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各时期民族服饰文化

俄罗斯各时期民族服饰文化

莫斯科公国时期的古罗斯是文化和艺术的昌盛时期。

无数天才的艺术家和作家都曾以这段时期为素材进行过创作,并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生动体现这一历史时期的作品。

15-17世纪莫斯科公国时期古罗斯的服饰基本保留了基辅罗斯时期的服饰特点:两件套(鲁巴哈和裤子);大而长的衬衣;一体式的剪裁;缝制的方式和佩饰等。

但是也呈现出许多与前一时期不同的新特点。

最明显的是一下几个:1.出现了对襟无扣的衣服。

女装扣直到下摆,男装只到腰部。

2.贵族服装的种类大大丰富。

在原来简单样式的衣服上添加了各种各样美丽但无实际功用的细节(可拆卸的衣袖,立领<каркасные воротники>等),而这类衣服只有贵族能穿:翻领大袍,费里兹(长袖无领无腰长衫),杰尔力克(长裙的一种),列德尼克(女式夏装),以及杰拉格列娅(女式冬衣)等。

阶层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布料及饰品的选择,以及每次穿着衣服的数量等。

由于身体完全被衣服盖住了,所以穿戴的首饰很少能被看到。

这样一来,衣服上的美丽点缀物就成了可展示的一种饰品:绣上的金饰银饰或珍珠;用金色花边或12-15厘米长的细线制成的袖章;以及金、银、或宝石、彩色珐琅等制成的纽扣。

这一时期的衣服上还没有出现更复杂丰富的装饰物(衣褶,褶边条,蝴蝶结)。

一.公元10-14世纪基辅罗斯及罗斯东北部的服饰:公元10世纪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基辅罗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达到了繁荣阶段。

公元12世纪时罗斯东北部的城市成为了最大的文化中心: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以及苏斯达尔。

然而,公元13世纪,由于鞑靼蒙古的统治,俄罗斯的文化并没有得到迅猛的发展。

将分散的各俄罗斯公国统一起来是这一时期的社会目标。

公元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率领俄罗斯军队在库利科沃原野打败了蒙古军队。

公元14-15世纪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莫斯科公国。

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古罗斯的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建筑,巨幅绘画,圣像画,手工作品等等。

而服饰在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那个历史时期。

古罗斯人的外表和美貌常常赢得欧洲人和亚洲人的赞扬。

当时的旅行者们,对美有着不同定义的人们,只要提到罗斯人,总会说到他们高大的身材,端庄的仪容,白里透红的肌肤,以及美丽的浅棕色头发。

10世纪上半叶曾有一位阿拉伯旅记作家这样描写俄罗斯上商人“他们好像棕榈树一样,粉粉的,红红的”。

著名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公元13世纪)对北方国家俄罗斯居民的描述是“他们是非常美丽的白人,且身材高大;女人们也很高,肌肤雪白,而且有着长长的金色头发”。

从远古时期开始,对美的高度追求就成为了罗斯人的民族审美理想,而且不断地在民间传说和民族歌曲中反应出来。

古罗斯民族服饰有着自己的样式,细节,装饰,用料及配饰,颜色搭配等,这些元素创造出庄重,优雅,以及独特的色彩感。

这一历史时期的民族服饰最重要的几个特点是:1.庄重的长衫,长袖。

2.讲究对称结构,在细节和装饰花纹上有圆形线条,即使在服装形式和缝制方法上有些不对称,但整体的结构仍然是平衡的。

3.采用装饰性强的金银色条纹布料,采用绣花,皮毛,其他颜色的布料等做点缀;颜色的冲突使得服装看起来很活泼。

4.头饰在整体服装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可以得知古罗斯人是用什么缝制衣物的。

最常用的面料是亚麻布和动物皮毛。

而点缀物是各种色彩,刺绣,更晚些出现了印花及乱针绣(由各种颜色构成的布料装饰条)。

这些印花及乱针绣多是未经漂白的原色,其上有蓝绿色、蓝色、或朱红色图案。

最常见的是各种几何图形:中间带圆圈的菱形格子,蔷薇花饰,三角形、矩形,或弯曲线条中的五角星。

用珍珠做点缀装饰在当时也很流行。

通常珍珠被缝制在装饰条纹的特定位置或者边缘处。

直到17-18世纪俄罗斯还没有自己的大型面料工厂。

一些高档的面料从东方国家(拜占庭、伊朗、中国等)运往基辅罗斯,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运往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而莫斯科罗斯的面料则是来自英国和荷兰。

