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分数应用题例3

百分数应用题例3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6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4、揭示课题。
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5)讨论,列式计算。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14-12)÷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提问:“14-1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不除以14呢?
(6)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教 学
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种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 学
准 备
实物投影。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解答“几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就作除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2)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4-12)÷14
如果学生列式为14×14-12÷14也是允许的。
(3)观察比较。
将例2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上面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学生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比的对象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拓展运用。
3、将例题2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提问: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 学
内 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材第90页例2。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1、分析数量关系。
(1)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3)求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 )÷( )。
教师说明: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2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3)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原计划:
12公顷 比原计划增加的
实际:
14公顷
(4)启发学生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
板书:增加的÷原计划的(单位“1”)
提问:通过答题,在这道题中,哪个量是标准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
教师: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1)Fra bibliotek生读题。(2)例2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4÷12≈1.167=116.7%
116.7%-100%=16.7%
教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
2、看线段图填空。
全班人数
女生人数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列式: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列式: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列式:
3、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4、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四、思维练习。
甲校学生人数比乙校多2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