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大利的饮食和地理

意大利的饮食和地理

意大利的饮食文化意大利的菜肴源自古罗马帝国宫廷,有着浓郁的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的膳食情韵,素称“欧洲大陆烹调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意大利菜多以海海鲜意面鲜作主料,辅以牛、羊、猪、鱼、鸡、鸭、番茄、黄瓜、萝卜、青椒、大头菜、香葱烹成。

制法常用煎、炒、炸、煮、红烩或红焖,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带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视牙齿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弹性为美,形成醇浓、香鲜、断生、原汁、微辣、硬韧的12字特色。

这都表现在佛罗伦萨牛排、罗马魔鬼鸡、那不勒斯烤龙虾、巴里甲鱼、奥斯勃克牛肘肉、扎马格龙沙拉,米列斯特通心粉、鸡蛋肉末沙司、板肉白豆沙拉子、青椒焖鸡、烩大虾、烤鱼、冷鸡、白豆汤、火腿切面条等名食之中,四方游客趋之若鹜。

与大菜相比,意大利的面条、薄饼、米饭、肉肠和饮料更上一层楼。

意大利面条也叫意大利粉,名声很响。

它分为线状、颗粒状、中空状和空心花式状四个大类,用面粉加鸡蛋、番茄、菠菜或其它辅料经机器加工制成。

其中最著名的是通心粉、蚬壳粉、蝴蝶结粉、鱼茸螺丝粉、青豆汤粉和番茄酱粉,有白、红、黄、绿诸种颜色。

这些粉大都煮熟后有咬劲,佐以火腿、腊肉、哈蜊、肉末、鱼丝、奶酪、蘑菇、鲜笋、辣椒、洋葱、虾仁、青豆和各色作料,馨香可口。

意大利年产各种面条多达200万吨,每年人均食用 30公斤。

意大利薄饼又名“批萨”,系将油蘸面胚置于批萨铁盘中添加多种馅料(如猪肉、牛肉、火腿、黄瓜、茄子、洋葱)烘烙面成,内有干酷番茄酱提味,上面还要点缀橄榄丝和鸡蛋丁。

意大利有2400余家专门出售这种薄饼的快餐店,获利甚丰。

意大利米饭也叫“沙利托”。

这是将洋葱丁、牛油与大米同炒,边炒边下葡萄酒使之吸干入味;或者是用豌豆、青菜、肉汤和大米同焖,口感香柔。

沙利托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抓饭异曲同工,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物。

意大利肉肠雅称“莎乐美”,形似粗长滚圆的擀面杖。

外面有一层粉状的白霉,切开后嫣红欲滴,香气四溢。

它与德国的灌肠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意大利的饮料包括软饮料、低度酒、兴奋饮料、营养饮料几大类型,制作都很考究。

