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特殊教育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特殊教育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近年来学前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是(C.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P15A. 重视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B. 实行一体化融合教育C. 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D. 实行整合教育2•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不包括(C.全部课程)的回归主流。

P19A. 物理空间B.社会交往活动C.全部课程D.教学3. 教师在癫痫症儿童发病( B .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A. 之前无法发现其发作先兆B. 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C. 过程中不应让其四肢剧烈收缩和颤动D. 之后应立刻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 D.0.05~0.3 )之间为低视力。

P26A. 0.02~0.03B.0.03~0.05C.0.05~0.1D.0.05~0.35. ( A.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

A. 语言B.认知C.思维D.社会化发展6. “身体病弱儿童”是指(C.身患慢性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的儿童。

A. 生病B.存在感官性生理限制和障碍C.身患慢性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D.残疾儿童7. 智力落后儿童的概念为我们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三项指标,这些指标不包括( A. 情商)A. 情商B.年龄指标C.智力指标D.适应行为指标8. 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与鉴别,要由(C.专业人员)进行。

A. 教师B.幼儿园或学校领导C.专业人员D.所有这些人员9. 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在教育训练内容上应融认知教育、自理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训练于一体,反映(B.整合性)原则。

A. 反复性B.整合性C.量力性D.个别性10. ( A. 发声)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A.发声B.构音C.流畅度D.语言发展11. 学习行为理论认为,口吃源于(B.环境压力)A.语言编码过程B.环境压力C.神经心理缺陷D.学习的原因12. ( B.心因论)认为儿童孤独症产生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A.身因论B.心因论C.社会环境论D.教育因素论 13.行为的刻板性和破坏性 是儿童(A.多动症 )的一个核心特征。

A. 多动症 B.语言发展异常C.孤独症D.智力落后14. 准确地说,家庭不完整、冷漠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本身的情绪行为问题 是造成儿童(D.情绪行为障碍 )的家庭原因。

A. 攻击性行为B.退缩行为C.抑郁行为D.情绪行为障碍15. 错误的观点认为,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 ( C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 是相对而言的B.有共同性C.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有明显的差异性 16. 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是(B.创造 )型超常儿童的思维特点。

A. 领导B.创造D.成为所有幼儿教师的职责20.语言矫治工作中贯彻(C.可行性)原则,就是要考虑教学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矫治时间能 否保证等。

A. 系统性 C.可行性B.个别性D.兼顾个人与集体21.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父母教育方面表现为 ( ) A.期望值过低 C.重保轻教 22. ( )理论强调指出, A. 观察学习 B.过度保护D.放纵孩子的好奇心 “对事实的歪曲理解会导致不正确的行为” 。

B.应答性条件反射D.认知行为矫正 23. (A. 设立特殊学前教育机构 )的安置形态不是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主要安置形态。

A. 设立特殊学前教育机构B. 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C.设立特殊儿童教育中心D.普通与特殊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对口活动24.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要贯彻强调 ( C )原则,即对特殊儿童不能只关心缺陷的改 良,也不能只强调智力的发展。

C.智力D.艺术17. 游戏与游戏治疗在活动情绪体验上的区别是 松)A. 前者是快乐与娱乐,后者是释放问题和放松B.前者是释放问题和放松,后者是快乐和娱乐C. 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D.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18. ( D.让儿童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及焦虑 A. 就事论事,矫正异常行为B. 让儿童暴露其早期的创伤和痛苦体验C. 着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D. 让儿童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及焦虑19. 学前教育机构中,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不应 A. 从普通幼儿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B. 同普通幼儿教育活动融为一体C. 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都进行语言矫治的渗透 (A.前者是快乐与娱乐,后者是释放问题和放 )不符合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观点 (A. 从普通幼儿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 )A.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B.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C. 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D. 特殊儿童发展的科学性)起关键作用25.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人员的协调中,(A.学前教育机构教师A. 学前教育机构教师B.小学教师C.矫治专业人员D.家长26. 超常儿童教育模式中目前用得最多的是(B.加强班)A. 辅导教师项目B.加强班C.资源教室D.独立学习项目27. 游戏治疗中,家长(D.不应主动参与)的观点不正确。

A.要多陪孩子玩耍B.应让儿童在与自己的亲子游戏中获得满足C.应为孩子创设交往环境D.不应主动参与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2 分,共54 分)1. 学前阶段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即是学前(C.特殊儿童)A.残疾儿童B.天才儿童C.特殊儿童D.智障儿童2. 发达国家已有(C.20% )的儿童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

