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

一.基本概念(定义)1.品质(Quality):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性和特征,此种整体性的特征和特性具有满足顾客规定或潜在的需求能力.2.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即将购买者所满意之最经济最实用之产品加以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3.产品(Production):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4.合格:即满足规定要求.5.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6.缺陷: 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7.监定过程: 证实实体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8.监定合格: 某个实体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得到证实的状况.9.检验: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10.进料检验: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IQC),又称验收检验.是管制不让不良品原物料进入仓库的控制点.11.制程检验: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PQC),又称中间检验.是指原物料入库以后至产品完工之前这一过程中的生产管制.12.最终检验: Final Quality Control (FQC),又称在线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的控制点.13.出货检验: Outing Quality Control (OQC),产品出货前的检验.14.品质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A),包括质量设计功能的制度是否在运作及执行人员确实是否执行加以查核.二品质的认识1.品质的定义: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和特性,此种整体性的特性和特征具有满足顾客规定的或者潜在的需求能力.1.1铗义的品质:包括直接与产品有关的特质. 如外观,强度,纯度.1.2广义的质量:1.2.1有关成本.价格之特性---包括效率,损耗,单价,不良率,成本和利润等.1.2.2有关服务之质量--------包括零件互换性,修理的难易,售后服务的速度与效率,说明书的好坏,包装的情形,抱怨处理的深度与速度.决定质量的因素:1.3.1市场的需要1.3.2生产技术与能力.1.3.3经济原则.1.3.4质量与代用特性.1.3.5数量化的质量.1.3.6公差的范围.2.管制的意义2.1在管理活动中交付责任与权利的一种手段,使管理者方面可以避免过问不必要的细节而促进质量,使结果令人满意.做好今天的工作(水平的维持)为了明天的工作(水平的提高)管制的步骤:2.4.1计划(plan):想如何才能顺利展开( what? How? Who? When? Where?)2.4.2实旋.执行(do) : 按照计划做.2.4.3确认,检核(check): 看结果如何.2.4.4对策;矫正行动(action):不好的部份应加以修改,矫正有效的要标准化,要设法保持.3.质量的二大目标品质保证:确保你的顾客或下一道工序能满意地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3.1.1品质保证的四大要素:3.1.1.1设计正确: 掌握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设计正确的规格及公差.3.1.1.2制造正确: 合格的材料,良好的制程管制.3.1.1.3检验正确: 良好的检验管理.3.1.1.4使用正确: 使用前熟读使用说明,良好的售后服务.降低成本:3.2.1减少不良率,报废率.3.2.2减少错误,修理,重制.3.2.3减少各种浪费.3.2.4减少质量成本.三检验基本知识1.定义:检验是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要求.2.检验的类别:检验是实施质量管理最基础的手段,通过检验工作之进行,可以评鉴产品质量状况,并且获得质量信息回馈,采取矫正及改善措施,包括:I进料检验:Incoming Quality ControlII制程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III最终检验:Final Quality controlⅣ出货检验:Outgoing Quality controlⅤ品质稽核:Quality Assurance2.1进料检验:进料检验又称验收检验,是管制不让不良品原物料进入仓库的控制点,也是评价供应商质量的主要信息来源,它分为全检.抽检及免检.全检: 数量少,单价高之物料抽检: 数量多或经常性之物料免检: 数量多,单价低或经认定可列为免检之厂商或局限性之物料2.1.1检验项目:2.1.1.1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毛边,脏污等.2.1.1.2尺寸.