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ppt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ppt


1.2.2 催化剂分类
• 1. 按元素周期律分类 • 主族元素:用做催化剂的主族元素多以化合物形式存
在。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等由于在 反应中容易形成离子键,主要用做酸碱型催化剂。
• 副族元素:无论是金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由于在反应 中容易得失电子,主要用做氧化还原型催化剂。特别 是第Ⅷ过渡族金属元素和它的化合物是最主要的金属 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络合物催化剂。
• 如:烯烃与质子酸作用: CH2=CH2 + HA = H3C-CH2+ +A-(质子转移的结果)

烯烃若与路易斯酸作用也可生成正碳离子,它是通过形成π键合物并进一步
异裂为正碳离子,反机理可认为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间通过单个电 子转移,形成活性中间物种进行催化反应。
2. 按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不是着眼于催化剂,而是着眼于化学反应。因 为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具有一定共性,催化剂的作用也具有 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有可能用一种反应的催化剂来催化同类 型的另一反应。
3. 按反应机理进行分类
• (1)酸碱型催化反应:其机理可认为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通过电子对的 授受而配位,后者发生强烈极化,形成离子型活性中间物种进行的催化反应。
• 如:SO2和O2在催化剂NO作用下氧化为SO3的催化反应。
• (2)非均相(又称多相)催化反应:指反应物和催化剂居于不同相态 的反应。(扩散的影响)
• 如:乙烯与氧在负载银的固体催化剂上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的反应。
• (3)酶催化反应:其特点是催化剂酶本身是一种胶体,可以均匀地分 散在水溶液中,对液相反应物而言可认为是均相催化反应;但在反应时 反应物却需在酶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积聚,由此而言可认为是非均相催化 反应。因此,酶催化反应同时具有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的性质。
第1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
• 1.1 催化作用的特征 • 1.1.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 最早的定义(德国化学家Ostwald):催化剂是一种
可以改变一个化学反应速度,而不存在于产物中的 物质。
• 现代定义: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 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 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 不同催化剂之所以能促使某一反应向特定产物方向进行, 其原因是这种催化剂在多个可能同时进行的反应中,使生
成特定产物的反应活化能降低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反应活化 能的变化,使反应容易向生成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 例子:甲醇的氧化反应

CH3OH + 1/2 O2 = HCHO + H2O (部分氧化,必须加入银催化剂)
• 一个加速正反应速率的催化剂也应加速逆反应 速率,以保持K平不变( K平=k正/k逆)。
• 应注意两个问题:(1)正逆反应操作条件的 不同会对催化剂产生影响;(2)正逆反应中 引起的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
1.1.3 催化作用通过改变反应历程 而改变反应速度
• 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降低 反应活化能得以实现的。
➢ 多组元催化剂:催化剂由多种物质组成。
• 1. 主催化剂:又称为活性组分,它是多组元催化剂中的主体,是必须具备的 组分,没有它就缺乏所需要的催化作用。例如:加氢常用的Ni/Al2O3催化剂, 其中Ni为主催化剂,没有Ni就不能进行加氢反应。当然,存在多活性组分的情 况的多功能催化剂,如:重整反应所使用的Pt/Al2O3催化剂,Pt和Al2O3均为主 催化剂,缺少其中任一组分都不能进行重整反应。
• 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1.1.2 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 (物理化学原理)
• 催化作用只能加速一个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 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例子:表1-1)
• 只有热力学允许,平衡常数较大的反应加入适 当催化剂才是有意义的。(即要了解反应进行 的方向和深度)

CH3OH + 3/2 O2 = CO2 + 2H2O(完全氧化)
细线代表热反应 (完全氧化), 粗线代表催化反 应(部分氧化)
1.2 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的分类
• 1.2.1 催化反应分类
• 1. 按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进行分类
• (1)均相催化反应:指反应物和催化剂居于同一相态中的反应。

(气相均相催化反应和液相均相催化反应)
• 图1-1给出N2和H2反应 • 生成NH3的催化反应和 • 非催化反应的能垒变化 • 图。
1.1.4 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 有选择性
• 催化剂的选择性:特定催化剂只能催化加速特定反应的 性能。
• 例如,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在热力学上可以沿着 几个途径进行反应,但由于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反应, 就得到表1-2给出的不同产物。
• 这种分类方法能使人们认识催化剂的化学本质,对了 解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是有益的。
• 2. 按固体催化剂的导电性及化学形态分类
• 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认识多相催化作用中的电 子因素对催化作用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1.3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
• 1.3.1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 单组元催化剂:指催化剂由一种物质组成。(使用较少)
• 2. 共催化剂:是和主催化剂同时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二者缺一不可。例如: 丙烯氨氧化反应所有的MoO3和Bi2O3两种组分,两者单独使用时活性很低,但 二者组成共催化剂时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所以二者互为共催化剂。
• 3. 助催化剂:是加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没有或者活性很小,甚至 可以忽略,但却能显著地改善催化剂效能,包括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等。
• 如:在金属镍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氢分子均裂与镍原子产生化学吸附,在化 学吸附过程中氢原子从镍原子中得到电子,以负氢金属键键合。负氢金属键合 物即为活性中间物种,它能进一步进行加氢反应,反应式如下:
• 对这两种不同催化反应机理的归纳:
这种分类方法反映了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作用的实质。 但是,由于催化作用的复杂性,对有些反应难以将二 者截然分开,有些反应又同时兼备二种机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