这些来自外国的昂贵面料(丝绸、锦缎等)被称作帕沃洛克(Паволок)。

帕沃洛克有紫色、深红色、深蓝色、绿色等,并有用金银线绣出的大的明显花纹。

礼服面料有天鹅绒,其上有金色丝绸底的大的金色条纹点缀;另外还有各种动物的皮毛:貂皮、海狸皮、水獭皮、狐狸毛、兔毛、以及松鼠毛等。

无论在服饰搭配(衣服和裤子)方面还是在选用首饰(手镯、项链、耳环、耳坠等)方面,古斯拉夫人都受到斯基福人的影响。

9世纪中期随着基督教在罗斯逐渐被接纳,罗斯与拜占庭的关系也日趋紧密。

罗斯大公和士兵的服饰中也更多地出现了拜占庭服饰元素。

基辅索菲亚大教堂里的壁画,流传至今的画像手稿,以及各圣像画中看出当时基辅罗斯的民间服饰。

在这些作品中除了圣人以外,还有大公和其家人们,普通百姓等人物。

从《斯维达斯拉夫选集》这本手记中选取的这幅彩色图片画的是斯维达斯拉夫大公的家人。

大公身穿绿色的基辅长衫,下摆有红边,袖口是金色的,外罩红底镶金边的蓝色罩袍,头戴有毛边的圆帽,脚穿绿色羊皮靴。

这种拜占庭风格的罩袍只有封建大公能穿。

除此以外,另一种带长袖的两边开衩的长衫也是当时大公们的礼服,这种礼服由来自拜占庭的各种名贵面料做成。

从11世纪开始,帽子就成为了俄罗斯男子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贵贱,人人都戴帽子。

农民通常戴稍微带点毛边的圆形粗毛毡帽或粗呢帽;有钱人戴细呢帽或细丝绒帽;贵族戴有毛边的丝绒帽或锦缎帽,其上点缀着金、银、宝石等装饰物。

随着古罗斯政治生活的重心向北方城市诺夫哥罗德和弗拉基米尔的转移,传统的拜占庭罩袍逐渐被新的诺夫哥罗德式大衣所取代。

这种无扣开衫式大衣由色彩明快的丝绸或锦缎制成,带立领,并有可拆卸衣袖,这里的衣袖更多地是做装饰用,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大衣是被当做披肩用的。

这样的大衣我们可以在圣像画《祈祷中的诺夫哥罗德人》中看到。

从古代起,贵族和多数农民都穿长衬衫和裤子。

农民的衬衣是用棉布或粗布制成,在胸部和肩部有用红线缝制的衬里。

在袖子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红布。

布料通常都很小,所以都是由若干块拼缝而成,因此在拼接处都缝上红边已达到美化效果。

衬衣不塞进裤子里,而是用一根窄窄的腰带或是彩带系在腰间。

在某些时候会往衬衣上添加装饰和花边领。

布料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多以鲜艳为主。

裤子是用粗麻布制成,不大,到脚踝处收紧,腰间系腰带。

除此之外,有钱人通常会再穿一条带衬里的丝绸或呢子外裤。

裤子塞进靴子或裹脚布里,外面再穿一双树皮鞋,这样双脚就多了一层外壳。

手套和钱袋也是古俄罗斯服饰不可或缺的部分。

钱袋通常缝在腰间。

战士们在衣服外还会穿上一件两边开衩的短袖短式铠甲,戴有披肩的头盔。

女子的长衫由白色麻布或彩色丝绸制成,长至脚踝,带窄口长袖,颈部领口处有一颗纽扣。

颈部、领口和袖口处都绣有点缀物或缝有装饰性布条。

在长衫外女士还要穿上一条裙子,裙子由三块未经缝制的三角形布料构成,在腰间与长衫一起用腰带系紧。

裙子比长衫短,前襟分开。

一般裙子的布料选用带菱形图案的花格子粗布。

外衣通常都是扎博纳(запона),一种镶花边的类似外罩的麻布衣服,裙摆两侧不缝在一起。

扎博纳也比长衫短,中间束腰,下摆用别针别起。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短外衣,袖子短且宽大。

