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所在,厚积而薄发,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更是如此。

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语文教学界,写作教学被公认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现实生活中,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倍感苦恼,常常是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

目前的作文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于写作指导,学生也似有所悟,然而一进入写作过程,学生就眉头紧锁、无从下笔,一阵搜肠刮肚之后,溢满全纸的仍是假话、大话、空话,共同的喜怒哀乐湮没了童真,失却了个性,笔下的人物多是千人一面,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素材不足。

总结我的实践,素材的积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词汇积累
词汇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词汇丰富了,才会在词语的运用上有所选择,才可能语若玑珠,使文章熠熠生辉。

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足,词汇匮乏,难以达到此种效果,因此,词汇的积累是最基本的需要。

方法之一是从教材中积累,将教材中鲜活、生动、有表现力的词挑出来,重点讲解,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通过实际运用(造句、作文)记牢会用;方法之二是通过语文活动互通有无,扩大积累,让
学生养成读书看报摘抄词语的习惯。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在学生的作文芳草地中会不时绽放出艳丽的小花儿。

二、优美语段的积累
优美的语段是语言表达的榜样,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样本。

要改变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枯燥空泛乏味的现状,就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加文采。

一方面,教师要精选优美语段,每星期向学生推荐几段,可在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先由老师赏析点评,再让学生诵读体味,要求学生读后背诵、仿写,这样就使它们融入学生的头脑,生发于学生的作文。

学生作文中类似佳段的出现会使你笑在眉头,喜在心头,使你品尝收获的喜悦。

另一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自己积累优美语段,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措施,并定期检查、评比、展览、交流,还可举行优美语段比赛。

一旦养成习惯,学生作文水平定会迅速提高。

三、生活点滴积累
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写作也并非真空操作,“抛开生活,闭门造车”便会出现假、大、空或套、抄、仿的现象。

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可以说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积累生活点滴呢?一是生活感受的积累,一周结束时,可让学生简要记下本周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事,一周开始之际,又可让学生交流周末见闻,叙见闻、谈感受心得,最后用笔写出来。

二是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组织有意义的社
会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绝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为了获得真切、生动、有意味的直接材料,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热爱生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

(2)掌握观察方法,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准确捕捉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3)将对事物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善于捕捉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的波动。

(4)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观察日记、随笔、周记等形式将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有一定意义的材料记录下来。

这样,看得多,想得细,思维就活跃,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写作时,与题目有关的事件便会汹涌而来,经过筛选、构思、加工,自然就会成为典型材料,再不用东挪西借、生吞活剥。

四、广泛涉猎读物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定向摘抄和随兴采集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养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习惯,并善于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坚持
收集摘抄书报资料,坚持记读书笔记,使他们养成多读多写多记的好习惯。

同时,要交给学生积累间接材料的方法,如摘抄的归类和格式、专题积累的分类、卡片的使用等。

最后,在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积累,积累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词句、语段、典型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加工,及时将这些闪亮的珍珠抖落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眼前一亮,进而品味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使学生广泛吸收师生共同采集的珍宝。

这既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又会使他们的写作兴趣更加浓厚。

学生会真实的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成功的愉悦,这难道不是我们预期的目的吗?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广集博蓄,能够进行作文素材的点滴积累,必能蓄积出创作的汩汩清泉来,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信手谱出文丰意满的华章来!
(责任编辑刘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