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
到了马汉生活的时代, 资本主义正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对殖 民地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海上的争夺和较量 也越来越激烈,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新兴 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于现有的殖民地分配 格局, 大力发展海军, 试图重新分配海外殖 民地, 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争夺。
海主 权要 论内
美国海权兴起的特征
❖ 工业—市场—控制—海军—基地 ❖ 1898美西战争—吞并夏威夷—巴拿马运河 开凿权—门户开放 ❖“在军事计划中必须包括政治和国际关系”
日本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海权意识产生
❖ 环境巨变 残酷现实 ❖ “向明而治”,海权兴起 1868“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 1872 废兵部省,设海军省和陆军省
论海权
——以马汉海权论为基点
杨雪 杨娜 王小勃 赵吉 郑悳氾
缘起 理论 实践 评价 FOR中国
海军部有一种独特的心态,它似乎 经常从逻辑领域退入朦胧的宗教世 界,而其中海神是上帝,马汉即先 知,美国海军则是唯一正统的教会。
——亨利·史汀生
Alfred Thayer Mahan
Alfred Thayer Mahan
马汉的晚年及离世之后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 -1924年2月3日),1912年当选美国 第28任总统。
不要为他举行军人葬礼或穿着军 人装入葬,他将升入天堂。
Alfred Thayer Mahan
成长环境与后 天经历使马汉 超乎常人地重 视海上力量
“海权论”
核心思想:以海权称霸世界 战 略: 推行海洋扩张 手 段:战争决定一切
工 具 : 拥有大炮巨舰的舰队 总 结:利用强大舰队 , 通过战争手段 ,
达到称霸海洋的战略目标
马汉:历史加速度!
西奥多·罗斯福:知音难觅 维多利亚女王:国宴款待 明治天皇:布国威于四方 威廉二世:德国的未来在海上
海权成为日本海外扩张 的重要工具
❖ 中日甲午战争控制东亚 ❖日俄战争建立西太平洋霸权,此后独霸东亚海权
德国
亲英、联奥、拉俄、反法的“大陆政策”
德国海权的兴起
威廉二世
蒂尔皮茨
❖ “德国的未来在海上” ❖ “没有一支能够发动攻势的舰队,祖国 就不可能发展世界贸易、世界工业,以及在 某种程度上的概念公海捕鱼、世界交往和殖 民地。” ❖ “海军冒险”理论
海权兴 国家兴
lun
论
马汉有一个设计, 而设计被我们理解的惊奇!
海权鼻祖 美国海军之父 历史学的哥白尼
海洋圣典 海军圣经 “我所知道的这类著作当 中讲得最透彻、最有教益 的经典大作!”
资本主义300年 ——海上争霸的历史
日不落帝国 海上马车夫
新航路的开辟
海
神
授
予
英
国
治
海
戴斯 (1806-1864年) 1847年创作
马汉生平
1840年生在军官学院的某教授家; 在西点军校度过了童年; 16岁进入海军最高军校学习; 19岁参加美国内战; 20多年的海上和环球经历; 45岁年开始做海军史的教员 美国海军学院院长 1914年12月1日,马汉在华盛顿逝世。
一是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水平。
马汉所处的时代正是第二次工业革 命蓬勃发展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进 步使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 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权
天使从海神手中接过王冠,将要把它戴在象征英国的手持 三叉、身着黄袍红裙子的少女头上,海神骑在三匹白色骏 马背上,将永远离开英国的海岸,放弃不列颠海洋控制权
马汉的海权论是对海上战争历 史经验总结的必然产物。
“美国不能容许任何国家的海军力量对它有 所超越而占有优势。”
——马汉 (1911年10月)
摘自《海军战略·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运用》
二是 海权论产生的历史渊源
三是 对海上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
……
1660 —1783
法国 大革命 时期
1812 英美 海战
四是 前人对海战有了较深刻的研究和认识。
海权思想源渊于古希腊和近代军事思想中 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 是对人类海战史 尤其是近代以来海战史的高度理论总结。
公元前4世纪, 色诺芬就指出: “控制海洋 对决定陆战结局会起重要作用。”
三类海权要素间的关系
自然条件:基础性条件 民族性格、政府特征:中心的一环
总结: 一、强调民族的海洋意识,要有称霸海洋 的决心 二、强调政府应采取果断的行动
海军战略原则
消灭敌人舰队(首要任务) 有利的交通线实行控制(主要目标) 建立一支由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实质) 集中制与中心理论
理 论 之 于 实 践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章 的标题中就强调“海上势力的重要性”。
五是 美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海权论的 诞生提供了土壤。
海权论是新兴的美国帝国主义向外侵略和 扩张的需要。
六是 当时的国际背景。
人类文明状态处于弱肉强食的水准, 战争 暴力乃是解决争端的最后手段的状况; 二 是国民经济很大比重依赖于海外贸易; 三 是国家出现了海上生命线问题。
美国
沿岸防御战略
远洋进攻战略
以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
美国高层的回应
西奥多 • 罗斯福
威尔逊
❖8 ❖ 29 ❖二
❖ 海军法案
美国崛起的海权支持
❖ 建立强大海军的理论基石 ❖ 保护了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 ❖ 领土扩张的重要工具 ❖ 扩大国家政治影响力、实现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 ❖ 削弱英国霸权的工具
容
强调民间商业航海以及海军军事活动 同国家利益以及国际政治之间的联系。
规定一系列可用于指导美国海军战 略决策的理论原则。
海权论的主要支撑框架
海军体系 运输体系 驻泊体系
海权的三个环节
生产:交换产品所必需 海运:用以进行不断交换 殖民地:促进扩大海运,保护海运
海权发展的要素地理位置 来自然结构 领土范围 人口 民族特点 政府的性质
海权成为德国日本海外 扩张的重要工具
❖ 侵占胶州湾 ❖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 英德造舰竞赛及日德兰海战
海权成为日本海外扩张 的重要工具
❖ 德国选择挑战英国的海权战略及其扩张海军的 实践,是使英德矛盾成为欧洲核心矛盾的重要原因 之一。 ❖ 德国海权崛起并非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