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修复第一节修复前外科一、牙槽骨修整术【适应证】l牙槽嵴骨尖、骨嵴形成,义齿戴入可能出现疼痛者。
2上颌结节明显肥大影响义齿就位。
3.上颌牙槽明显前突,影响义齿正常关系的建立及美观者。
4.为配合预成义齿的修复多个牙一次拔除,同时对牙槽嵴进行修整。
5.牙槽嵴修整通常在拔牙1个月后进行。
【禁忌症】参照拔牙术。
【手术方法】1.麻醉同拔牙术。
2.切口与翻瓣根据牙槽嵴范围的大小及部位可选用梯形、“L"形、或弧形切口。
切进骨膜,从唇颊面切口向牙槽嵴顶剥离翻起粘骨膜瓣。
3.去骨用骨凿或咬骨钳去除骨尖或骨嵴。
去骨应尽量少,保持牙槽嵴原有高考和宽度。
4.修整缝合锉平骨面。
清除骨屑,粘骨膜瓣复位缝合。
【术后处理】1.手术范围较大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止痛药,保持口腔卫生。
2.软食1周。
3术后7-10d拆线。
【注意事项】1.手术切口原则为蒂部大,游离端小,以保证组织瓣的血供。
2.龈瓣的剥离以暴露骨嵴即可,尽量少暴露正常骨组织。
3.上颌结节处,骨凿一次去骨量不宜太多,以免造成大块骨折。
二、系带修整术【适应证】1.唇、颊系带附丽近牙槽嵴顶且影响义齿固位。
2.儿童上唇系带附丽过低或肥大,影响上前牙排列。
3.儿童舌系带过短,伸舌呈“W"形,卷舌困难,舌腭音或卷舌音不清,手术年龄1-2岁较适宜。
4.老年患者因牙槽嵴萎缩而致的舌系带相对附丽过高,影响下颌义齿固位者。
【禁忌证】1.手术区及口腔内有明显炎症表现。
2.智力发育障碍所致的发音不清者,不宜行系带修整术。
3.全身禁忌证参照牙拔除术。
【手术方法】(一)唇、颊系带修整术l.方法之一适用于一般唇、颊系带附丽过低者。
(1)注射2%利多卡因0.5~1.0ml于系带两侧。
(2)提起上唇或颊部,用一把止血钳夹住系带附丽于牙槽突的基部;另一把止血钳夹住唇颊部附丽端,两把止血钳尖端相交于唇颊沟。
(3)沿止血钳外侧切开并切除系带,间断缝合。
2.方法之Th适用于儿童唇系带肥大者。
(1)麻醉、止血钳的使用及系带切除方法同上。
(2)在两中切牙之间做一楔形切口,直达腭乳头的前方,如腭乳头亦肥大,则切至其后方,切透骨膜将该组织去除。
(3)唇系带处的切口按方法之一缝合。
切牙之间及腭乳头的创口以碘仿纱条或丁香油氧化锌糊剂填于创口内,4~5天后去除。
3方法之三适用于系带过短而且附丽较低者。
(1)绷紧系带做“Z”形切口,“Z”形的纵切口应在系带上。
(2)剥离“Z“形组织瓣后,两角相互交叉缝合。
(二)舌系带修整本1用2%利多卡因0.5~1.0ml在舌系带两侧行浸润麻醉。
2用一把止血钳在舌腹部下夹住舌系带,提起止血钳使系带绷紧,用小剪刀在止血钳下方,平行于口底,由前向后剪开系带,长度剪至伸舌时其“W"形态消失,或舌尖前伸与上抬无障碍时为止。
3.剪开后的菱形创面,采用纵形缝合。
【术后处理】1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可用1%亚甲蓝涂布创面预防感染。
2术后1周拆线,小儿如不合作可不必拆线。
三、唇颊沟加深术【适应证】1.凡牙槽嵴过度萎缩,下颌颏肌或颊肌附丽过高;或上颌唇颊部肌肉附丽过低,影响义齿固位者。
2.下颌骨切除植骨后所致牙槽嵴缺损,义齿固位困难者。
3.颜面部外伤所致牙槽嵴部分缺损及前庭沟瘢痕形成,无法行义齿修复者。
【禁忌证】1.牙槽嵴完全缺损,颌骨骨量明显不足。
2、下颌颏神经、颊肌、附着的位置明显上移;上颌前鼻棘、鼻软骨。
颧牙槽突基底等的明显下移者。
3.全身禁忌证参照牙拔除术。
【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唇颊沟深度,肌肉附着高度,以确定加深的范围。
注意下颌骨的宽度,颏孔的位置,以确定可能加深的深度。
2.备好固定用的橡皮管,或做好预成基托。
3.需要植皮者,应做好游离植皮本前准备。
