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十一五”钢铁工业发展成就与基本评价........................... - 1 -(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1 - (二)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 2 - (三)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 4 -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 6 - (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 8 - (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有所改善.................. - 10 -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 - 12 - (八)国际化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 12 - 二、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 13 -(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 13 - (二)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钢铁企业面对的急迫问题.......... - 14 - (三)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 15 - (四)中小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已成为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 16 - (五)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17 - (六)产业布局优化已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 20 - (七)国内原料资源保障程度低,对外依存度高.................. - 21 - (八)信息化带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仍有差距.......... - 22 - 三、“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 23 -(一)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 23 - (二)国内经济发展与钢铁消费需求形势........................ - 23 - (三)影响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 - 26 - 四、“十二五”国内钢铁消费需求预测结论............................ - 28 -(一)粗钢需求总量预测...................................... - 28 - (二)地区钢材需求预测...................................... - 28 -(三)下游用钢行业消费需求预测.............................. - 28 - (四)钢铁生产能力供给...................................... - 29 - 五、“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 - 30 -(一)指导思想.............................................. - 30 - (二)基本原则.............................................. - 30 - (三)主要目标.............................................. - 31 - 六、“十二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建议............................ - 33 -(一)调控钢铁总量.......................................... - 33 - (二)保障资源安全.......................................... - 34 - (三)优化产业布局.......................................... - 35 - (四)推进联合重组.......................................... - 36 - (五)加强技术创新.......................................... - 38 - (六)深化节能减排.......................................... - 39 - (七)加快产品升级.......................................... - 43 - (八)继续淘汰落后.......................................... - 47 - (九)推动“两化”融合...................................... - 47 - (十)实施国际化战略........................................ - 48 -II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粗钢产量、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45.2%(预计2010年占44.3%)和43.0%,钢铁工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2009年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实现工业总产值42636亿元(其中重点统计企业20684.66亿元,占48.5%),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8%;资产总计41010亿元(其中重点统计企业29000.81亿元,占70.7%),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8.3%;实现利润总额1376亿元(其中重点统计企业553.88亿元,占40.3%),占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4.0%。
一、“十一五”钢铁工业发展成就与基本评价“十一五”时期,是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大的五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是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同时也是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和企业利润率下降问题突出的五年。
取得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国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做出了贡献。
2009年比2005年,冶金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提高24.7%,税收提高15.9%,就业人数提高8.0%,人均产钢提高50.1%,平均工资提高43.6%。
钢铁工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预计可达到1788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
大量的投资带动我国钢铁生产能力迅速增加,2009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已具备7.18亿吨水平,2010年可达到7.5~7.7亿吨以上,彻底扭转了粗钢总体生产能力不足局面。
近十年来,我国国内钢材市场自给率和占有率不断提高,自给率从2001年的88.9%提高到2010年的104.5%;占有率从84.3%提高到2010年的97.0%,见【1】注: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和铁合金,但不包括炭素、金属制品,耐火和采矿。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口径不完全可比。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表1。
表1 我国钢材、钢坯折合粗钢生产消费和自给率、占有率情况单位:万吨注:进出口数据按大中型钢铁企业各年平均综合成材率将钢材折算为粗钢。
自给率=钢产量÷表观消费量×100%;国内市场占有率=(钢产量-出口)÷表观消费量×100%。
钢铁工业对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比“十五”期间均成倍增加,与2001年相比,2009年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9.2倍,发电设备增长9.0倍,汽车增长5.6倍,等等,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保持平均10%以上平稳较快增长和支撑国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比2001年增长了6倍,其他主要工业品出口量也大幅增加,如果没有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支持,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见表2)。
表2 钢铁工业下游用户主要产品出口情况(二)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在解决经济发展对品种数量需要的同时,钢材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扁平材品种数量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而且基本满足了下游行业对材料质量性能不断提升的要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求,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
为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大型钢铁企业从工艺装备入手,增加了铁水预处理及LF、VD、RH等二次精炼设施,配套采用了在线检测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措施。
2009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水精炼比达到66.8%,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根据调研,“十一五”期间建设的120吨以上转炉车间,全部配备了LF精炼炉,80%以上配备了RH或VD真空精炼设备,95%以上配备了铁水预处理设备;全国70吨以上电炉车间,100%配备了LF精炼炉,90%以上配备了RH或VD真空精炼设备。
部分钢材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欧盟、日本等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到2010年,通过冶金产品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认定并获得“金杯奖”产品的企业共58家,20类品种,335个产品,生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
统计的22大类钢材品种中,2009年有15类品种的自给率超过100%,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窄带钢、镀层板带5类品种自给率超过90%,冷轧薄宽钢带、电工钢板带2类品种自给率超过85%;2010年有17类品种的自给率超过100%。
2009年有15类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2010年有18类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其它品种也基本达到了85%以上,见表3。
表3 我国钢材品种自给率及市场占有率情况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由于我国钢铁产品品种质量不断提升,支撑了机械、汽车、造船、家电、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气东输(二线)、三峡水电站、高铁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特别是,时速350公里、380公里高铁用钢轨全部实现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