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工程名称:某某污水处理厂工程1.2执行单位建设单位:A省B市C县人民政府负责人:(略)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某环境科学研究院A省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略)项目负责人:(略)1.3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1.3.1 编制依据(1)A省B市C县人民政府委托中国某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C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某年某月;(2)《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A省城乡设计规划院,《C县总体规划(修编)》(4)C县电力公司《供电证明》,(5)C县国土局《用地证明》,。
(6)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文件。
1.3.2 编制原则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可研报告的编制要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2)报告编制要在《C县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县城发展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污水收集管道建设要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材以及沟渠形式,以重力流为主,顺坡铺设,尽可能地减少污水中途提升泵站;(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方式;(5)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本地区条件的污水处理技术,选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工艺;(6)采用适合当地的污泥处理技术,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栅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1.3.3 编制内容(1)对C县污水处理厂水量、水质以及污水处理厂址进行论证;(2)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方案并对工程进行可靠性分析论证;(4)对C县污水收集系统论证;(5)对污水收集管道工程的规划设计;(6)对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成本分析。
1.3.4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7)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1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1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4 工程概况1.4.1 工程基本情况(1)C县概况C县位于A省东北角,G地区西北部,乌江下游。
北部、东部与D市的H县接壤,东南部与A省的M县相邻,西南部与P县交界,西北部与T县毗邻。
乌江从南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横贯。
全县南北长98.28公里,东西宽5.3公里,总面积约2469km2。
(2)工程基本概况A:工程规划年限结合《C县总体规划,本工程规划期限为:近期(yy年—xx 年)、远期(YY年—XX年)。
B: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及工程设计原则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城镇总体规划要求;2)按照城镇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特征划定汇水区;3)避免远距离输送,就近再生处理、就近排放、就近利用;4)考虑县城的近期投资能力;5)污水处理系统与污水收集系统相配套。
工程设计原则:1)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以近期为主,预留远期;2)污水管网设计原则:按照远期流量设计,近期流量校核。
C:污水收集管网工程C县污水收集管网最终设计结果如下:1)管网规模:按照远期论证,污水管网收集能力为2万m3/d。
2)管网工程:共需管道约34km,最小管径300mm,最大管径700mm,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材。
D:污水处理厂工程①污水处理厂规模:根据论证,C县城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t/d。
分为WJ 坝污水处理厂以及CB坝污水处理厂。
两污水处理厂规模各为5000t/d②进水水质指标:经预测论证,污水厂进水水质指标为:COD Cr:250 mg/L BOD5:150 mg/LSS:200 mg/L NH3-N:30 mg/LTP:4.0 mg/L pH:6.5-7.5③污水厂出水及排水水质指标: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直接排入乌江水体。
乌江水体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为地表水III 类功能的水域,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4.1.2.2规定排水执行一级标准中的B级标准,主要控制指标如下:COD Cr:60mg/ L BOD5:20 mg/ LSS:20mg/ L NH3-N:10mg/ LTP:0.5mg/ L TN:15mg/ LpH:6.0-9.0 粪大肠菌群数:104个/L④污水处理工艺根据预测的C县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要求达到的出水水质指标,针对水质的特点以及当地经济情况,综合分析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从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及运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总体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比较,本可研选择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作为C县污水处理工艺。
污泥的处理采用投资省、运行简单的污泥自然干化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格栅调节池旋流沉砂池水解酸化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消毒出水。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污泥自然干化肥田。
⑤污染物去除率及去除量根据C县目前排放的污水水质水量统计,近期每年排入河道的污染物为:CODcr:949/ a BOD5:547t / aSS:730 t / a NH3-N:146t / aTP:14.6 t / a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染物的消减量为:CODcr≥730 t /a BOD5≥474 t / aSS≥657 t /a NH3-N≥73t / aTP≥7.3 t / a污染物的去除率为:CODcr≥77% BOD5≥87%SS≥90% NH3-N≥80%TP≥70%1.4.2 工程建设投资与生产成本分析依据A省相关的概预算定额,对C县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总投资、处理每吨污水的总成本、单位运行成本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见表1.1。
表1.1 **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与生产成本估算表1.4.3 工程建设的意义随着C县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也逐渐增多,目前,这些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就近排入乌江,严重污染乌江,所以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就显的尤为重要。
(1)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垃圾及污水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长江水质污染加剧。
乌江地处三峡库区上游,乌江的污染将直接威胁到三峡上游的水质,因此建设污水处理厂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2)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是国家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伴随着C县城市化和旅游开发的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是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搞好C 县的水污染防治关系到长江和乌江的环境质量,事关系到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是国家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3)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是保护乌江和长江的需要。
乌江作为C县任命的母亲河,为C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提供用水的同时,又接纳着C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设施的不配套,乌江Z段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经过处理可以直接减少每年进入乌江的污染物,对于保护乌江水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4)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是该县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随着C县经济的稳步增长,县内人口也不断增加,在企业与居民用水增加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废水也与日俱增,这些污水如果未经处理或部分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乌江,将导致了乌江水体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C县人民生活环境。
因此建设C 县污水处理厂对改善C县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既符合了A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也是该县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必将给C县经济的腾飞,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变化。
因此,建设C县污水处理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C县概况2.1 C县概况C县位于A省东北角,G地区西北部,乌江下游。
北部、东部与D市的H县接壤,东南部与A省的M县相邻,西南部与P 县交界,西北部与T县毗邻。
乌江从南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横贯。
全县南北长98.28公里,东西宽5.3公里,总面积约2469km2。
全县辖10个镇、12个乡,59个办事处,430个村,20个街(居)委会。
yy年末总人口54.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8万人,占总人口的6%。
C县区域位置图见图2-1。
2.2C县城性质及用地总体布局2.2.1 县城性质C县城所在地和平镇,位于县城中部的乌江河畔。
海拔320米,东西两面环山,中间为带状河谷,乌江自南而北纵贯其中,把县城分为东西两岸,总面积52.5平方公里。
根据《C县总体规划》,和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乌江沿岸重要码头,今后将是以发展商贸、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综合性城镇。
2.2.2 用地总体布局根据C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与乌江自然分隔的特点,将县城分为两个组团:河西老城中心组团,河东新城组团。
河西组团主要布局居住、商业、对外交通、仓储用地为主;河东组团主要布局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用地和无污染的一般工业用地。
由于和平镇的地形限制,用地条件较差,用地发展方向只能是东岸团结、CB坝一带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西岸催家村一带也可以适当发展一些生活居住用地。
2.3 C县自然条件2.3.1 气象C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7℃,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5.4℃,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50mm,无霜期311天,气候温湿、雨热同季,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倒春寒、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不利于农作物的稳产高产。
风玫瑰图见图2-22.3.2 水文C县内河流以乌江为主,属乌江流域长江水系,走向顺构造多为北、北东向,水系分布呈树枝状,境内长风玫瑰图2-2132公里,宽60~100米,平均流量9立方米/秒。
乌江在县境内汇集了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25条,河道总长558公里。
2.3.3 地质地貌及地震烈度C县地处S高原向O丘陵和V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某山脉的东南麓,某山脉的西北麓,为南宽北窄的狭长地带;地势由西北、东南向乌江河谷倾斜,最高处塘坝区困龙山架鹰岩,海拔1462米,最低处塘坝区洪渡乡乌江西岸,海拔231米,县城海拔3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