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瘘穿刺要点

内瘘穿刺要点

内瘘穿刺要点
正确选择穿刺点:若血管条件许可,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 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在8~10cm以上,最好避免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阶梯法,即穿刺点不固定,且新穿刺进针点距离上次进钍点至少1cm以上;其次,采用纽扣法,即象缝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使用定点法。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固定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

提高穿刺水平,力求一针见血:术后的瘘管原则是在术后4~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

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要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勿盲目进针。

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如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血肿,重新穿刺有困难,则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并与动脉透析管相连,而原动脉针留针建议留着,等下机时再行包扎。

另外选择他处静脉穿刺与静脉透析管相连,以保证继续透析。

若静脉穿刺失败,应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即近心端,避开
血肿,再作穿刺或另找静脉穿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