P20A. 10%B.15%C.20%D.25%3. 视觉障碍儿童( D .听觉和触觉敏锐)A.爱提问B.活泼C.兴趣广泛D.听觉和触觉敏锐4. 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视语言训练B.重视数学训练C.使其与正常儿童一起受教育D.摈弃一对一的个别辅导5. 在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教育中,在教育者方面要把教师与家长结合起来,在教育环境上要把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B.整合性)原则。

A.量力性B.整合性C.个别性D.反复性6. 在概念上,“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在(B.发育期内0-18岁)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

A.婴儿时期B.发育期内C.婴幼儿时期D.婴幼儿和少年时期7. ( A.强调智障儿童的共同特征)不符合“智力落后儿童”个别化教育原则。

A. 强调智障儿童的共同特征B. 重视评估每个智障儿童的发展潜能C. 充分考虑智障儿童之间及其个体内部不同方面的差异D. 确定每位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制定个别教育计划8. 在所有学前儿童中,说话流畅度异常约有5%,其中大多(A.形成于2〜3岁,2-7岁)A.形成于2〜3岁B.形成于3〜5岁C.通过矫治能恢复正常D.难以矫治9. ( C.语言发展异常)是指患者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P117A.发声异常B.构音异常C.语言发展异常D. 口吃10. 构音异常形成的原因中,感知运动因素包括(A.舌头或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及动作协调不良)A. 舌头或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及动作协调不良B.儿童所处环境不良C.儿童自身情绪不良D.脑部受伤 11. ( D.对人感兴趣 )不是儿童孤独症的特征。

A.常用“恋物”行为B.愿意独处)不是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B. 品德不良 D .破坏纪律13. 从心理结构看,用(D.超常儿童)一词更能全面表达我们对这类儿童的认识A.天才B.英才C. 神童D.超常儿童14. 发散的新颖成分、罕见程度是指发散性思维的(C.独创性P169 ) A. 流畅性B. 变通性C.独创性D.独立性15. 陈帼眉主持编制的一套幼儿非智力个性特征测验中, “找星星”和“走迷津”是有关 ( A.坚持性 )的两项实验。

A. 坚持性B. 主动性C.自制力D.自信心16. 游戏治疗中,把游戏作为一种直接的语言替代物,其目的不是让儿童通过游戏 (C. “玩” 出其问题 )A.打破自我封闭B.进行精神发泄C. “玩”出其问题D.说出其问题17. ( B.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 A. 治疗者应坚持让儿童领路而自己跟从B. 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C. 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D. 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18. 有的语言障碍因听力损伤引起,有的有孤独症伴随,有的因环境改变引起,语言矫治工作 应贯彻(B.个别化指导 )原则。

A.兼顾个人与集体B.个别化指导C.可行性D.系统性19. 语言矫治工作中常采用(A.全面交流法 ),既注意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也注意绘画、舞蹈、音乐符码、文化符码、动作符号等方面的学习。

B. 多重刺激D.游戏C. 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 ),不说明其心理科学知识欠缺。

A.只注意儿童躯体、生理健康B.极少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胜任感、自信心C.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D.注意增强儿童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22. 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等属于 ( )强化。

A. 间歇B.正C.区别D.消退23. ( D.示范 )法是指“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以便使个体从不会C.缺乏交会性注意D.对人感兴趣 12.( B.品德不良A. 行为冲动C.固执任性 )观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A. 全面交流法 C.游戏法 20. 语言矫治的 ( 来学习语言。

A. 儿歌故事 C.自然情境 21. 幼儿园教师 (B.儿歌故事法D. 日常交流法C.自然情境)法着眼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

A.强化B.行为塑造C.模仿D.示范24.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D.个别辅导的形式)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A.分组教学活动B.在集体中重点关注的形式C.集体教学活动D.个别辅导的形式25. 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D.普通学前教育)课程是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学习的课程。

A.认知加强B.特殊治疗C.生存技能D.普通学前教育26.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要贯彻(B.发展性)原则,不能单纯考虑减少教育内容、降低难度、放慢速度,消极地拘泥于儿童现有的障碍。

A.科学性B.发展性C.可行性D.全面性27. 对经常发生(A.退缩行为)的儿童,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首先从集体性强的活动开始,逐步向个人表现强的活动过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