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了解、学习使用物联网的兴趣和意识。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难点: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因特网。
【教学过程】1、导入(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新授教师:学习物联网。
(1)介绍物联网概念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连接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2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①自读课本2-3 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相关参考资料: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它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
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联化体现。
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
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是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跨世纪工程。
智能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3、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4、布置作业完成实践园。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第二课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红外线传感器及其作用;(2)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观察、调查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探索红外线传感器的兴趣和意识;【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2、难点: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因特网。
【教学过程】1、导入(1)大家是否还记得晚上回家,为什么刚走到你家门口,灯就自动亮了?(2)大家知道或者了解红外线么?(3)什么东西可以发出红外线呢,人体可以么?1-?msea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新授教师:介绍红外线的知识和概念。
(1)生介绍红外线知识。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任何物体都在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线,正常人体能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
②红外线感应楼道灯又是如何工作的呢?(课件动画演示)红外线探测范围红外感应灯开关实验示意图③生自读课本了解相关原理和知识。
经验交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
(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①自读课本,说说什么是红外线传感器。
②指名学生说出红外线传感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无需直接接触、灵敏度高、反应快)(缺点:探测范围有一定的距离和角度)③红外线感应开关用于什么地方?适合在何处安装?④课件演示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4)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①课件演示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②讨论:楼道灯自动点亮后,为什么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自动熄灭?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③分组按要求完成探究屋的内容。
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3、课堂小结教师: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红外线传感器,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红外线传感器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4、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实践园。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楼道开关的控制方式,完成成果篮。
第三课电子温度计——温度传感器1.知识与技能:认知温度传感器极其应用,了解湿度传感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和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物联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解物联网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物联网,感受信息技术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认知温度传感器极其应用,了解湿度传感器。
?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红外线传感器,实际上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传感器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些什么的吗?大家说了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使用的是什么传感器吗?(出示课题:电子温度计——温度传感器)二、温度传感器这是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温度计,它使用的是温度传感器,那么温度传感器是做什么的呢?大家一起看看书上的介绍。
能够探测物体温度及其变化并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子器件叫作温度传感器。
大家思考一下,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很明显和红外线相同是用来探测温度的,那么它能用在什么方面呢?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师:温度控制,还有探测环境,在一些环境中也可以搭配红外做报警装置等等。
它的用途也是相当广泛的。
三、湿度传感器在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出现温度和湿度的预报,这是因为对种植业来说,湿度和温度同样重要。
湿度指的是什么有同学知道吗?原来我们的空气,是有一定的水汽,水汽的多和少对环境还是很有影响的,这也是很多铁制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生锈的原因,那么怎么样的湿度是适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介绍。
学生观察书上的介绍,了解适宜的湿度数据。
温度不控制,对生活的影响大家很容易感受到,那么湿度如果不控制,对我们的生活是否有影响呢?请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组内交流,进行汇报。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相对于温度我们比较熟悉,湿度我们是第一次了解,但大家可以发现,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这两种传感器,了解它们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它们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第四课感知变幻 --- 运动传感器第五课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教学目标与要求】(1) 通过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对称重传感器做出解释和描述。
(2) 通过对常见电子秤的了解,认识称重传感器及其应用。
(3) 通过对车辆超载自动监测系统的分析,了解物联网应用系统,知道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
(4) 通过个人体重指数的计算和对比,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称重传感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
【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主导的策略,让学生做出对称重传感器的解释和描述通过个人体重指数的计算和对比,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升。
【课时安排】安排l 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电子体重秤教学过程】第六课物联网中的“身份证”——电子标签【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 熟悉电子标签。
(2) 了解射频识别(RFID) 技术。
(3) 知道电子标签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应用分析与交流讨论,认识电子标签及其应用,通过将“身份证”与电子标签进行形象比较,逐步让学生理解其在物联网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关注身边的电子标签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电子标签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射频识别(RFID) 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实物展示、形象对比与讨论交流等方法与手段,熟悉电子标签并了解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