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施加一个大小为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的斜向上恒定拉力,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保持拉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仅将小物体的质量增为2m ,再次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F mg =B .3F mg =C .30θ=D .60θ=【答案】AD【解析】【分析】 【详解】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设平衡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当物体重力为mg 时,α=6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60sin(18060)F mg θ=︒︒-︒-,即sin 60sin(120)F mg θ=︒︒-,当物体的重力为2mg 时,α=3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30sin(18030)F mg θ=︒︒-︒-,即sin 30sin(150)F mg θ=︒︒-,联立解得:θ=60°,F =mg ;所以A 、D 正确,B 、C 错误.故选A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2.甲乙两图中,某时刻绳子A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绳子上端以速度v 0匀速拉动,在两车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cos θθ+ B .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0cos v θC .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速度增量D .此刻若将速度v 0改成拉力F ,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1:1【答案】AC【解析】【详解】ABC .由甲图可知,甲车的速度011cos v v θ=+ 乙车的速度 02cos v v θ=所以,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1cos θθ<+,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速度增量.故AC 正确,B 错误; D .改成拉力F ,甲车所绳子合力沿两绳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汽车甲的合力大小为22cos 2F θ,汽车乙的合力大小为cos F θ,因此合力不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故D 错误.3.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 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 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 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2kg 的滑块A .半径R =0.3m 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 在P 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2kg 的小球B .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A 、B 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A 、B 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现给滑块A 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50N (取g=10m/s 2).则( )A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的正下方时力F 做功为20JB .小球B 运动到C 处时的速度大小为0C .小球B 被拉到与滑块A 速度大小相等时,离地面高度为0.225mD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的正下方C 时,小球B 的机械能增加了20J【答案】ACD【解析】解: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点正下方C 点过程中,力F 的位移为:()220.40.30.40.30.4x m =+--= ,则力F 做的功W F =Fx=20J ,选项A 正确;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点正下方C 点时,此时B 的速度方向与绳子方向垂直,此时A 的速度为零,设B 的速度为v ,则由动能定理:2102F W mgR mv -=- ,解得v=27 m/s ,选项B 错误;当细绳与圆形轨道相切时,小球B 的速度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向上,此时和绳子方向重合,故与小球A 速度大小相等,由几何关系可得h=0.225m 选项C 正确;B 机械能增加量为F 做的功20J ,D 正确本题选ACD4.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横杆均足够长且均被固定,斜面顶角为θ,套筒P 套在横杆上,与轻绳连接,轻绳跨过不计大小的定滑轮,其与放在斜面上的滑块Q 相连接,且连接滑块Q 的轻绳与斜面平行,P 与Q 的质量均为m ,O 为横杆上的滑轮的正下方的点,滑轮到横杆的距离为h 。

开始时手握住P ,使连接P 的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然后无初速度释放P 。

不计绳子的伸长和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释放P 前绳子拉力大小为mg sin θB .P 到达O 点时绳子的拉力为0C .P 到达O 点时的速率为D .P 从释放到第一次过O 点的过程中,绳子对P 的拉力一直做正功【答案】CD【解析】【分析】对Q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拉力的大小;根据关联速度的解法分析Q的速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拉力的情况;对P和Q系统研究,结合机械能守恒求出P到达O点的速度大小.根据P点的速度变化,分析动能的变化,从而得拉力做功的情况.【详解】释放P前,对Q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得,故A错误。