封建贵族女装除了长衫外,还有拜占庭风格的衣服:长衬衫、加冕服、带装饰的外套等。

女士外套长袍的袖子比男士的更大,这是为了能看到里面衣服袖子上的装饰。

头饰在女子服饰中的作用不亚于男子服饰。

女孩们留着披肩长发,或用各种发饰绾着长长的辫子,有时是绣花的丝绸缎带,有时是木制的或皮革的发箍。

俄罗斯女孩的发饰还有太阳穴附近的环形吊挂,以及垂在额头的金属装饰。

已婚女子用额头巾盖住头发,通常头巾是用精细的布料或丝网制成。

俄罗斯妇女在头巾上通常还会带上一种白色或红色的方巾,称作乌布鲁斯。

乌布鲁斯是一块长2米宽40-50厘米的方巾,绣有彩色丝绸花纹的一端垂在肩上,另一端抱住头并固定在下巴下方。

还有两端都被固定在下巴下方的三角形的乌布鲁斯。

贵族妇女还会戴上镶毛边的帽子。

贵族女鞋与男鞋一样,都是无跟的软靴,由各种颜色的皮革制成,并带绣花的袜子和衬里。

而农民穿的鞋就简单得多:带裹脚布的树皮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俄罗斯发行了很多欧洲的时尚杂志。

不论在生活方式上还是着装上,贵族阶层已经完全的欧化。

1834年2月27日,沙皇尼古拉一世发布了一条命令,其中重新规定了俄罗斯宫廷服装的样式。

这一新款服饰机械地将法国时尚与传统俄罗斯民族服装特色融合在一起。

各种艺术元素的融合体现了洛可可风格的回归。

蓝色、白色、柠檬色的缎面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花束和小贝壳,奢侈的箍骨裙,华丽的头饰及发型等,都与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服饰相似。

19世纪的俄罗斯是多个社会阶层共鸣的时代。

资本家、工厂主、金融家们的生活方式接近贵族阶段,因此他们的服饰与宫廷服饰相同。

而商人和普通市民们在生活方式和着装上都表现出与之不同的特点:俄罗斯民族特色与落后的欧洲风格相结合。

俄罗斯画家费多托夫的名作《少校求婚》生动地反应了19世纪俄罗斯服装的多样化。

其中媒人穿着40年代在市民中流行的鲜艳裙装,女孩的父亲穿着长长的商人礼服,女孩的母亲穿着华丽而鲜艳的丝质套裙和披肩,仆人穿着朴素的平民服,而被求婚的少女穿着法国丝的箍骨裙,披着披肩。

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社会中开始出现批评盲从西方传统的和时尚的声音。

反对者多是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先进者们。

斯拉夫派反对衣装的欧化,主张人们穿着彼得改革前的俄罗斯民族服装。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40-50年代是都穿着俄罗斯特有的斜领鲁巴哈、外套,并将裤子塞到靴子里。

这种不经意的仿古穿着催生了衣饰的“俄罗斯风格”时代。

而知识分子阶层的服装则体现了当时新的审美观:简单、方便、谦虚。

男士们喜欢穿深色印花棉或亚麻的斜领衬衫,系腰带的裤子,外套帆布罩衫。

女装也取消了棉衬里,也不再使用裙撑,取而代之的是柔软的绸缎,或用束身上衣的下摆做装饰。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俄罗斯出现了批量生产的男女服装。

男装为深色斜领长衫,腰间系带,背心,夹克,裤子,并塞进靴子里。

女装是里外一体的萨拉范,并配头饰和披肩。

女士礼服仍然遵循以前的样式,只是少了裙箍。

就布料而言,日常服装多采用棉质地布料,而节日礼服等采用丝绸或毛料等。

17世纪彼得一世推行的社会经济文化改革深深触动了俄罗斯传统生活方式。

这首先反应在对服装穿着的规定上。

1700年颁布了法令,规定除神职人员和农民外,所有国民必须穿着欧式服装。

在法律的权威下,大多数的贵族阶层都很快转向了欧洲风格。

以巴黎为主导的欧洲时尚在18世纪上半叶就被俄罗斯特权基层所接受了。

服装的欧式化逐渐在俄罗斯社会普及。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因为几百年沉淀的民族文化传统不容易改变。

所谓的欧式打扮,就是要求男士穿短上衣和坎肩,寇洛特(及膝短裤),长袜和带扣靴,戴白色假发,或在头发上扑香粉,另外不许留胡须;而对女士的要求是:穿下摆宽大的箍骨裙,束腰箍胸,领口须开得大且深,戴假发,穿高跟鞋,化浓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