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汪汪小飞侠原创出品事实上,国外大量统计测算表明,不同收入阶段,效用与幸福的关系不同。

在解决生存需求的温饱阶段(衣食阶段)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小康阶段(住行阶段),效用与幸福的正相关关系比较明显。

而在解决自我实现需求的大同阶段(国外研究中,进入门槛设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间不等),当物质需求为主转向文化需求为主后,效用与幸福的相关性明显减弱。

"你觉得自己幸福吗?"这不是一句普通的问话,而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推出的一个新的经济指标中的一个问题.和以往公布一些专业的经济数字不同的是,2006年统计局推出了一个关乎每个老百姓感觉的新指数——"幸福指数",国家已经把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写进"十一五".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国民幸福指数"就是老百姓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包括收入,就业,保障以及自然环境的一种感受.他觉得满意,幸福指数就上升,不满意,幸福指数就下降,就往低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他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它分为三类指标。

1 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

A生存状态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B生活质量满意度(居住,医疗,教育状况) 2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情绪。

3 指人际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度(如身份的认同,社会与城市的发展)。

而当代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参与此次调查的人数为28人,其中16为女生,12为男生,为了让调查更准确,也更有地域性的区别,显得不那么片面,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

在政治方面,因为都还是大学生,对社会接触的较少,对社会上的政治接触的更少,所以一提及政治,大家都比较不能理解,因为都还没有参与社会太多,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在政治方面还是思想政治接触的比较多,对于思想政治,来到大学已经一年多了,我们刚来时的那种新鲜变成了现在的熟悉,刚来到大学很多人都是没有目标。

通过调查显示其中有60%的人即17人都没有目标,而那40%的人即11人也仅仅是不怎么明确的目标,而且更别说个人理想,通过南方与北方的对比,又由于所调查的大学有一定的差距,在很多方面由于学校教育的严格程度及对学生的要求的不同,在这些方面也不同。

在经济方面,很多人被问及经济时都很茫然,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我现在没有经济基础,而且现在最大的经济来源也都是靠家长支撑,而进入大学家长给我们说的最多的也就是在外别担心,没钱就寄给你,事实也是这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大学生很多人其实已经学会了如何赚钱,虽然不多但因为是自己的努力,都知道来之不易。

所以在这个方面的调查可能有一点不太理想,不过让我高兴的是在我调查的这些人中有三个在寒暑假都在打工,而且在星期的时候都在找一些工作,即11%的人现在知道自己处理一些经济问题。

虽然钱不多但这也让我们更早的接触社会,至于其他的人,还有15个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划。

还有十个人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文化方面,部分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少,沉迷于网络游戏,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是比较丰富的,大家能够比较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

但调查中也发现,课余时间,有24.7%的同学选择上网,而这些同学中的23%是选择网游戏,说明大部分学生的上网活动是健康向上的,但少数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也是客观存在的。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基本分析(一)人生观、价值观主流趋向健康向上、求实进取,爱国主义情感强烈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关心国际事物、国内新闻和身边同学。

说明我校大部分同学对国内外事物,特别是我国的发展情况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充分体现了我校大学生所具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

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同学们已经冷静地面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有65.32%的同学对个人发展机会感觉一般,只有19.3%的同学感觉到满意,说明同学们已经树立了把自己置身于普通社会一员的“平民意识”。

面对竞争、生存的残酷现实,同学们认为目前最需要的东西是“能展现自己、锻炼能力的机会”占到了首位(30.57%)。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并不是单纯地把当前的学习过程当作知识积累的过程。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力的培养已被摆在首位。

(二)学生学习强度两极分化明显,缺乏学习责任感从调查数据来看,有34.5%的学生在周末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周末基本上就不学习。

当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有9.79%的学生在周末的学习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

这说明我校学生在学习强度上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调查中还发现有42.56%人认为自己逃课的原因是“上课没有什么收获”,问题在于学校与老师;可是在“您认为身边很多人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的原因”中却有36.51%的学生认为别人逃课的原因是“贪玩”,其次是31.04%的学生选择“没有毅力”,也就是说有67%以上的学生在从答题上反映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没办法坚持或者说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无法实现自己的期望。