根据P与Q的速度关系,当P到达O点时,即,说明Q先加速后减速,故此时轻绳的拉力不为0,故B错误;当P到达O点时,Q减少重力势能与P增加的动能相等,则有:,解得:,故C正确;P从释放到第一次过O点,速度逐渐增大,动能在增大,故绳子对P的拉力一直做正功,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联速度、共点力平衡、做功、机械能守恒的综合运用,知道P到达O点时,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为零,则Q的速度为零.5.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一物块Q,跨过悬挂于O点的轻小光滑圆环的细线一端连接Q,另一端悬挂一物块P.设细线的左边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初始时θ很小.现将P、Q由静止同时释放.关于P、Q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θ =60º时,P、Q的速度之比1:2B.当θ =90º时,Q的速度最大C.当θ =90º时,Q的速度为零D.当θ向90º增大的过程中Q的合力一直增大【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则Q物块沿水平杆的速度为合速度对其按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分解,P、Q用同一根绳连接,则Q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与P的速度相等,则当θ =60°时,Q的速度cos 60Q P v v ︒=,解得:12P Q v v =,A 项正确.B 、C 、P 的机械能最小时,即为Q 到达O 点正下方时,此时Q 的速度最大,即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故B 正确,C 错误.D 、当θ向90°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逐渐减小,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合力最小,故D 错误.故选AB .【点睛】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注意当Q 的速度最大时,P 的速度为零,是解题的关键,6.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 的A 、B 两处分别固定正点电荷Q A 、Q B ,两电荷的位置坐标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AB 连线之间的电势φ与位置x 之间的关系图像,图中x =L 点为图线的最低点,若在x =-2L 的C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 m 、电量为+q 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不影响原电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在x =L 处的速度最大B .小球一定可以回到-2L 的C 点处C .小球将在-2L 和+2L 之间作往复运动D .固定在A 、B 处点电荷的电量之比为Q A ︰Q B =4︰1【答案】ABD【解析】【详解】据φ-x 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场强E 可知x=L 处场强为零,x=L 右侧电场为负,即方向向左,x=L 左侧电场为正,即方向向右;那么小球先向右做加速运动,到x=L 处加速度为0,从x=L 向右运动时,电场力方向向左,小球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在x=L 处的速度最大,故A 正确。

x=L 处场强为零,根据点电荷场强则有:,解得Q A :Q B =4:1,故D 正确。

根据动能定理得:qU=0,得U=0,所以小球能运动到电势与出发点相同的位置,由图知向右最远能到达x>2L 的某位置,则小球应在x=-2L 到右侧x>+2L 的某位置区间内作往复运动,故B 正确,C 错误。

故选ABD 。

【点睛】解决本题首先要理解φ-x 图象切线的意义,知道电场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和初末两点的电势差有关,掌握电场力做功的公式W=qU 和电荷场强公式,灵活运用电场的叠加原理。

7.如图所示,长为L 的轻杆上端连着一质量为m 的小球,杆的下端用铰链固接于水平面上的O 点,轻杆处于竖直方向时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立方体恰与小球接触。

对小球施加微小的扰动,使杆向右倾倒,当立方体和小球刚脱离接触的瞬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恰好为π6,忽略一切摩擦( )A .此时立方体M 的速度达到最大B .此时小球m 的加速度为零C .此时杆对小球m 的拉力为零D .M 和m 的质量之比为4:1【答案】ACD【解析】【详解】 A.分离前,立方体在小球的弹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分离后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故分离时立方体M 的速度最大,故A 正确;B.分离时刻,小球速度v 不为零,做圆周运动,故合力不可能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 错误;C.分离时刻,由于小球此时仅受重力和杆子作用力,而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杆对小球m 的拉力为零,故C 正确;D.设小球速度为v ,立方体速度为u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离时刻有2sin 30v mg m L ︒= 解得12v gL =分离时刻,小球的水平速度与长方体速度相同,即:sin 30v u ︒=解得12u gL = 在杆从竖直位置开始倒下到小球与长方体恰好分离的过程中,小球和长方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2111sin 3022mgL mv Mu ︒-=+ 把v 和u 的值代入,化简得: 41M m =故D 正确。

故选ACD.8.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固定有一个光滑的半圆形支架(AB 为直径),支架上套着一个小球,轻绳的一端悬于P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已知半圆形支架的半径为R ,轻绳长度为L ,且R <L <2R .现将轻绳的上端点P 沿墙壁缓慢下移至A 点,此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F 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 2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A .F 1保持不变,F 2先增大后减小B .F 1先减小后增大,F 2保持不变C .F 1先增大后减小,F 2先减小后增大D .F 1和F 2均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设小球所在位置为为Q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G 、绳对小球的拉力F 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 2,三力平衡,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OPQ ∆相似,可有12F F G OP PQ OQ== 重力为恒力,P 点下移的过程,OP 间距离减小,比例式比值增大,PQ 间距离为绳长,OQ 间距离为圆形支架的半径,均保持不变,所以F 1和F 2均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