【手术方法】(一)粘膜下前庭成形术以下颌为例。
适用于牙槽嵴明显萎缩,覆盖粘膜健康者。
l.手术在局都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下进行。
2.在唇颊沟外侧的粘膜上或在唇颊沟的牙槽嵴做半圆形切口,其深度只能切透粘膜下组织,不应切破骨膜,其长度为需加深的范围。
3在骨膜表面剥离粘膜辩,将附丽于骨面的肌肉推向下方,注意勿将骨膜剥穿。
第二节全口牙列缺失的修复一、无牙颌的口腔变化一,颌骨的变化1,影响颌骨吸收的因素:(1)拔牙的原因:牙周病引起的速度快。
(2)拔牙的时间:3个月以内较快,最佳修复时间在拔牙后3-6个月。
(3)骨质的致密度。
(4)机体的健康状况。
(5)修复体的舒适程度。
2,颌骨吸收的方向:(1)上颌:向上和向内方向吸收。
原因:上颌牙根的方向,唇颊侧骨质较疏松。
结果:上颌颌弓逐渐缩小,切牙乳突和上颌颧突逐渐靠近牙槽骨顶。
(2)下颌:向下和向内方向吸收。
原因:下颌牙根的方向,舌侧骨质较疏松。
结果:下颌牙弓逐渐扩大,颏孔和内外斜嵴和下颌隆突逐渐靠近牙槽骨顶。
二.软组织的改变1.唇颊沟变浅。
2.舌:代偿性变大,功能亢进。
3.唇颊组织:变薄,疏松,内陷。
4.口腔黏膜:变薄,失去弹性,干涩。
三.颞颌关节改变垂直距离缩短,颌骨的偏移,不良习惯的形成,导致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二、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和分区1上颌1.上牙槽嵴2.切牙乳突3.上颌硬区4.腭皱襞5.颧突6.翼上颌切迹7.腭小凹8.颤动线9.颊系带10.唇系带11.上颌前弓区12.上颌结节2下颌1.下牙槽嵴2.下颌隆突3.颌舌骨嵴4.唇系带5.颊系带6.舌系带7.下颌前弓区8.颊侧翼缘区9.舌侧翼缘区10.舌下腺区11.磨牙后垫区12.远中颊角区13.“P”切迹:口底上升的最高点3 无牙颌分区名称部位组织特点作用主承托区:牙槽嵴黏膜致密无黏膜下层主要承担力副承托区:牙槽嵴顶周围黏膜厚,黏膜下层含腺体,CT 部分承担力边缘封闭区:唇颊舌沟,后堤黏膜疏松,丰富CT,肌肉封闭区缓冲区:骨隆起区骨隆起,黏膜薄减压三、全口义齿的固位(一)静止时的固位1吸咐力咐着力: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粘着力:同分子之间的凝聚力。
影响因素:基托面积——颌骨的解剖形态。
接触的密合程度——印模的准确性,光洁度。
唾液的性质。
2,大气压力影响因素:基托的面积。
接触的密合程度。
边缘封闭。
3,辅助因素:a.吸力粉b.吸盘c.软性衬垫材料d.其他(二)运动时的固位1,唇颊组织对义齿固位的影响a.基托边缘位置b.基托的厚度过厚过薄适中c.基托磨光面的外形2舌对义齿固位的影响a.舌侧基托边缘,位置,厚度, 外形。
b.舌间隙的大小c.舌平面的位置,>平面2mm。
3,咬合对固位的影响a.牙弓大小b.平面位置c人工牙的位置d.平衡4,辅助因素中立区四、取模和灌模要求:1.范围适当;2.无压印模;3.功能性印模;4.闭口印模;5.保持稳定的位置,肌肉放松。
取模前准备1.椅位;2.选择托盘;长:上颌:翼上颌切迹,腭小凹。
下颌:磨牙后垫宽:上颌:颌弓宽2-3mm。
高:距黏膜反折处2mm。
3.印模材料的选择:(1)弹性印模膏;(2)普通印模膏;(3)印模石膏(三)取模方法1.一次取模法:2.二次取模法:(1)初模(个别托盘)+终模(弹性印模膏)(2)初模+灌模—个别托盘(自凝塑胶)—终模(3)初模-—灌模—排列人工牙—试—衬垫(4)旧义齿(四)灌模及模型处理1.灌模2.模型处理:(1)缓冲区的处理:(2)后堤区的处理:b.五、正中关系记录名词解释:正中位:天然牙最广泛的接触位。