归根结底,学生缺少一个良好的学习责任感。

(三),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心理辅导需加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的师生关系不是很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并不深入,有52.69%的学生对和老师的关系感觉一般,有5.59%的同学表示不满意。

师生关系的疏密,还可以从“当你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最可能的咨询对象是谁?”的结果来加以判断,当同学们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在最可能咨询的对象中,朋友占到了41%的比重,同学次之。

也就是说,当同学们遇到人际问题时更愿意找自己的同龄人进行倾诉和帮忙,很少的一部分人愿意找辅导员、班导师求解。

说明辅导员、班导师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在学生心理辅导这片领域,工作效果可见一斑。

(四)学生就业选择讲究实际,期望值过高在“您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就业发展”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准备到沿海开放城市、省会城市发展的人数占到了67.63%。

在回答“将来您的工作单位每月支付您多少报酬,您会觉得满意”时,学生的期望值明显过高,问题中只有6.06%的学生选择1000-2000,而且希望月薪5000以上的达到了23.27%。

对于目前我校毕业生的情况而言,应届毕业生就业时的平均月薪也就是人民币2000元左右,正是因为学生对企业的要求过高,从而相对的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变的很困难。

二、对大学生经济状况的基本分析学生消费缺乏理性,根据“您的日常消费除伙食外主要是什么”的统计结果看,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比较正常,然而有35.56%的学生除日常伙食费,选择将钱花在休闲娱乐上更多一些,娱乐消遣消费已经成为重头开销。

面对学习竞争的压力,部分学生选择娱乐消遣作为自己的放松方式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也有少部分学生贪图享乐,因为追求快乐的生活,耽误了本职学习。

大学生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与发展,多数学生积极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持续上升。

普遍认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大多数学生对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教学仪器和设施的配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校园治安”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三、对大学生文化状况的基本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远离网络游戏,为让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就要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优势,学校要注意改变思维方式,不能总以固有的传统思维定式来消极地应对出现的新动向,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

老师要加强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的能力,并能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丰富的网络社会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组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转移上网成瘾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文化活动中锻炼自我、展示自我,从而远离网络游戏。

为此我们采取的措施(一)认同自我价值。

实现方式工作过程应该是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可以充分享受快乐幸福的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体验不到工作的快乐,唯一的感觉是工作的苦、累,那除了客观条件外,可能与我们的心态有关,内心充满了太多的不平衡、抱怨、不服气,甚至仇恨。

因此,改变心态,认同自我价值实现方式是提高工作幸福指数的动力。

第一,热爱你的工作。

这个基本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幸福指数,也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会敬业,就会善思,就会创新。

一个人难以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做好。

如果一个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零误差,即完成任务不出错。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压抑,不会有任何的创新,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完全发挥。

如果我们想要事业成功,首先要爱上自己的工作。

第二,改变,从思维开始。

要想拥有更好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快乐幸福就是改变思维的结晶。

一个人如果能改变思维,幸福成功就像影子一样永远伴随,否则就有很多的困惑和苦恼。

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你的认知,调整你的言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了。

第三,先与自己沟通好。

要想与他人沟通得更好,先要与自己沟通好。

学会如何自我沟通与学会与他人沟通同等重要,因为自我沟通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要有一种正面自问的习惯,持续地问自己积极正面的问题,而不是消极负面的问题。

正面自问的人,从不缺乏勇气与信心,遇到问题时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途径。

第四,把幸福复制下来。

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绝不是无缘无故的。

这种成功与幸福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

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让自己工作的心态、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心目中的人无限接近,尤其在面对挫折、困难、抉择的时候,找好镜子、找对榜样,就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在不断的学习中复制成功者的思维与行为。

(二)通过学习拥有幸福感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拥有更多幸福,不断产生持久的幸福感,既实现自身发展,又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呢?答案就是学习。

以前是教师有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所有学生只能同用一碗水。

现在,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碗水,需要那么多碗水,我们就得“打机井”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