像有“最佳使节”之称的香槟酒,价廉物美的“维诺”葡萄酒,都系酒中名品。

意大利是个嗜酒的民族。

无论男女都爱饮酒,甚至喝咖啡时也要掺酒以增加其香味。

因为饮酒,一餐饭的时间往往托得很长,所以意大利人有一句口头禅:“不愿花时间就别喝酒”。

意大利人请客,星期天和节日多在家中,平时是去餐馆。

其程序是开席时先喝点香槟酒。

他们轻轻撬动瓶塞,让瓶内的气体慢慢外推,突然间“乒”的一声,弹出瓶塞,宾主都以此为吉兆,鼓掌祝贺,开怀畅饮。

接着上海鲜大拼盘,再饮葡萄酒。

随后正菜有4道:一是什锦菜汤、炒米饭(或通心粉)、干酪;二是牛排、鱼虾或各式鸡菜、生菜;三是水果、冰淇淋之类;四是甜点及蛋糕。

饭后要饮消化酒及咖啡。

若是富裕人家,节日的正菜常常多达7道,还须配置开胃的苦艾酒以及助消化的烈酒。

意大利人在宴会上从不呆板拘泥,想吃就吃,想喝便喝,并且确信古训:“客人喝得高兴,主人脸上光彩。

”、意大利腊肠、波伦亚香肠、腊腿等,这些冷肉制品非常适合于开胃菜和下酒佐食,享誉全世界。

以米面做菜,花样繁多,口味丰富意大利人善做面、饭类制品,几乎每餐必做,而且品种多样,风味各异。

著名的有意大利面、匹萨饼等。

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意大利面,斜状的是为了让酱汁进入面管中,而有条纹状的粉令酱汁留在面条表层上,颜色则代表了面条加添不同的营养素。

红色面是在制面的过程中,在面中混入红甜椒或甜椒根,黄色面是混入番红花蕊或南瓜,绿色面是混入菠菜,黑色面堪称最具视觉冲击力,用的是墨鱼的墨汁,所有颜色皆来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

面条口味则以三种基本酱汁为主导,分别是以西红柿为底的酱汁,以鲜奶油为底的酱汁和以橄榄油为底的酱汁。

这些酱汁还能搭配上海鲜、牛肉、蔬菜,或者单纯配上香料,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口味。

区域差异,造就地方美食由于南北气候风土差异,意大利菜有四大菜系。

北意菜系:面食的主要材料是面粉和鸡蛋,尤以宽面条以及千层面最著名。

此外,北部盛产中长稻米,适合烹调意式多梭饭和米兰式利梭多饭。

喜欢采用牛油烹调食物。

中意菜系:以多斯尼加和拉齐奥两个地方为代表,特产多斯尼加牛肉、朝鲜蓟和柏高连奴芝士。

南意菜系:特产包括榛子、莫撒里拿芝士、佛手柑油和宝侧尼菌。

面食主要材料是硬麦粉、盐和水,其中包括通心粉、意大利粉和车轮粉等,更喜欢用橄榄油烹调食物,善于利用香草、香料和海鲜入菜。

小岛菜系:以西西里亚为代表,深受阿拉伯影响,食风有别于意大利的其他地区,仍然以海鲜、蔬菜以及各类面食为主,特产盐渍干鱼子和血柑桔。

品味意大利餐极为讲究,一般先吃头盘,如汤或面食、利梭多饭、玉米糕、匹萨饼。

主菜包括海鲜盘和肉盘。

意大利餐里,海鲜的烹调方式比肉类多样,传统菜单会保留配菜一栏,受欢迎的配菜有香菜炒保鲜螺尼菌、西红柿芝士沙律等,而现代主菜会配以更多的蔬菜和淀粉食物来平衡营养,无需另选配菜,驰名的主菜有;酿花枝、香草生腿煎牛仔肉片和烧牛柳配蘑菇红酒汁等。

然后是色拉、甜品或奶酪,意大利的甜品是琳琅满目的,包括糕饼、雪糕和酒香水果等,比较出名的有意式芝士饼、西西里三色雪糕、提拉米苏等。

在享用甜品之后,侍应生会推上芝士车。

芝士在意大利是十分普遍的食物,种类大概有400种,可以入菜或者伴红酒进食。

常见的意大利芝士有:宝百士(BeiPaese)、芳天娜芝士(Fonfina)、布旺伦芝士(Provolone)等。

用餐后,可以喝一杯浓缩咖啡(espresso)或者泡沫咖啡帮助消化,最好伴一点杏仁曲奇。

意大利菜分量比较大,为了避免浪费,每道菜肴选一款即可。

意大利人的口味一般喜肥浓、爱辣、甜酸味,注重菜品的浓、香、烂,讲究菜肴与酒的搭配。

一般鱼和白肉(仔牛、鸡肉等)配白葡萄酒,肉菜配红葡萄酒或粉红色葡萄酒。

膏状物、菜粥等根据其调味酱来决定葡萄酒,鱼贝类的调味酱配白葡萄酒,若是带肉的就用红葡萄酒或粉红色葡萄酒,意大利人不喜欢吃碎肉和肥猪肉,面包也只用白面包。

意大利自然地理意大利共和国是个半岛国家,人口约5,768万(1999年),国土面积为301,278公里,约等于欧洲的1/35,为中国领土面积的1/32,为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500强。

