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概念
冷鲜肉:在(0±1)℃,将肉温降低到冰点(﹣1.2℃左右)以上,保持0-7℃之间的肉
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肉。
热鲜肉:刚屠宰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
冷冻肉:肉的嫩度、肉的嫩度是指肉在咀嚼或切割时所需的剪切力,表明了肉在被咀嚼时柔软、多汁和容易嚼烂的程度。
保水性:是指肉在压榨、加热、切碎搅拌时,保持水分的能力,或在向其中添加水分时的水合能力。
干香肠:发酵肉制品的一种,水分含量为25%~40%
半干香肠:水分含水量40%-45%
PSE肉:受到应激反应的猪屠宰后产生色泽苍白,灰白或粉红、质地软和肉汁渗出的肉
DFD肉:由于结合水增加和光被吸收,使肌肉外观颜色变深,产生DFD(Dark,Firm,dry)肉。
冷收缩:主要是在牛、羊肉上发生。
它是在宰杀后短时间进行快速冷却时肌肉产生强烈收缩的现象。
发生冷收缩的肉在成熟时不能充分软化。
二、重点内容
1、影响肉色泽的内、外因素(色泽变化)
肉的色泽大部分为红色,其深浅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影响因素的原因有:内在原因:动物的种类、年龄;肌红蛋白(mb)的含量; 血红蛋白(hb)的含量;肌红蛋白的化学状态
外部原因:环境中的氧的浓度;温度;湿度;PH;微生物的影响
肉的色泽变化:刚刚屠宰后的肉味深红色,经过一段时间后肉色变成鲜红色,时间再长则变成褐色。
2、改善肉嫩度的方法有哪些
酶嫩化法:包括内源酶激活嫩化法和外源酶嫩化法
内源酶激活嫩化法是肉在成熟过程中内源酶起了重要作用
外源酶嫩化法:主要有两类即植物中提取的酶和微生物分泌的酶。
目前用于肉类嫩化的植物性酶主要有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等,植物性酶对结缔组织有较强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分泌的酶主要是从某些细菌、真菌的培养物中提取的酶,如蛋白酶水解蛋白酶D。
微生物类酶主要具有分解肌纤维膜和肌原纤维蛋白质的作用。
电刺激嫩化法:在一定的电压、电流下对胴体予以适当时间通电处理的方法,可用于改善肉的嫩度。
通过电刺激加快糖原酵解和ATP的分解,使肉的pH迅速下降到最终酸度,激活组织蛋白酶和钙激活酶,缩短僵直发生时间和历程,从而防止冷收缩现象的发生,改善肉的品质。
高压嫩化法:在密封的耐高压容器内,对物料施加100-1000MPa的压力,同时达到灭菌、物料改性和改变物料的某些理化反应速度的目的。
作用机理是在高压下使肌肉结构中肌质网和溶酶菌受损,从而使Ca离子释放出来进入肌浆,使ATP 酶、钙激活酶和组织蛋白酶被激活,从而缩短肉的成熟过程,达到嫩化目的
3、保水性的影响因素
蛋白质、PH值、金属离子、动物因素、宰后的肉的变化、添加剂
4、肉成熟方法
低温成熟法:成熟温度0~4℃,湿度85~95%,气流速度0.15~0.5m/s,在这个条件下完全完成成熟需要3周左右。
当有90%的肉完成成熟时,肉的商品价值最高。
低温成熟的肉品质好,耐贮藏。
高温成熟法:温度在10~15℃或更高的条件下进行,成熟时间短,只需2~3d。
但在此温度下肉表面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导致肉质下降,不宜存放,成熟后需要立即降温贮藏。
5、冷却肉的气调保鲜原理
引起冷却肉腐败变质的革兰氏阴性菌对CO2特别敏感,CO2超过10%就可对其有抑制作用;在低温条件下,CO2浓度在10%时可以使肉上的霉菌增长缓慢,20%时则会使霉菌活动停止。
CO2具有很大的溶解性,并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还能很好地透过细胞膜。
肉的脂肪、蛋白质和水都能很好地吸收CO2。
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CO2的浓度足以增大到不仅能抑制肉表面的微生物,也能抑制组织深部微生物的增长。
由于CO2在脂肪中有很高的溶解性,脂肪中的氧含量即减少,从而延缓脂肪的氧化和水解。
在温度0℃和CO2浓度为10%-20%条件下贮藏冷却肉,贮藏期可延长1.5-2.0倍。
6、中式火腿的种类及工艺
种类:南腿;北腿;云腿。
工艺:原料选择→修腿→排血与腌制→洗晒→整形→发酵→修整→成品
7、成型火腿的加工原理及工艺(其中重要的工艺)
原理:以精瘦肉为原料,经腌制提取盐溶性蛋白,经机械嫩化和滚揉破坏肌肉组织机构,装模成型后蒸煮而成。
经过腌制尽可能促使肌肉组织中的盐溶蛋白质溶出,也可以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使肉粒、肉糜、肉块黏结在一起,盐溶蛋白和其他辅料均匀填充于其空间,经加热变性后,使肉块肉粒紧紧黏在一起,是产品富有弹性和良好的切片性。
成型火腿的工艺中肉的嫩化及滚揉都是关键环节。
