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活动。
2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学效果(核心)最高统帅、教学目标、教师(能动要素)、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必备要素)。
3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定义认识:着眼教学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成就、教学全过程定义国外有效教学成果主要特征:教学效率效果;学生收获和进步;可测性和量化4国内对有效教学定义的认识:有效的理解(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与教学关系的定义、多层次多维度理解的定义。
5有效教学的整合性特征: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侧重于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教学准备全面充分;教学活动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6有效教学的内部条件:教师素质、学生特点、师生作用方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心态等7有效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8影响教学的四个核心条件: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内、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外9认识学生特点的意义:一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教学对象,方式,契合;二是认识学生,发现问题、把握血清,创造有效教学入手点。
10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方面: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11认识学生特点的基本途径:观察、聆听、走访、查阅学生作品成绩12有效教师:具有教学活动所期待的相应品质的人,是在专业领域: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各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与造诣的专业工作者。
13一般素养:崇高师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具体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研究能力、课程创新能力。
14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15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实践性知识:经验秦香教育机智等;工具性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16认识教学环境的意义:一种人为的育人性环境;一种复杂的共生性环境17教环对教学活动的特殊功能:激起师生热情;教学活动的主体18教环的设计与利用: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微笑;民主欣赏姿态;呵护学生主体性保护自主性)19教学资源类型:现成性教学资源、携带、生成性教学资源20教学资源对有效教学的意义: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用开发可增强基本教学手段的效能21教育目的是教学目标最上位概念;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次上位目标22教学目标制定的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概括性抽象性规范性等特点、可行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行为性目标取向(布鲁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取向坚持行为性目标取向、取普遍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取向两翼,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参考23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全面,生本、弹性、适度、兼容、有机24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方法与过程(伴随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层目标)25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思路;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策略(分解参照法学生需要分析法)体现多因素兼顾的设计要求;追求个性化和共性化并重的设计思路。
25教学目标:即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上完一个课题后要在学生身上实现的发展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完该节课后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意学习方法等方面所获得的各方面的进步与提高。
26有效教学设计指中小学教师为了有效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特定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对教与学所进行的系统设计。
27有效教学设计分类:专家设计、一线教师设计28有效教学设计的意义作业:助于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助于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提教学有效性;助于教师专业发展29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学习者分析(起点能力、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确定单元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类型;组织;内容)分析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30教学课程流程图类型:示范性逻辑归纳型逻辑演绎型探究发现型31教学媒体的功能:促进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助于个别教学实施32教师准备:收各种反馈;反思上节课得失;科学行设计;细致备媒体教媒具熟悉并完善教案;检查学生准备情况33预设与生成统一:1)预设与生成矛盾统一体;预设是课堂生命基础生成是生命活力;预设是为有效生成。
2)科学的预设为更多精彩的生成更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更科学预设目标;更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更大胆地预留学习空间;更敏锐的捕捉生成资源。