从北到南长达1,289公里,从东到西宽约540公里。

国境线长9,054公里,其中海岸线长8,500公里,占其疆界线的80%。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东、西、南三面被地中海包围,由北部的阿尔卑斯山把它与欧洲大陆分开。

由于地形狭窄,宛如一只长靴子插入地中海,故又被称为“靴国”。

意大利承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其领土最南端几乎接近非洲大陆海岸,北部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毗邻,东北部与克罗地亚接壤。

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像一个弧形的屏障,横亘在整个意大利的北部,与上述国家隔开。

意大利的东、西、南三面临海,东面亚得里亚海与斯洛文尼亚相望,东南长靴形角处外面是爱奥尼亚海,西面从北至南是利古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这些内海都是地中海的组成部分,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一起,几乎把浩瀚的地中海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这两个相等部分把大约150公里宽的突尼斯海峡连接起来。

西西里岛南面是马耳他海峡,濒临地中海中的岛国马耳他。

意大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欧洲的南大门、欧亚非三大陆的桥头堡和跳板,还是意大利境内两个主权袖珍国--圣马利诺共和国和梵蒂冈教皇国的栖歇地,这两个国家的面积为61平方公里。

意大利不仅是个半岛国家,而且也是名副其实的山国和岛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

亚平宁半岛周围的大岛屿有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在其地中海海域内,小岛屿星罗棋布。

亚平宁半岛北部是阿尔卑斯山山脉,在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山脉上有欧洲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第二高峰,而亚平宁山脉自北朝南斜穿整个半岛。

意大利河流众多,最大的水系是波河,长652公里。

另外,中部有台伯河、阿迪杰河、阿尔若河等主要大河流。

河流四周有冲积平原,如著名的波河平原就介于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之间。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溶水,由众多小溪汇集在波河后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地中海,千百年来,波河两岸的泥沙把沿河两岸冲积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波河平原――波河平原是意大利最大的平原,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约占意大利总面积的1/6。

波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雨充足,是意大利的主要农业区,为意大利的天然粮仓。

因为意大利处在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板块挤压带上,所以多山,多丘陵,而且多活火山,著名的火山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

意大利的湖泊星罗棋布,以北部最为集中最为著名。

较大的湖泊有加尔达湖、马乔列湖、特拉西梅若湖和科莫湖,其中科莫湖因风景秀美而成为意大利和欧洲著名的旅游和度假圣地。

由于三面为地中海所包围,北部又有天然屏障阿尔卑斯山阻挡住冬季寒流对半岛的影响,所以意大利气候呈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

冬天暖和多雨,降水量多,夏天凉爽少云。

一年四季温度适中,气温变化小,这一特点在亚平宁半岛的500-700米以下区域表现尤为明显。

但因为地形狭长,境内多山和位于地中海之中,南北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阿尔卑斯山区气温可降到零下20度,一些山峰甚至终年积雪。

意大利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因此,意大利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鲜花盛开,水果新鲜。

意大利充足的阳光、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海滩每年为意大利国库“候”进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上亿的美钞。

然而近两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意大利所特有的典型地中海气候也开始发生变化。

2003年夏季,历来气候宜人的亚平宁半岛经历了一场140多年未遇的异常高温,意大利中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0摄氏度,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40度。

这使过惯了不冷不热舒服日子的意大利人备感炎暑难当,酷热难耐。

与此同时,意大利中北部地区还遭受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意境内最大的河流波河,水位已降至近100年来的最低点,比历史最低水位-7.56米的记录还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