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与考前方法指导解读

2016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与考前方法指导解读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与考前方法指导 2015.4.29于培英一、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空气最慢。

(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声音在15℃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3.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一般男生的音调比女生的要低。

4.物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可用音色来分辩乐器或认人。

5.人耳听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 到20000HZ ,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地震台风都伴有次声波。

6.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器可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空气柱的长度决定管乐器的音调。

7.无规则振动或影响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吸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

8.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声呐探鱼、回声定位和B 超等属于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眼镜和体外碎石等属于传递能量。

二、光现象10.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影子、激光准直、井底之蛙的视线范围等。

11.光的传播不要介质,在真空最快,速度是3×108m /s ,光在玻璃(固体)最慢。

12.光的反射规律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3.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漫反射最常见的反射现象。

14.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距和物距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是虚像。

平面镜可用来成像或改变光线的方向。

15.球面镜有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如汽车后视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手电筒、汽车头灯)。

1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常见折射现象有:看见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变浅 、钢笔错位等。

17.光从空气斜射人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时光路可逆。

18.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19.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可以色散为七种色光。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20.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紫外线。

红外线应用有:拍照、夜视仪、遥控器;紫外线应用有:使荧光物发光、合成维D 、杀菌。

三、透镜及应用2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2.记住4个典型光路如图:2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有:(口诀:物小像大---指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且像也变大) 如:一透镜焦距为10cm ,物体在距透镜30cm 处移到距透镜20cm 时,像与透镜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变大24.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要带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则相反。

25.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四、物态变化26.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时应注意:量程合适、看清分度值和零刻度、使用方法。

27.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测量前要甩一下。

28.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吸热。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

晶体的熔点越高越难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放热,晶体有凝固点。

(如熔雪比下雪冷)。

29.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吸热;汽化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30.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31.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温度叫沸点。

液面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如高压锅)3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放热(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水珠等)。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

气体液化时体积缩小。

3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吸热(如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放热(如霜、寒冬晾干衣服)。

五、电流(I)和电路3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原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5.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36.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陶瓷、玻璃等。

37.串联电路特点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工作,用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38.并联电路特点是有2条以上电流路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各支路元件互不影响,支路开头只控制该支路;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39.电流的效应有:热效应(电饭锅)、磁效应(电磁铁)、化学效应(电池充电)。

40.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就是“转换法”。

41.电流单位:安(A)、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mA=103μA。

---黑体字是主单位后面都这样42.常用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0.6A和0—3A。

43.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六、电压(U)与电阻(R)4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5.电压单位有:千伏(kv)、伏(V)、毫伏(mV)、微伏(μV);1kV=1000V ,1V=1000mV,1mV=1000μV 46.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47. 常用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V 和0—15V 。

48.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两端电压之和(U=U 1+U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U 1=U 2) 49.通过对照水流、水压来帮助我们学习电流、电压的概念,这就是“类比法”。

50.导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

5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52.电阻单位有:欧(Ω)、千欧(kΩ)、兆欧(MΩ)、1MΩ=1000kΩ、 1kΩ=1000Ω。

53.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连人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

如右上图中滑片向左滑时电阻 )七、欧姆定律: I =U R54.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5.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U R56.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导体长度增加)。

(R 总=R 1+R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导体横截面积减少)。

57.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连线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值,多次测量采用平均值减少误差。

八、电功率(P )58.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W = Pt=UIt ;电能单位是焦耳(J )、千瓦时(kwh );1kwh=1000W×3600s=3.6×106J59. 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单位是千瓦时(kwh )。

【说明:电能表上“220V 5A”“3000R/kwh ”等字样,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 ;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 60.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的公式:RU R I t P 22====UI W ;单位是瓦(W )、千瓦(KW )。

61.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用电器铭牌上标注的电压就是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

62.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即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用电器铭牌上标注的功率是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说明:①对于纯电阻电路有:P=UI=U 2/R =I 2R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P 总= P 1+P 2+…;例:某灯泡标有“PZ22OV -25”字样,表示: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100W 的灯泡。

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100W ,额定电流I=P/U=0.44A 灯丝阻值R=U 2额/P=484Ω。

若灯的实际工作电压为110V ,则灯不能正常发光,即实际功率不是100W ,而是P 实=U 2实/R=(110V )2/484Ω6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热量:Q=I 2Rt= Pt )64.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电热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内能。

〖电热器消耗的电能=电热=内能 Q = W = Pt 〗65.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使保险丝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有: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和发生短路。

66.家庭电路的各用电器、插座是互相并联的;开关与用电器是串联的。

67.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九、电与磁68.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有南极(S )和北极(N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的磁场,磁场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69.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引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并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认识它的存在,这就是转换法。

70.在地球周围的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1.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7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因素有关。

电磁铁的优点有:磁性有无和磁极方向、磁性强弱均可改变。

电磁铁的应用有:电磁继电器、电铃、电话(由话筒、听筒组成)等。

73.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利用这原理制成了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5.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根据电磁感应的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十、信息的传递76.电流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方便编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