结构性检验:依图纸进行检验2.1.1.3电气性能检验:包括导通性.绝缘性及耐压性2.1.1.4化学性检验:包括耐酸性.耐腐蚀性及氧化性等2.1.1.5物理特性检验:包括端子强度.硬度等2.1.1.6机械特性检验:包括开关操作部位的灵活度2.1.2 检验手法2.1.2.1外观检验: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2.1.2.2尺寸检验:如卡尺,投影仪等.2.1.2.3其它检验项目:以实验法来检验之2.1.3 抽样条件:一般随机抽样2.1.4 验收条件:2.1.4.1允收水准(AQL)一般依产品而定2.1.4.2采用MIL-STD-105E(II)检验水准2.1.5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处置:2.1.5.1检验合格之产品须贴上合格标签或盖PASS章2.1.5.2检验不合格品须贴上不合格标签或盖REJECT(不良批退)章2.1.5.3申请特采产品须贴上特采标签制程检验:制程管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一般的制程管制指进料管制(入物料仓库)至成品管制以前之间的生产管制活动,又称中间检验.制程可分为:1>首件检验2>巡回检验3>自主检验4>检验站2.2.1 制程检验的目的2.2.1.1于大量生产型的工厂中,及时发现不良,采取措施,可以防止大量不良品发生.2.2.1.2针对非机遇性之变因.于作业过程中,加以查核防止不良品之发生,如查核作业流程是否更动,新手对于作业标准(方法)是否了解,机器.模具是否正常,作业条件有无变动.2.2.1.3通过检验之实施,不让本制程的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2.2.2 制程检验之做法2.2.2.1制程检验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是由品保人员实施巡回检验2.2.2.2使用巡回检验记录表2.2.2.3查核因素除了在制品外,应包括可能造成质量变因的作业因素2.2.2.4查核项目、查核方法、时间频率应事先设计于记录表中2.2.3 制程检验的重点IPQC检验员为有效控制制程,使不良率不会因异常的制程原因而升高,对于不稳定的因素应事先了解,并做重点控制,不稳定性因素包括:2.2.3.1该产品以前生曾有异常,有不良较高之记录2.2.3.2使用机器不稳定2.2.3.3 IQC有材料不理想的讯息2.2.3.4新投入量产品2.2.3.5新操作人员2.2.4 质量异常处理:检验人员对于突发性质量异常或对于经常性,而且具有严重性的制程应开出质量异常通知单(QFM-013),通知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并追踪处理结果.最终检验(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又称在线检验.在线检验是制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管制点,属于要点检验,就整个生产制程来说大到致分为三大阶段:粗胚成形及处理半成品修饰及处理装配组装及包装.2.3.1 管制点的设定在整个生产体系的众多制程中,有否需设检验站或检验站设于何处应是在线考虑之处2.3.2 检验标准每一检验站应设置有检验标准,作为检验员作业之依据,检验标准包括:检验项目、规格要求及检验手法2.3.3 检验手法2.3.3.1制程不稳定时或数量小,价格贵时,通常用全数检.2.3.3.2制程稳定,或属于连续大量生产型,则使用抽检方法.2.3.3.3检验仪器:检验人员使用之量具.仪器. 、塞规等检验设备,经常性使用,会产生变动[造成产品误判,因此须定期校正及日常保养,并做好记录.2.3.3.4 回馈与矫正措施(1)突发性之严重异常应立即反应处理.(2)经常性的质量问题,交由生产部技术人员会同品管技术人员进行对策处理.出货检验: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2.4.1出货检验一般于出厂前1-3天实施2.4.2检验项目:2.4.2.1外观2.4.2.2尺寸检验2.4.2.3指定的特性检验2.4.2.4寿命试验2.4.2.5产品的包装和标示检验2.4.3检验的目的就是不让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2.4.3.1进产检验过程中,对于不合格品应贴上不合格标签标识,并存放于不合格品管制区,以便区隔,IQC将来料异常反馈给供货商,要求供货商改善质量.对于特采或因急需生产来不及检验而例外放行之进料,应予以跟踪.2.4.3.2制程检验中,作业自主检验不合格品应放入红色盒中以便隔离.IPQC对于部品或成品发现不良,应及时知会生产部门.2.4.3.3 QA及OQC检验之不合格品,应置于不合格品放置区或红色盒中,并及时将不良情形反馈生产部门.2.4.3.4检验只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手段,没有达到提高质量的功能,主要的是应用检验所取得的信息进行质量改善活动,,才能提高质量.2.4.4 质量管理应用手法:2.4.4.1层别法 2.4.4.2柏拉图2.4.4.3特性要因图 2.4.4.4散布图2.4.4.5直方图 2.4.4.6管制图2.4.4.7抽样计划 2.4.4.8查核表2.4.4.9 IE方法研究四. 抽样检验1.