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日本学者Mitsuo Miyazak和Arima提出了粘滞阻尼墙,它是一种速度与位移相关的阻尼器,它由三层钢板与高粘度阻尼介质组成,能将机械能变成热能耗散,在建筑领域中使用广泛。
它是一种由钢板在封闭的高粘度阻尼液中运动,使阻尼液产生剪切变形而产生黏滞阻尼力的阻尼器。
基本构造及耗能原理如下所示:
由固定在下层梁上的钢制箱体和填充在钢箱内的粘滞阻尼器材料组成,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上下楼层之间将会产生相对速度,固定在上层楼面梁的内钢板将会在钢箱内反复运动,使钢箱内的粘滞材料产生阻尼器,从而减小结构的动力反应,达到结构耗能减控的目的。
所使用的填充材料不易老化,且基本上不与空气接触,在正常的使用期间内性能几乎没有变化,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是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连接件等)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层间空间、节点)装设消能装置又称阻尼器。
当发生地震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阻尼器发挥作用,提供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地震中免遭严重破坏,
确保结构安全。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既可以用在新建结构上,也可以用在既有建筑的耐震加固上。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咨询专业的生产厂家: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或者登陆公司官网进行详细的了解,专业从事多种减隔震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提供专业的工程减隔震技术咨询、各类减隔震产品的生产、试验、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拥有专利二十余项,拥有丰富的减震产品研发制造经验,参与过奥林匹克工程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方案设计、产品制造、安装、售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