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1
摘要在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资金一直是主要且重要的推动力,而一些中小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链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资金不足而使计划被搁置。

为此,目前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采取融资行为来为企业补足资金空缺,而本文将从融资结构与融资方式这两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行为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之所以开展融资行为,往往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企业内部资金的限制,也必须与外界资金进行交易,通过对企业内部输入一定的外界资金,来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前进。

虽然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开展融资行为已不罕见,但是在具体进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在现阶段中小企业正式进行融资行为之前,往往缺少对于融资环境的制度分析和对策研究。

也就是说,在缺少合理分析下所进行的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其实所潜在的风险是很大的,使参与融资行为的双方在利益上都没有很好的保障。

其次在融资结构与融资形式这两方面,不仅缺少相关细致化研究,在具体融资开展过程中还缺少具有针对性的评估。

下面,本文将从中小企业现阶段融资行为中的具体融资结构与融资形式出发进行简要阐述:
一、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中的融资结构的研究
企业融资结构,可直接理解为企业资本来源的构成,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可以来自业主投资、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

具体融资结构不同的企业往往其经营模式和理念也不同。

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来说,不同融资结构的公司所选择采取的融资方式也不同。

总的来说,研究者之所以开展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究摸索出一个最优化结构。

而在研究融资结构的过程中,可以从考察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导致的不同融资结构的意义和对不同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进行研究。

为了保证中小企业在其融资行为中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就必须事先对企业融资用途、具体资金来源等进行作出明细判断,特别要关注企业收益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内部人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分配问题。

而在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导致的不同融资结构的意义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将委托-代理问题纳入考量范围,并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政策环境等都进行具体化分析。

其次是对不同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的研究。

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且其信用管理的力度也有待加强,因而总的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流往往受到严格的约束。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活动的对象都是银行,这是因为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拥有的知识或经验使其在借贷决策中具有比较优势。

而除了银行之外,随着社会整体金融体系的完善,可以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达到融资目的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选
择通过信用担保贷款方式进行融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中融资方式的演进
在中小企业的成立之初、成长期阶段以及成熟期阶段,其在融资行为中所采取的的具体融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

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在其成立初期由于本身举债不多,因而整体的较低,企业所能选择的融资渠道往往仅限于权益性融资(内源性与外源性)。

具体来说,在成立初期的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业主出资、政府投资以及亲友借款这三类权益性融资开展融资活动。

而相对的,其他一些主要的金融机构由于对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评估不确定,无法保证融资资金有一定的盈利性,因而会拒绝向中小企业融资。

而在中小企业的成长期阶段,一般来说是2-4年的发展阶段,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主要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与业主的追加投资,并且类似于“信用担保贷款”等企业发展初期所不适用的担保方式也在成长期得到推广。

另外,在中小企业的成长期中,像租赁融资、供应商融资、应收票据与存货抵押贷款也主要得到推广适用,为日后成熟期的融资方式提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最后,当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历史达到五年以上之后,企业就正式步入了所谓的成熟期,而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本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少,总体经营风险较低且盈利水平稳定,因而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愈加广泛,更多专业性的金融机构甚至会主要寻求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活动。

在成熟期,中小企业常见的融资形式包括信用担保贷款和业主投资,且总体上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突破单一化,
总体朝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行。

三、结语
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初期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且中小企业与外部融资者的交易效率也较大企业更低一些。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必须通过融资来拓宽生产渠道,扩大经营规模,而融资行为则是其最佳选择。

虽然,目前由于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度有待提高以及融资渠道有待扩宽的原因,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其融资进程中收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管理的加强,社会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将会同时影响中小企业与各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和谐合作关系,使融资行为的风险在一定的管理进程中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万解秋.企业融资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荣刚.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证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1):135-1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