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上林北路(跨咸铜铁路)高架桥工程路基填筑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二十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上林北路上跨咸铜铁路立交项目经理部二O一五年三月十日路基填筑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上林北路(跨咸铜铁路)高架桥工程设计图纸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3、现场勘探的有关资料4、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文件2、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2、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安排环保工作3、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工序,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所需劳、材、机具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紧张有序,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二、工程概况咸阳市上林北路(跨咸铜铁路)高架桥工程北侧起点接货运铁路南侧正在施工的朝阳四路,向南依次跨越望贤路十字、碱滩路、咸铜铁路、金旭大道十字,与咸阳渭河四号桥相接。
主线全长1.696km,道路规划标准宽度50米。
道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依次跨越望贤路交叉口、碱滩路、咸铜铁路和金旭大道交叉口,桥梁长度1745.198延米,其中,主线桥长1095.7延米、A匝道171.6延米、B匝道171.6延米、C匝道153.228延米、D匝道153.07延米;道路引道长度1051.878米,主线600米,A匝道108.394米、B匝道118.394米、C匝道113.461米、D匝道111.629米。
主线高架桥在望贤路交叉口和金旭大道交叉口设A、B、C、D四条匝道完成上下桥交通转换。
本工程路基施工主要包含主线和匝道桥头引道、非机动车道下穿地道引道两部分和高架桥两侧辅道。
其中路基横断面土石方填方量为4242m3(已扣除5%石灰处治土数量),挖方量为44523m3,灰土处理量为13513 m3,清除杂土方量为6827.9 m3,换填5%石灰处治土量为6827.9 m3,台背回填砂砾碎石量为3378 m3,台背铺设土工格栅量为2241.5m2。
三、施工总体部署1、总体实施方案总体施工按照先施工主线路基及桥头引道,再匝道桥头引道,再辅道路基,再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穿地道的原则组织施工。
①主线部分先施工桥头(南)引道部分先施工K1+393~K1+490段工悬臂式挡土墙,再施工K1+393~K1+563段路基,再施工K1+490~K1+563段特制侧石,最后再施工K1+563~K1+696.601段路基;桥头(北)引导部分先施工K0+200~K0+302段悬臂式挡土墙,再施工K0+000~K0+302段路基,最后再施工K0+129~K0+200段特制侧石。
②匝道引桥段部分,先施工悬臂式挡土墙和特制侧石,再进行路基填筑。
③高架桥两侧辅道路基,先进行超挖路床,后进行5%的石灰处治土换填。
④下穿地道采用先施工路基挖方,再进行防护和路基施工因本项目施工场地狭小,且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大,本工程弃方全部由市政渣土车外运至市政部门规定弃渣场,填方材料采用外购合格材料填筑。
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进行,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刷坡。
路基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组织施工,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粗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
2、施工工期安排以控制工程进度的项目为主线路基施工、其它项目紧跟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突出重点、确保工期。
因本工程不属于关键工期,因此根据工程及现场机械、设备、人员等实际情况安排工期。
计划工期为2015年6月12日~2016年5 月1日完成。
3、主要劳动力、施工机械配置1、人员配备:结合本工程任务量大小,以及我们对该工程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和施工顺序安排等综合因素,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工和普工以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路基填筑施工安排一个施工队伍,施工负责人为李锋,技术员为王明柱。
投入本工程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和主要施工人员计划如下表所示:投入本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一览表投入本工程施工人员工种一览表2、机械、仪器设备。
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法,本着资源配置最优,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全范围内施工现场进行灵活机械配备的调运。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表3-2投入施工设备一览表表3-3 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四、施工方案1、主线桥头引道及匝道桥头引道1、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基础换填→施工放样→布方格网→砂砾填筑→平地机平整→含水量检测→控制点布设→检测松浦厚度→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高程检测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1-3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2、施工方法①施工准备路基填筑前确定试验段进行填筑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松铺厚度、压实设备的种类、组合方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含水量、控制范围及压实度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标准,指导全面施工。
