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开题1

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开题1

1.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器,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政策的消化器的三期叠加时期。

在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卢布贬值、日本、欧洲相继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我国出口贸易自金融危机以来持续受阻,国内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加之中国人民保守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依靠消费拉动内需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短期效果不显著。

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下滑的形势下,国家将稳增长的目标定位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随着投资基建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形下,投资基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及预期。

在中国经济已进入为经济下行托底的下行通道时,如何创新思路,提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新对策,释放改革红利,变得日益重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制度创新方面,有着大型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据有关可靠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6年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说已达到4153.1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13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6%。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融资难。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自身经营稳定性较差、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自身信用等级低、企业财务制度不透明等多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无论从银行贷款获得间接融资还是自己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进行直接融资都较为困难,妨碍了自身发展。

在经济金融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当地中小企业为了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融资瓶颈,曾经创新性的运用集群担保、池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但是由于民间资本自身的盲目性以及缺乏管理性等多种因素导致温州信贷危机,而国家开发银行也曾利用开发性金融主导牵头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并未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并且国家开发银行也实现了由政策型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

当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比如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金融市场,批准成立试点 5 家与中小企业规模适应的民营银行,区分不同类型,实行差异化经营,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放宽对互联网金融的管制,允许 P2P、众筹等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普惠金融、鼓励万众创新以支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新三板市场发展如火如荼,至 2018 年 5 月,已经有11300多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新三板市场早于2006 年就已经成立,但是之前无论从市场挂牌企业数、市场流动性、企业融资规模,新三板市场未取得良好发展。

2013 年 6 月,国务院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此后,新三板发展迅速。

2014 年 9 月,为促进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推出了做市商制度,致力于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然而,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效率究竟如何?新三板挂牌是否对中小企业融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三板作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够解决中小企业长久以来的融资难问题,将是本文重点研究关注内容。

1.1.2 研究意义1.1.2.1 理论意义通过对我国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发现新三板市场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

文中对中小企业挂牌前后融资情况的对比,以及融资影响因素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力融资理论,为促进我国新三板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1.2.2 现实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前后的融资效率,检验新三板能否作为新的资本市场层次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较好的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分析当前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自身融资难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2.国内外现状研究2.1 国外研究状况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现代资本市场日趋成熟,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欧美的经济学家们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众多的理论。

在对中小企业的研究上,融资问题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虽然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但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与资金缺口仍然是研究的主要问题。

Kreps和Wilson(1982)认为由于市场中存在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借贷合作不能长久或者信贷合作难以达到借款方的预期效果。

Berger(2002)文中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造成了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低下。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处于创业初期或成长早期的中小企业往往更难取得外部融资,因为企业经营风险大且盈利较少,难以取得市场的信任,一般情况下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资金不足阻碍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Beck(2006)等人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不管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中小企业虽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其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企业之所以会面临融资方面的困难,与层次简单的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能够切实的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Bemanke(2011)在对中小型企业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它们出现融资需求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的出现,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深刻认识自身的经营状态,进而导致合作方不能对其产生信任而作罢。

除了有大量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现象的深层剖析,还有一些研究者为其提供解决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Beck(2006)认为,中小企业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单一呆扳的市场结构大大阻碍了企业敲资过程,所以实现资本市场的多元化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

Sulla 和 Victor 等(2003)通过对中欧和东欧等国家财务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并实证分析了影响中欧和东欧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得出“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长期融资效率并对中小企业发展有消极影响”的结论。

Titman(1998)选取 1984-1986 年美国部分企业为样本,研究这些公司的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自由度、资金需求等,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负相关。

Francesco Coulumba (2010)提出在不是处于完全有效市场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低问题很难解决,认为中小企业可以成立互助担保组织,以增强信用,获得银行贷款,并且互助担保组织在筛选企业资信,监督还贷上比银行更有优势。

Booth(2001)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宋敲资结构的因素是相似的,并且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负债比例呈现负相关。

Barbosa和 Moraes(2003)通过实证分析巴西中小企业,得出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构成、企业规模、经营周期。

2.2 国内研究状况从 1990 年代开始,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并划分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

通常我们所说的主板或者是创业板都指的是场内市场,而在场外市场中,除了常见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之外,还包括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我国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正是由这些具体的市场构成。

国内的学者虽然对场外市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新三板市场是近几年研究的主要领域。

戴坚(2006)在通过对欧美一些国家的场外市场进行研究后,对我国新三板市场从法律体系和原则上提出了建议,他提出新三板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新的一种融资渠道,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必须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周茂清、尹中立等人对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和形成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表明新三板市场有以下功能:第一,作为融资平台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第二,提高挂牌企业的市场声誉,在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第三,提高风险投资的水平并建设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牵制,不少的学者采取了多样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普遍缺乏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自身结构的问题、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发展不平稳、企业财务制度不透明等多种因素导致妨碍了自身发展。

在信息不对称方面:姬栋梁(2011)在研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的过程中提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限制,主要表现在:缺乏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自身经营稳定性较差;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自身信用等级低,银行很难对其提供融资服务。

林毅夫(2001)等人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所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也许能够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因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往往都是中小企业,这些金融机构可同中小企业建立紧密的关系,这样中小企业就会把相关信息实现与金融机构的共享,从而实现信息的对称并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祝峰(2014)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需打破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用坚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缺乏真正的信用关系。

主要表现在:银行在主观上想放贷给企业,但客观上又怕承担分险,不敢贷给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在主观上想获得银行贷款,但客观上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周兆生(2003)也对信息不对称问题予了重点关注,这往往会导致银行为维持稳定经营使其倾向于回避高风险,从而影响了银行投放资金的方向。

徐敏(2012)详细研究了融资过程,对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归纳为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等,进而为后期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依据。

从自身结构来看:李子彬(2014)提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三个因素:一是金融创新匮乏;二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三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偏低,银行很难对其进行资金支持。

罗正英等人(2006)提出,中小企业的融资会受到企业自身结构的影响。

虽然外部的环境也可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但企业的自身结构对融资的影响更大。

从融资效率来看:宋文兵(1997)认为企业融资效率需要从筹资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方面来考虑,并比较了股票融资和银行借贷两种融资方式,得出以股票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在融资效率、企业风险防范方面并不优于以银行中介为代表的间接融资。

宋增基、张宗益(2003)选取沪市 123 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分别从筹资和配置资金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利用率较低,得出我国上市企业筹资效率较高,但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