成型火腿经机械切割嫩化处理及滚揉过程中的摔打撕拉,使肌纤维彼此之间变得疏松,促进腌制剂发挥作用提高肉的保水性,但是如果过度滚揉、切割,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撕裂肌纤维,肉的黏结度下降进而影响肉的弹性及质量。
此外滚揉及肉的嫩化温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滚揉的温度一般控制在6~8℃。
8、灌肠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其中重要的工艺)
原料的选择与修整:新鲜或冻猪前后腿肉,分割后去除筋、腱、结缔组织
低温腌制:将肉切成一定大小的肉块,按比例添加配好的混合盐进行腌制。
10℃以下,腌制1-3天
绞肉或斩伴制陷斩伴主要作用是将原料切割剁碎成肉糜,然后与各辅料混匀。
斩伴时肉吸水润胀形成富有弹性的肉糜,斩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20min为宜,斩伴温度不宜超过10℃。
调料最后加进去搅拌。
乳化:乳化机将绞后的肉粒在瞬间经过告诉旋转地刀盘细切,使肉中的蛋白质充分活化,达到乳化效果,加工成乳化肉糜。
经过乳化的肉能较好地利用脂肪,使蛋白质和水将脂肪包裹起来,使产品具有较好的粘度和弹性。
乳化的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导致盐溶性蛋白变性而失去乳化作用,也会降低乳化物粘度。
同时使脂肪颗粒在斩伴和乳化时表面积急剧增加,以至于可溶性蛋白不能将其完全包裹,出现脂肪颗粒游离降低灌肠质量。
灌制填充和打结
烘烤:烘烤温度65-80摄氏度1h
蒸煮
烟熏
贮藏
9、高低酸发酵肉制品的概念及特点
低酸发酵肉:传统上认为的低酸发酵肉制品的PH为5.5著名的低酸发酵干燥的肉制品有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匈牙利的萨拉米香肠。
西班牙火腿等。
其特点是:1.残品的熟化默契,温度仅为18-22度,但失重达40%到50%;
2.干燥导致A W,大多数病原微生物被抑制。
实际上只有李斯特菌和葡萄球菌有机会生长,低温(低于10度)和低Aw可以阻止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
3.蛋白酶讲解肌肉蛋白质产生风味物质使PH略微上升。
4.酶解酶降解脂肪产生羧基和脂肪酸,。
增加酸度而无酸败,形成可口的风味
5.如果使用了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消耗不明显。
在低酸香肠中,残留的亚硝酸盐仍高达50X10-6到100 X10-6(mg/kg)。
其原因不仅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本身,而且与烟熏和干燥所引起的浓度增加有关。
高酸发酵肉制品的概念:成品的PH在5.4的发酵肉制品。
特点:1.由于碳水化合物降解成了乳酸,PH将至5.4以下。
2.由于用了发酵剂,香肠失重15%到20%就足以达到要求的Aw,因此失重通常比低酸发酵肉制品低。
3.低PH和低Aw使初使菌群被选择淘汰。
这类十余低酸发酵肉制品中的变化。
不同的是在高酸发酵肉制品中的PH较低,葡萄球菌也被抑制。
4.蛋白酶降解肌肉蛋白质,故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数量下降,NPN化合物、肽、氨基酸及氨浓度增加,使PH略微增高。
5.某些发酵剂个肉类微生物具有水解脂肪的能力,使脂肪被水解形成的脂肪酸,改变成品的风味。
在熟化期间虽然酸量增加,但并无酸败现象
6.亚硝酸残留量将至10X10-6mg/kg.
10、肉制品的发色剂及发色助剂的原理
发色助剂:亚硝酸盐、硝酸盐
发色机理:为使肉制品呈鲜艳的红色,在加工过程中多添加硝酸盐(钠或钾)或亚硝酸盐。
硝酸盐在细菌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亚硝酸。
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亚硝基(NO),
此时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的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稳定的、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化肌红蛋白。
故使肉可保持稳定的鲜艳。
11、肉制品干燥的原理及方法
干肉制品的将肉先经煮熟、再整理、干燥或成型再经熟加工制成的干熟类制品,成品呈小的条状、粒状或片状等。
根据干燥时的压力不同。
肉制品干燥包括常压干燥和减压干燥。
常温干燥包括恒速干燥和减速干燥两个阶段、减速阶段包括干燥第一阶段和减速干燥第二阶段;减压干燥时指将食品置于真空环境中进行的干燥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升华干燥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