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和制度化
班级:N-07制药姓名:王帅学号:24072700434
摘要:医院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 临床药学为基础, 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现就我国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讨论,试以医院药事管理制度化来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
关键词:医院药事管理;现状;基层医院;制度化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 年1 月21 日正式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对原《医院药剂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也对医院药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是建国以来有关医院药事和医院药学管理最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将对医院药学的转型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也对医院药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基本宗旨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这就意味着药事管理要有新的观念,药学服务要创建新的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病人治疗效果是医院药事管理的中心任
务之一。
药事管理要由关心药品供给转向关心病人治疗质量。
2 医院药学的现状
传统的医院药事管理主要是指采购、贮存、分发药品的管理,自配制剂的管理,药品的质量管理和经理,逐步转变为重视“人”用药的管理,即以对患者合理用药为中心的系统药事管理,从保障供应型向技术服务管理型转变。
目前生产、经营的药品大多数都在医院以处方药的形式使用,因此医院是药品使用的主要部门,医院药事管理是整个药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1 ] 。
2. 1 以药品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
目前许多医疗机构的药学工作仍然停留在“窗口型”、“经验型”的模式上,为病人服务的工作主要是按医生处方调配药品,审查药品剂量、用法等,简单说明用法后发放,对于处方也仅限于发现较明显的配伍禁忌。
药师只保证病人是否及时取到药品,而不是病人是否得到最适合的药品。
2. 2 医院药师临床知识匮乏
目前我国医院药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人才结构不甚合理,药师的临床医学知识匮乏,不能与临床医生很好的沟通。
我国医院药学的队伍中,缺少一支知识面广、医药结合型和比较成熟的临床药师队伍来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现有的临床药学工作只限于血浓监测、分析处方等,没有形成药师与医生一起查房,参与危重患者抢救与会诊的制度。
2. 3 医疗机构制剂面临困境多
多年来,各医疗机构多以盈利为目的,热衷于生产大输液制剂,特色制剂很少;制剂生产设备简陋,条件差,距GMP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新
的《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求而市场上没有供应、取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文号的品种”。
因此,许多无特色制剂的医疗机构制剂室面临困境。
2.4 我国基层医院药剂科的现状
目前,医院药剂科药师从工作性质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临床服务,即临床药师直接到临床去与医师一起直接为病人服务;是非赢利性质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得到的回报是可以改善医院服务质量与治疗水平。
第二类是药品后勤保障,包括采购、储存、销售药品;第三类是调剂、制剂、开发和生产。
虽然后两类也有间接性的服务,但可取得较高额利润。
由于基层医院45 %~60 %的收入来自药房,因此,医院药剂科人力主要安排在后两类工作上。
特别现在我国医药市场在基层的销售网络,体制还不健全与完善,存在许多漏洞的情况下,医院从经济效益考虑,忽视或无暇顾及临床服务性原则。
据了解,当前我国基层医院药剂科设有门诊药房、住院部药房、药库、制剂室等,药师中90 %以上的人员从事调剂、制剂与供应,只有不到5 %~10 %人员参与一些与临床药学有关的服务,有些医院名义上实行药师制度,而实际上是摆摆架子而已,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地去实施制订的规章制度[3 ] 。
还有,在基层医院药师的数量没有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 》规定:药剂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中的8 %[2 ] 。
2.4.1 我国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制度滞后
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展临床药学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在基层医院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要让医生改变过去那种临床用药的处方权而让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监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中、小医院基本上无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中多数医院的临床药师位置只是虚设,没有从制度上规范和明确临床医师与药师的责、权范围;在医院中还严重存在“重医轻药”与“重经济效益”的思想,没有对医院临床药师配置的比例与设置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
再有,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药学系统专业课程设计缺乏合理性,使多数药师只懂药,不懂医,又未经过临床训练,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承担临床药师的职责[3 ] 。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我国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受到了极大的阻力,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2.4.2 我国基层医院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
我国基层医院基本上无临床药师,大型医院在形式上设有“临床药师位置”而没有起到应有“临床药师”的作用。
有些临床医生缺乏联合用药相关知识;片面追求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病人整体与长远健康,成本- 效果分析未全面考虑;部分医院领导在管理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处方分析与监督工作;对于小镇、农村的病人,由于缺乏医药卫生知识,对医生“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全不了解,产生不少不良后果;更甚的是个别医生治疗一个小小的感冒,也大动“干戈”,采取药品大包围战术开了一堆药物,患者花了上百块甚至几百块,结果病还没治好;还有个别医生缺乏医德,为了拿药品回扣,给病人开药时,尽量多开价格昂贵的药物,乱开药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因此,如何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经济用药是基层医院药事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与挑战。
2.4.3 我国基层医院的药品品种不齐全和自配制剂的质量难以控制
我国基层医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及交通信息的相对落后,一些医院对某些药品的采购不齐全,特别是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4 大需要特殊管理的药品,在急用时不能满足医疗上的需要,致使部分急救病人无法得到紧急治疗,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如:交通事故的撞伤、火灾的烧伤、严重的中毒现象等。
2001 年3 月13 日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对医院的自配制剂室的软件和硬件要求作了详细的规定[4 ] ,并且要求比较高,对于基层医院来说,由于资金、环境条件、卫生条件、仪器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对配制的药品质量也就难以控制。
因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4.4 医药信息反应速度慢
现今,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计算机网络即国际互联网络( Internet) ,是提供信息资源查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球世界最大的信息超级市场。
但是,由于基层医院的通讯设备不够齐全,医药信息查询不够方便,对国内外最新出版的期刊、图书、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技术标准、新编药物学、药学专著、临床文献、用药经验等最新医药信息无法及时了解和咨询[5 ,6 ] ,这是城市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不能同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目前,基层医院所获及的医药信息,主要是通过归纳有关文献,期刊图书等摘要进行整理或通过经验总结所得。
但是到外面参加学术研讨会,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很少,对外面的医药信息新动态来说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不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很好的用药咨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