正中关系:无或有牙颌正中、后退、非紧张的上下颌位;息止颌位:非功能状态下的颌位;息止间隙:天然牙非功能状态下楔形间隙2~5mm;:静止时的面接触关系;咬合:运动时的面接触关系;垂直距离:面下1/3高度;颌间距离:正中关系位的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平面:中切牙至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平面;复盖:复:切道斜度:髁状斜度:(一)托位记录是借助上下托的均匀接触来完成的;托是由基托和堤两部分组成;托所占据的位置,即为义齿基托和人工牙的位置;托的垂直距离和水平位置关系即代表患者的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托的丰满度代表义齿修复后面部外形的丰满度,还可以在托上初步确定单位平面,在堤上标出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唇低线等的位置。
托=基托+堤1.基托:为托的底,是与口腔黏膜接触的部分。
暂基托:用暂时性材料制作的基托,用蜡或暂基托制成,最终需被其它材料取代。
优点:一次热处理,基托准确性高。
恒基托:塑胶制成,在划好导线的,已准备过后堤区的模型,根据范围制作一层蜡片厚的基托,然后包埋、填胶、热处理、抛光。
优点:校对印模准确,吸力大易操作。
2.堤:平面的确定:(1)堤前部平面与两侧瞳孔连线平行。
(2)在唇休息线下2mm。
(3)侧面与耳屏鼻翼线平行。
(二)垂直距离垂直距离测定的方法:(1)面部距离均等法测定:仅作参考,符力10%;眼角至口角的距离=鼻底至颏底的距离(2)解剖标志观察测定法:经验法观察上下唇自然曲度和正常形态,颏唇沟和鼻唇沟的适的深度,以及面部的协调性。
(3)拔牙前记录。
(4)根据下颌生理息止位来确定:临床上普遍采用此方法。
而且比较准确,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方法。
4.垂直距离测定的具体方法:根据:垂直距离(正中)=垂直距离(息止位)—息止间隙先测定息止位时的垂直距离大小(鼻底至颏底的距离),然后将上下托的面涂凡士林,下颌蜡堤必须是软的,令患者作正中咬合,使咬合后的垂直距离较原来测定的要小2-3mm即可。
至此我们已经取下了下颌骨对上颌骨的垂直关系。
(三)正中关系的测定:1.引导下颌后退的方法:(1)肌肉疲劳法:一般用于极度不作的病人,使提颌肌群与降颌肌群疲劳,使下颌回到正中位,防止前伸位。
(2)卷舌法:舌尖卷向上,舔硬腭前分蜡基托或加压其上的蜡球,同时闭下颌。
(3)吞咽法:此法常用,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使下颌回到自然正中位置。
(4)辅助法:检查时用,不能多用,在病人不防备的情况下使用,轻轻推动下颌后退。
2.方法:在取垂直距离记录的同时完成正中关系记录。
完成后在上下堤上用蜡刀划出面部中线一致的中线,口角线和上下笑线。
微笑时:上中切牙唇面显露约2/3;下中切牙唇面显露约1/2;3.校对正中记录的方法:(1)反复作正中咬合以观察三条线是否有对齐(常用);(2)两小指置于患者双侧外耳道内,正中咬合时,手指有下颌骨髁状突强耳有力的撞击感。
(3)扪诊双侧颞肌和嚼肌,在正中时应有明显的收缩(少用)。
(4)肌探测仪校对(教学时用)。
(5)判断垂直距离准确性看息止间隙。
六、上合架和排牙架是全口义齿制作的器械,其作用是固定上下颌模型的关系,以保持记录患者的关节位置,间距离和正中关系,可调式架尚有模拟出下颌的各种运动。
借助架以排列人工牙,检查口腔咬合情况的工具。
(一)简单架1.仅能保持上下模型于正中位。
2 .组成:上颌体、下颌体、调节螺丝、穿针及固位螺丝。
3.特点:简单。
应用广泛。
排牙方便,有人认为在简单架尚排牙,只要掌握某些关键也可取得其他的平衡,为此有人也提倡这种架尚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