电车数量。
2006年,配合天钥桥路单行,改走宛平南路。
2007年6月23日起,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15路南向北改走河南中路(新铺西侧便道),河南路便桥,河南北路(新铺西侧便道),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
7.连接两座著名寺庙的线路——19路19路(1926.12.30——)1926年12月30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辟19路无轨电车,由民国路(人民路)至小沙渡(宜昌路)1950年9月,调整为昆明路到宜昌路1953年,东端延伸500米至提篮桥1961年1月,东端延伸至兰州路桥1962年8月,缩线回提篮桥下海庙1972年4月,西端调整至澳门路2003年6月17日,配合西藏路桥施工,过苏州河时19路双向改走河南路桥2004年11月12日,配合巴士电车155路开辟,19路让出下海庙终点站,延伸至通北路17路总站2006年10月29日,19路配合泰兴路(康定路-新闸路)道路改造,双向临时改道江宁路,新闸路。
2007年1月25日,恢复原线8.上海电车的名片——20路20路(1928.9.27——)1928年9月27日由英商电车公司开辟20路无轨电车,自兆丰公园(中山公园)至静安寺1939年延伸至外滩,走向约为愚园路,乌鲁木齐路,南京路,陕西路,威海路,福州路。
外滩1963年8月15日,20路替代有轨电车,驶上南京路,成为上海电车的名片1990年夏,配合愚园路施工缩线至静安寺,不久后恢复2005年11月,配合安西路施工,20路临时改走中山公园终点站-长宁路-江苏路-愚园路循原线行驶2006年12月9日,20路电车配合河南中路拓宽工程,往九江路外滩方向临时改道九江路、四川中路、南京东路;往中山公园方向直行九江路2007年2月3日,恢复安西路行驶9.改汽浪潮中的幸运儿——22路22路(约1946——)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开辟4路公共汽车从北京东路外滩经白渡桥沿长治路、长阳路抵兰州路,另有4路甲至临青路。
1954年2月1日,4路公共汽车由22路(引翔港—广东路外滩)无轨电车代替1960年1月15日,从引翔港延伸至隆昌路,后南端终点延伸至十六铺1986年延伸至内江路1987年7月15日,延伸至军工路1992年,外滩架空线拆除。
22路汽车仍经过外滩,22路电车缩线至闵行路白渡桥2003年9月5日,22路电车调整走向,军工路终点站撤销,新设图们路终点站,图们路方向走向为长阳路原线-内江路-敦化路-长白路,闵行路方向走向为图们路-控江路-内江路-长阳路原线。
10.在巴士论坛上引起争议的线路——23路23路(1946.7——)1946年7月,市公交筹委会开辟6路公共汽车(老西门-曹家渡)1948年3月25日,市公交筹委会开辟20路公共汽车(东门路—斜桥)1954年10月,23路(曹家渡—老西门)开通替代公共汽车6路和20路上世纪60,70年代延伸至高雄路并且西端终点站调整至忻康里,具体时间不详2003年3月1日,23路调整走向, 双向改走黄陂路, 金陵路2007年3月31日,23路电车忻康里方向改走江宁路,武定路,武定西路,万航渡路,康定路2007年4月21日,配合10号线老西门站施工,23路往忻康里方向改道肇周路,建国新路,西藏南路11.过地道的电车线路——24路24路(1938.9.15——)1938年9月15日,由法商电车公司开辟24路无轨电车,至延安路为止,以北由英商运营。
3个月后与英商电车公司联运,由安纳金路(今东台路)老西门至劳勃生路(长寿路),后走向几经调整,现终点站位于豆市街复兴东路和长寿新村,离当年最初的起讫站不远1955年起改为环线,由宜昌路循原线至老西门,沿逆时针绕中华路人民路一圈,循原线1962年11路开通后终点站恢复至老西门1994年11月25日,24路因陕西路单行而改道石门路,后恢复1997年12月,配合复兴东路拓宽工程竣工, 24路电车延伸至复兴东路外滩, 增设吉安路老西门, 豫园双向站2001年8月1日,为配合复兴东路隧道施工,24路临时缩线至豫园,并开设至复兴东路外滩的汽车2005年3月1日,包括11,17,24,26在内的巴士电车重庆南路场的线路归入巴士新新管辖2004年1月20日,24路调整走向,并恢复行驶至复兴东路外滩。
调整后的24路行驶路线为:循原线至复兴东路、中华路、白渡路、豆市街原地调头,并增设老西门、尚文路、大南门、小南门、大东门站,撤销原老西门、豫园站,后恢复原线行驶2006年3月11日,24路电车配合陕西北路(康定路-新闸路)道路改造,往复兴东路外滩方向临时改走西康路,新闸路,陕西北路。
同年恢复原线行驶2007年4月21日,配合10号线老西门站施工,24路往复兴东路外滩方向改道建国东路,建国新路,西藏南路,盐城路,中华路,复兴东路2007年6月初,24路回归巴士电车公司12.东区电车No.1——25路25路(约1946——)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经营的11路公共汽车自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过白渡桥经唐山路大连路至平凉路临青路止,另有11路甲延伸至军工路。
1954年,11路公共汽车改名为31路,由天山新村至平凉路军工路1958年11月1日,31路被25路无轨电车(十六铺—军工路)取代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25路南端终点曾先后调整至广东路外滩和东新桥(具体时间不详)1990年左右,缩线至峨嵋路余杭路附近1999年,25路延伸至南崇明路,往南崇明方向:循原线至唐山路,新建路,周家嘴路,海宁路,四川北路,南崇明路至终点站。
往军工路方向:南崇明路,崇明支路,天潼路,河南北路,海宁路,周家嘴路,梧州路,汉阳路,循原线2005年起因四川北路南段停驶电车,终点站改至乍浦路桥,改走原线,海宁路,河南北路,天潼路,乍浦路进终点站,北苏州路,四川北路,天潼路,河南北路,海宁路,原线2007年6月23日起,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25路南向北改走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北向南改走河南北路,七浦路,江西北路,天潼路13.见证大杨浦百年沧桑——28路28路(1908.3.24——)1908年英商电车公司开通2路有轨电车,由杨树浦路勒克诺路(宁武路)至上海总会(广东路外滩),后改称3路1912年8月,英商与法商部分线路实行通车不通票的联营,3路改称8路1937年,北端终点延伸至周家嘴渡口(杨树浦底)1960年因为南京路和外滩拆除轨道,8路和12路合并,由杨树浦底驶往静安寺,线路名仍为8路1963年,由于南京路彻底拆除轨道,8路调整线路,新走向为由杨树浦路经大名路、天潼路、浙江路至东新桥为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