34课外作业设计原则:全面发原则系统性、适量性、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35课外作业的反馈步骤:课外作业验收批改评价奖惩36新课改批改作业:三维的批改目标、多元的批改主体、灵活的批改方式37课外作业奖惩:不能、适度、奖惩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奖惩方式多样38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影响的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认知内驱力创设问题情境介入学习过程动机激发全过程始终)、积极的主体参与(激励质疑确保成功时间充分全程监控)、高效的课堂提问(适时适宜适度多样)39国内有效教学策略以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准备实施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唤醒主人意识《明确学习目标;人的能动性;创设激发参与》、激发学习动机《激励性人格老师;关注教学内容质量提供有意识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元认知能力《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学会学习》、营造独立自主空间)优化教学结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内向结构)40国外有效教学策略类型加涅(管理策略:良好开端、常规教管、强化、检查作业;指导策略:讲明课程、反馈、复习);鲍里奇直接教学法间接教学法(讲演—朗读策略);赫尔曼有效教学策略:一是成功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反思性学习获得支持应用知识);二是提升知识学习效果的策略(推动高阶段思维技能、激发论证技能、实现自我调控,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激发动机和情感策略(激发并保持兴趣;增加积极体验减少消极体验);四是建立尊重和责任;五是运用自我指导的学习材料41讲解指导策略(把握内容合理预设;找准时机适时实施;讲究效能形式多样);问题情境策略(创设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纠错情境;提出问题因果方法联想质疑、批判质疑)。
讨论交流策略:讨论话题设计科学(一定的认识—未认知的命题;重难点;多元讨论);讨论时机把握恰当(学生认识模糊时思维碰壁时讨论);调控反馈适度适时(诱导、节奏、时间、把握反馈关,总结关)。
合作探究策略(合理分组/组织调查搭配分组动态管理、具体指导/倾听分工协调帮助评价、参与调控、总结迁移)42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维持兴趣动机;降低难度活化应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3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影像因素: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学生学习起点、教学规律原则、教师个性特点、教学成本、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44有效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有机整合、系统优化45有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具有教学思维、贯通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方法的特点、融汇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追求崇高的教育境界。
46有效教学方法—讨论法:讨论法通过师生,生生通过语言交流,促使学习发生达成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态度和高级思维过程的教学目标。
步骤:导入阐明主体;解释;探索交流;小结:归纳和过渡。
注意:1)有效提问问题要求开放性,有难度;2)倾听实质上是对话好的对话者不仅善于提问还善于倾听;3)不适用讨论法:新知识、低年级、基本技能如阅读计算等。
4)讨论法既是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目标。
47有效教学方法-讲授法:基本步骤:导入学习的准备;陈述;小结复习所学内容。
适用于教学目标以传递信息为主;教材在其他地方不可获取;对学生说需要教师将学材加以组织并以特殊方式呈现;有必要开发其深刻意味和趣味性。
不适用不在于习得信息而是其他方面如形成技能、体验过程、高思维培养等、记忆抽象等需要学生亲身参与达到教目。
如何让讲授法的有效:教师话题趣味性引起注意;有一定节奏;提供鼓励性反馈;有效的交流技巧;做好充分准备。
48有效教学法---探究法.步骤:导入陈述和说明问题;形成假设;收集数据;验证假设;小结得出结论(老师选择结论相对确定的探究课题,避免造成混乱)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情境、引导发现问题、形成观点、唤醒研究欲望、收集数据、安排整理揭示目老师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总结本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抽象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强调控制变量实验的注意事项;激发兴趣,强调合作学习探究的重要性。
49有效教学法--合作教学法:5要素A建立依存关系;B鼓励互相帮;C培养个人责任感;D提高合作技能和交际能力;E确保小组能提高成绩并保持有效合作关系。
基本步骤:计划学生准备工作控制干预评价(本质是社会技能不是竞争克服合作的矛盾,老师要化解倾听赞扬建设性评价提供支持和学生谈话的能力)50有效教学行为:是助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统一了效果效率效益,将有效教学所要求的质量,效率,适合性,激励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引发有效的学习行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陈述指导展示回答讨论反馈管理评价反思。
51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时代特点文化要素教学设计师生既往交流教师特质(教师知识广度和深度影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智慧水平、课堂中关注的焦点).52有效教学行为基本特征:开放性特征、情感性、整体性情境性特征。
53偶发事件:课堂教学失误(板书失误)课堂意外事件(生行为失当教环突变生意外回)54有效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积极主动严肃认真;沉善于控制;宽严分寸怀爱心教书育人55处理偶发方法:借题发挥因势利导实话实说将错就错暂时搁置爱心感化56课堂纪律原则: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因人而异(具体做教师示范学生主人良好师生关系)57纪律控制技术:非语言控制幽默化解合同约束58课堂时间分配特点:层次性完整性情境性不可逆转性59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灵活多样教方给与合理期望民主领导方式60有效教学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原则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师行为评价、学生行为评价、有效互动行为评价61有效教学反思的意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自我)学生发展—最近发展区(已有待有之间)。
62有效教学反思的特征:主体性实践性层次性过程性发展性反思结构: 范梅南技术性反思批判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反思内容:目标反思(合目的性价值取向)内容反思(科学讲错)方法反思(选择方法组合方法)过程反思(教学关系反思师生关系反思教学环节衔接反思)63有效教学反思的过程: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验证完善教学理论63反思途径:说课(是教学实践的预演,是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堂中反思(偶发直觉性个体性同步性调控性)课后反思(教学日记评课—对他人教学实践的肯定、对他人存在问题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