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临床护理
喘证临床护理
目录
◆ 定义 ◆ 治疗原则 ◆ 病因病机 ◆ 证治分型 ◆ 护理 ◆ 施护要点
2
定义
◆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 病证。
◆ 轻者仅表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 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 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生喘脱。
30
辨证施食
心阳气虚者,忌食生冷瓜果以及其他凉性食物,宣安神温 补之品,如猪心炖莲子,烧羊肉、狗肉等;
心阴两虚者,忌 食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宜滋阴养血 之品,如红枣龙眼汤,百合银耳羹、莲芯、玉竹茶;
痰火内盛者,忌食甘肥油腻生痰助湿之品,宜食清淡化痰 之品,如雪羹汤;
心血瘀阻者,控制食量,切忌饱餐,勿食动物油脂’宜清 淡少油之品,如瘦肉、鱼类、清炖鸡;
心火炽盛者,忌食辛辣煎炸动火之品,宜食清火之品,如 莲芯6g泡水代茶日饮;
心阳暴脱、痰火扰心、神志不清者均应暂缓进食。
31
5)加强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经常巡视病房,解决生活所需, 将 呼叫器、急救药品等所需物品放于伸手可及处。
29
饮食护理
1) 饮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富含纤维素为原则, 忌饱食及,应定时定量,夜餐尤应忌过饱。平索饮食宜 清淡易 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忌食或少 食动物内脏、肥肉等高 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咸 鱼、咸肉等腌制品,思辛辣刺激、烟酒制品及浓茶、咖 啡等刺激性食物。注意调补气血,加强营养。
◆ (3)便秘/潜在便秘:与气阴亏虚,久卧少动、饮食不当、
◆
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因素有关。
◆ (4)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病情较重,年老体弱有关。
◆ (5)失眠:与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焦虑及环境改变有关。
◆ (6)焦虑: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或家庭、社会、环境影
◆
响有关。
◆ (7)潜在厥脱:与心痛剧烈、七情过檄、劳累过度、心阳
代表方 麻黄汤加减
麻杏石甘汤加 减
桑白皮汤加减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加减 五磨子饮加减
6
肺虚
虚 肾虚
喘
喘脱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 补肺益气 喉有鼾声,咳声低弱, 痰吐稀薄,自汗畏风, 极易感冒,舌质淡红, 脉软弱
补肺汤合 玉屏风散
喘甚,气不得续,咳甚 补肾纳气 而小便失禁,或尿有余 沥,面青肢冷,舌淡苔 薄,脉微细或沉弱
19
治疗原则
◆ 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 治其标,后顾其本,必要时可根据标本虚 实的主次,兼顾同治。
◆ 祛邪治标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 豁痰为主。
◆ 扶正固本常用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 益肾等法。
20
类证鉴别 1.胸痹与真心痛相鉴别 真心痛一般多由胸痹心痛发展而来,也可突 然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心痛剧烈, 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 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等,疼痛时间较长, 病情凶险、预后不良。胸痹则病情较轻,病 势较缓,发作有时,以闷痛、隐痛、刺痛多 见,疼痛时间较短,休息或古化药物可缓解, 预后较好。
3)注意保暖,慎防外感.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心阳虚 者不可贪凉或汗出当风,预防感冒的发生;阳虚欲脱者更 须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时慎防烫伤。
28
4)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卧床患者练习 床上排便,每日可行腹部按摩等方法,促进排便。大便干 结时勿努责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通便剂。
3
证治分型
证型 实喘 风寒袭肺
表寒里热
痰热郁肺
痰浊阻肺
肝气郁闭
主症
治法
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 散寒宜肺
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
鼻塞,无汗,恶寒,或伴有发热,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喘咳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 宜肺泄热 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 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 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 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7)发作时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15
胸痹临床护理
16
目录
◆ 定义 ◆ 病因病机 ◆ 治疗原则 ◆ 类证鉴别 ◆ 护理 ◆ 施护要点 ◆ 健康教育
17
定义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 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 呼吸不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 痛彻心,或发展为真心痛。真心痛是胸痹重症, 若失治、误治则可能危及生命。
21
2.胸痹与胃脘痛相鉴别 胃脘痛多因长期饮食失节,饥饱劳倦,情志郁结, 或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所致,其疼 痛的发生多在食后或饥饿之时,疼痛部位主要在 胃脘部,多伴有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大便或干或稀等胃肠症状。而胸痹疼痛部位主要 在膻中或左前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 脘部,多兼心悸、气短、喘促等症,一般无胃肠 道症状。