定义:抽样检验指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然后利用统计的方法判定此群体是否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2.适用抽样检验的场合:2.1属于破坏性检验,如材料强度试验.2.2检验群体数量多,如螺丝,注塑件等.2.3检验群体体积非常大,如原棉等.2.4产品属于连续体的产品,如纱线等.3.抽样检验的优劣:3.1优点:3.1.1抽样费用远比全检少.3.1.2 检验数量少,可较详细.3.1.3 判定不合格,全部批退,可以刺激供方加强质量管理.缺点:3.2.1 虽然判为合格,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良品.3.2.2 可能把良品的群体误判为不合格,亦有可能把不良品的群体误判为合格.4.抽样计划:检验水平:4.1.1 检验水平决定批量与样本大小之间的关系,一般检验水平有I,II,III三级,除非特别规定,都采用II级检验水平.在无需太高判别力时,可采用I级水平,需要较高判别力时采III级水平.4.1.2另外有特殊检验水平S-1,S-2,S-3,S-4四级,采用特殊检验水平,但是当批量相当大,检验成本高或破坏性检验可采用允收水平:即限定产品群体的最高不良称为允收水平,以符号PO或AQL表示.5. MIL-STD-105E II抽样步骤:5.1决定质量基准(决定检验项目及判定规格)5.2决定质量允收水平AQL值.5.3决定检验水平,通常使用II级.5.4群体批(LOT)之构成,尽可能接近同一条件下之产品.5.5求样本代字.5.6决定抽检方式,使用一次抽样还是多次抽样.5.7查出抽检方式:5.7.1由表上查出样本的代字的行.5.7.2由表上查出所的指定的AQL的列.5.7.3由样本代字的行与AQL的列交会点,查出合格(AC)判定个数及不合格(Re)判定个数.由样本代字查出抽取样本数n.抽取样本.测定样本,判定群体批量允收(AC)还是拒收(Re).五ISO基本知识1.定义: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时间:1946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工作:制订各类国际标准.主要制订:由TC(Technical Committees)技术委员会制订.ISO-9000的历程:起源—美国MZL—Q—9858A英国引用BS—5750加拿大转换CSA— ZZ99ISO9000修订用期:五年2. ISO-9000的精神:制度须有涵盖性.制度须合理化,具有说服性.以证据证明按制度实施.说你所说的,写你所说的,做你所写的.注意预防,并强调事后矫正能力.3. 为什么要实施ISO9000对质量体系来说,按ISO9000要求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具有如下优势:3.2.1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 3.2.2改进产品的质量.3.2.3减少返工和投诉. 3.2.4有效利用人、机器和材料、提高生产效率.3.2.5减少生产和环境故障. 3.2.6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建立企业文化.3.2.7增强用户的信心. 3.2.8提高企业形象..对组织来说有如下优势:3.3.1提高管理水平. 3.3.2使工作规范化.3.3.3明确内部职责 3.3.4提高办事效率.3.3.5提高产品质量. 3.3.6符合市场要求.3.3.7满足有关法律方面的要求.3.3.7.1实现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要求.3.3.7.2实验和试验室评定和检验机构评定的要求.3.3.7.3实现许可证年审的要求.4. ISO9000体系ISO9000体系包括ISO-9001、ISO-9002、ISO-9003、ISO-9004.ISO-9001质量体系是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是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当需要证实供方生产合格产品的控制能力时,应选择和使用ISO9002.ISO-9003质量认证体系是最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当仅需求供方保证在最终检验和试验时符合要求,应选择ISO9003.ISO-9001的内容ISO-9001之条文:4.质量管理休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 8.测量,分析和改进.八安规的基础知识1. UL的概念:UL的全称:Undenuriters Laboratonrene (保险商试验室),建于十八世纪末,对进入美国市场的所有建筑、电器、电子及灯饰产品进行全性能测试的试验机构:对所有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法律上需通过UL的认证.1.2.1 UL为美国认证: 1.2.2 CSA为加拿认证.1.2.3 VDE为德国认证. 1.2.4 SEMKO为瑞典认证.1.2.5 DEMKO 为丹麦认证. 1.2.6 NEMKO 为挪威认证.1.2.7 FIMKO 为芬兰认证. 1.2.8 NF 为法国认证.这八个国的安规认是独自独立的,不相互涵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