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创新型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的探究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和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发现过去的英语教学状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心得课程标准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
结合我学校班级人数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型创新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
注重师生的互动,强调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情感为细节,以平等为基础,以互相尊重、交换意见为特征的交往方式。
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方展的交互作用,有利于培养善于思考的高素质人才,在改革课堂内的师生的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在“合作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
在互相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宇学习情境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与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
创新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体的问题,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
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
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初稿教学设计)如教学PEP Book 8 Unit 4 My Holiday A Let’s learn 的几个过去式的动词词组前,叫几个学生分别上台看卡片内容表演动作,并让下面学生猜:What can he/she do? 学生根据台上同学的动作示范,回忆已学知识,做出猜测:He/She can play the piano/play the computer/sing an English song/climb like a bear/baby等。
这样复习了跟
本课相关的一些动词词组的一般现在时,而且这些词组并非是以前某一课学过的原原本本的东西,而是需要学生自己重组内容的,它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建构,充分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见其引导充分展示了有效性。
但我这一教学设计,我很快就发现了它的弊端,我从三方面来向大家阐述:
一、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强、喜欢做演员的多,喜欢做观众的少,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
课堂上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答完问题后,大部分学生就开始做小动作或者讲小话去了,很少有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不会从其他同学那里吸取知识经验,在班级授课制的现状下,我总不可能把一个问题人人回答,即使人人回答,又怎样让他们在同一时间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呢?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把钥匙。
教师把信息辐射到小组,小组在把信息辐射到每一个组员,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教学的的辐射面,学生学的效率和教师教的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二、同时,大家知道21世纪不仅是人才与人才竞争,更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
因此,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
科学合理分组是实现高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组员,会有许多学困生被冷落,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极大伤害。
合作学校对促进全体发展将毫无意义。
合作学习要尽量利用学生自然座位灵活编成小组。
很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了“团体标准参考评价”的需要,强调编组时各组的力量均衡,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编组的原则,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平均分到各组;也可以强调是对学生的某些特定合作技能训练,将学生编成“同质”小组,这种分组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编成合作学习专家小组;将一些综合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综合能力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综合能力相近的学生更愿意一起工作学习。
优生小组由于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此适应高难度学习和挑战性学习任务,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小组由于知识水平接近,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还有学生合作学习不一定非要在课内,适当地把合作学习安排在课外,对落实小组内个体责任更有效。
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为集体目标去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增强了组员的责任感。
避免了以个别
优生包办的合作学习,教师或小组长可以在组内先分工,分工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爱好、家庭条件、学习习惯等因素,合理安排谁预习单词,谁预习背景,谁负责查找有关资料等,然后让学生在课间整理预习收获,最后将预习收获在班级交流汇报。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相互学习了经验。
再比如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组出一份单元测试卷和一份答案单,有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指导各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落实任务,有的负责基础知识填空,有的负责判断是非题,有的负责阅读,还有的负责小练笔。
教师将各组上交试卷和答案核对后,再分发到不同小组进行检测,这样以团队为参照,以团体为激励的做法,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均等机会,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对比前后我的教学设计,你会发现,要求学生掌握几组动词词组的过去式形式,难点是合理使用动词词组的过去式,让每一名学生掌握在具体的时间下恰当的使用的过去式,尽管这些教学活动设计之初存在一些问题,但“让学生上前根据词组做动作,下面学生猜”这一活动还是可以坚持,因为这样可以让学习稍差的同学上前做,下面学得好的同学猜,充分调动了每一名同学的参与性。
比较两稿共同之处都是让学生掌握动词词组和他们的运用。
不同之处:1、参与范围不同,初稿参与范围小,终稿覆盖面广。
2、初稿没按小组合作形式,终稿是小组合作形式。
3、终稿注意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4、终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我对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虽然很多理念一直被提倡,但是我相信任何的理念都是基于对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
关键在于如何把最好的教学理念运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充分展现在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