27
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人员,做到走路、说话、关开门、 取放物品声音均要轻,尤其要避免噪音刺激、突然的高喊 尖叫或突然的撞击声。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胸痛发作时应立即 停 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病情平稳后可 适当床上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有并发症或年老体弱者 可酌情延长卧床时间,恢复期可在指导下适当活动,如散 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不疲劳为度。
无力施为有关。 (4)潜在谵妄、烦躁:与痰热内扰,蒙蔽心窍有关。 (5)潜在喘脱:与肺气欲竭,心阳虚衰有关。 (6)潜在心悸:与水凌心肺,心阳虚衰有关。 (7)潜在窒息;与痰阻气道,无力咳出有关。
8
施护要点
◆ 1.病情观察: ◆ 1)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状况,面色、唇甲发绀的程度、呼吸
的深度和频率,了解发作的时间和诱因,辨别虚喘或实 喘。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 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 怯声低,少有痰呜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 ◆ 2)观察神志及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生喘 脱时应予床边心电监护,专人护理,加强巡视,准确记 录患者心率、呼吸、面色、瞳孔、尿量等变化。 ◆ 3)如出现喘逆剧甚,鼻翼煽动,心慌动悸,面青唇紫,汗 出如珠等喘脱危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12
◆ 5.情志护理 ◆ 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情志刺激,
医护人员应耐心、体贴,动作从容镇 定.及时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13
6.临症(证)护理 痰热郁肺所致喘促者,可按揉或针刺定喘,天 突,丰隆、膻中等穴。 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 命门 等穴。 烦躁不安可遵医嘱使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 镇静安神,喘促剧烈时遵医嘱正确使用气雾 剂。 发生喘脱时可艾灸气悔、关元、百会、神阙等 穴。
22
3.胸痹与胁痛相鉴别胁痛的部位主要在两胁部, 且少有引及后背者,其疼痛的特点或刺痛不移, 或胀痛不休,或隐痛悠悠,鲜有短暂即逝者。 常兼见胁满不舒,善太息,纳呆腹胀,或口干、 口苦、目赤等肝胆经症状,这些则是胸痹少见 的伴随症状
23
证治分型
证型 心血瘀阻
痰浊壅塞 阴寒凝滞
主症
治法
胸部刺痛,固定不 活血化瘀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 清泄痰热 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 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于, 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伸息, 化痰降逆 咳嗽 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
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 腻色白,脉滑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 开郁降气 呼吸
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 中如 窒,或失眠、心悸,平素 常多忧思抑 郁,苔薄,脉弦
心悸而痛,胸闷气 短,面色苍白,神倦
怯寒,遇冷则心痛 加剧,动则更甚,唇
甲淡白或青紫,舌 质淡胖,苔白,脉虔 细迟或结代
补益阳气 温振心阳
生脉散合人参养营 汤加减
左归饮加减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 减
25
护理
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 (1)胸闷胸痛:与气滞、血瘀、痰阻、阴寒闭阻胸阳有关。
◆ (2)心悸:与情志过激、痰瘀痹阻、气血亏虚有关。
18
病因病机
1.病因本病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 及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2.病机 (1)病位:以心为主,其发病与肺、肝、脾、肾等功
能失调有关。 (2)病理性质:本病的病理因素为阴寒、疲浊、血瘀
相互为患。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 夹杂。初期以实证为主,久病则以虚证为主。实 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 心脉;虚证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3)病理特点:本病的病理基础是索体阳虚,胸阳不 振。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白.四肢厥冷,舌
苔白,脉沉细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加减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 味
瓜蒌薤白白酒汤加 减
24
气阴两虚 心肾阴虚 阳气虚衰
胸闷隐痛,时作时 益气养阴 止,心悸气短,倦怠 活血通络
懒言,面色少华, 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印,脉 细弱无力,或
结代
心胸疼痛时作,或 滋阴益肾 灼痛,或闷痛,心悸 养心安神 怔忡,心烦不寐,口 干盗汗,大便不爽, 头晕潮热,舌红少津, 苔薄或少或无,脉细 数或结代
11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以持续低流量为宜,根 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 2)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根据药物性质厦患者 情况合理调整输入速度。 3)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发作时切勿随意使用镇 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4) 发生喘脱时可喂服独参汤以回阳救逆,对痰热 郁肺之呼吸急促喘咳气涌,不能平卧者,可给 服地龙粉2 g以平喘清热。
移,甚则心痛彻背,通脉止痛
背痛彻心。或痛引
肩背,伴有胸闷,
舌质暗红,或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