②基础换填起点桥头引道段即原有朝阳四路设计范围内,目前为北梁场存梁区,现场已进行灰土处理和混凝土场地硬化。
工程施工前应先挖除原有混凝土面,对未进行灰土处理路段,挖除松散路基超挖路床80cm,换填5%的石灰处治土,然后进行砂砾石填筑。
终点桥头引道段即金旭大道-河堤路交叉口(道路终点),现状断面为4m(人行道)+15m车行道+12m中央分隔带+15m车行道+4m(人行道),总宽为50m。
施工前对于原车行道挖除原有砼面层及基层,换填5%的处治灰土;对于原中央分隔带超挖路床80cm,换填5%的处治灰土,然后再进行砂砾石填筑。
匝道桥头引道段砂砾石填筑前,挖除原有砼面层及基层或者清除房杂土,然后换填5%石灰处治土。
换填5%的石灰处治土,每层厚度均不大于20cm,压实度≥96%。
③施工放样路基填筑前在挡土墙上用墨线划出每层填筑水平线,保证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
④布方格网由基础高程计算出填方高度,计算摊铺面积,摊铺厚度统一按40cm,每车砂砾石按5方计,求出所需土方总车数,根据每车摊铺面积用白灰洒方格网,保证卸料的均匀。
⑤砂砾填筑填料要求:砂砾石最大粒径不能超过15cm,所用石料强度不应低于15Mpa。
填筑砂砾:将外运来的砂砾石自卸在作业面上,根据方格网卸车,保证土的均匀。
⑥摊铺整平在碾压之前,用装载机摊铺平整,对于超过15cm的砂砾料由人工捡出,再用PY180平地机精平,个别不平整处,人工配合机械用细沙砾找平。
检测含水量,用洒水法或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
用水准仪测量控制点高程,宽度以挡墙内边线为准。
⑦压路机碾压碾压砂砾料时,行驶速度越慢越利于激振力的垂直向下传递,一般行驶速度最好控制在2km/h-3km/m,使用抵挡油门行驶压实效果更好。
碾压时由两侧向中间。
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0.4m-0.5m,前后相邻段重叠1m-1.5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松铺厚度按40cm、45cm、50cm三次试验,碾压时,采用两台20T振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弱振一边,开始强振,按以下方法检测。
⑧试验检测路基砂砾料本身是不可压缩的,压缩的目的是使各砾料之间的松散接触状态变为紧密咬合状态。
砂砾料填筑时砾料之间隙率大,如果采用灌砂检测,不一定能反映压实度。
所以路基砂砾料填筑段采用沉降观测法检测为主,灌砂法检测为辅。
砂砾料摊铺按试验要求摊铺后用20T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振动碾压3便后停止碾压,利用水准仪测量各测点高程并记录,准确读至mm。
继续用20T 的振动压路机碾压1遍后,再利用水准仪测量相应点的高程,比较两次沉降量。
继续用20T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测量记录测量高程。
若两次测出同一点的高程相差不超过误差允许范围2mm以内,则该层的压实质量符合要求;否则,继续碾压,重新测试相应点的高程,再和上次的测试高程结果相比较,直至最后一次量测的高程和上次量测的高程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砂砾料的填筑质量符合要求后,记录好摊铺的厚度、碾压遍数,并埋设标记以便施测。
当石料作为路基填料时,由于粒径较大,在碾压过程中粒料有错动现象,易造成测试结果的可靠度降低。
在试验路段各布设10个控制点,每个控制点至少布设2个子控制点,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从而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出检测砂砾试验段的压实标准。
采用沉降量确定碾压遍数的方法评价路基碾压的密实程度,沉降量不再增加,且碾压表面已无轮迹,说明填石料已处于密实状态。
若碾压遍数超过十遍,压实度仍达不到要求,应重新考虑松铺厚度。
⑨桥头路基台背回填施工桥头路基台背回填包含主线引道段路基台背回填和匝道引道段路基台背回填。
采用砂砾石填筑,施工前首先在桥台背面用墨线划出每层填筑水平线,保证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
人工配合机械平整,光轮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必须大于96%。
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使用小型机动夯具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方法夯压填筑前做击实实验。
为减少桥头跳车现象,在桥台设置搭板,搭板与车行道同宽。
对于台后填土与一般路基填土之间采用挖台阶过渡,台阶宽度2m,高度0.6m,在每层台阶顶铺设单向土工格栅,格栅锚固连接在桥台背墙上,以增强路基整体性强度,减少不均匀沉降。
台后填土分层加强压实,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人工辅以小型机械夯实,以减少这些部位的工后沉降。
设计采用的TGDG80单向土工格栅,幅宽4m,每卷长50m,每延米纵拉伸屈服力≧80KN/m,纵向屈服伸长率≦10%,纵向2%伸长率时的拉伸力≥20KN/m,纵向5%伸长率时的拉伸力≥48KN/m。
施工时应在平整好的下承层上按路堤宽全断面铺设,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折叠、重叠(搭接除外)。
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采用搭接法连接时,搭接长度为30cm-60cm,搭接强度不应低于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
施工期间发现土工合成材料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以及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性能劣化。
土工格栅注意事项:土工格栅的选取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有出厂合格证,铺设前对每批产品送有资质的单位复检,不少于3组,合格后方可铺设。
用剪刀将土工格栅按设计尺寸裁剪好,整齐堆放;将碾压密实的填土表面整平,清除土面坚硬凸出物;测设路基边线桩位,挂上线绳,用白灰撒出土工格栅外侧线。
将土工格栅摆放在填土面上,距路堤边坡外缘5~10cm,防止刷坡后外露老化;将土工格栅拉紧展开,相邻的各幅用铁丝绑扎起来,每10~15cm一个绑扎点,搭接长度≥10cm,用“U”型铁丝卡将土工格栅固定于土层表面,“U”型卡间距50cm,梅花型布置,铺好后填土压实。
铺完格栅后及时填筑填料,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且不允许直接将填料卸在格栅上。
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格栅层8cm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