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文题再现】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 10 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
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份手势
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 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然后小心翼翼的放进了自己带的塑料袋里。这才往后走寻找座位。没有一滴水洒在车上。
陶子看着小女孩的动作,心里想被什么突然撞击了一下,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起了刚刚自己的行为,
脸微微有些烫。
小女孩在陶子的前排坐下。然后她又拿出纸巾,将旁边座位上的水仔仔细细地擦掉,擦完后将纸巾放
进了塑料里。那般虔诚那般认真。
车上不少人都看见了小女孩的行为。不少人也都悄悄拿出纸巾擦去了旁边座位上的水。
—”耳边响起了尖锐的一声,随即看到了有个同学在推推搡搡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到站了,我不想
再和她理论,径自下了车。看看车厢上她的表情,嗬,脸已经红到脖子根了。车上竟还有人向我竖起了大
拇指。
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
下车站人也很多,我看见有人在扶老人过马路,我看见有人在将果皮扔到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中,我看
到有人拿铲子清除小广告,我看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大字“文明从我做起,
再次,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 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 让梨 ”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
“孔融
但礼仪却不短缺。
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 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
定要有具体事例,不可泛泛而谈,可采取以小见大、层层深入、对比分析等方法。
【对于文明的认识】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
“文明古国 ”、 “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
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
的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着“文明”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话题分析】 “文明”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文明涵盖了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
秩序。
由此可见,文明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文化上的,生活礼仪上的,有古代的文明礼仪,也有现今社会
没礼貌 ,,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让了座。
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
没什么好的心情了。只见那妇女贪婪的坐下后,不停地弄着她的袋子,只见那袋子里探出一只狗头。
车上不能带宠物的,我气愤地想,人们也向她投去鄙视的目光,妇女小心翼翼地将狗抱起来。那狗也不老
实,不停地乱动,弄得我怪痒的。由于车厢太挤,我无法挪动地方。一个急刹车,我没站稳,一手按在狗
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
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
“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优美的
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
礼貌赢得尊重。 ”
文明的定位 高一( 3)班 在我的印象中,文明这个话题始终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文明就像一缕清风,为我们在争吵的焦躁 中送去通透与凉爽; 文明也像一碗粗茶, 在与人交往的疲惫中带来释然与洒脱 ,, 文明有太多太多的形态, 就算我说得口干舌燥也无法一一列举。但是我在赞美文明的同时,也在为它感到忧虑:文明,我们真的都 能牢记它吗? 每个人心中对于文明的定位千差万别。记得我以前也曾写过关于文明的文章,那时为了更真是地还原 大家对文明的人士,我还做过详细的记录。有的人告诉我,文明就是风度翩翩,礼貌待人;也有人说,文 明就是表里如一,不损害公共利益 ,, 答案多种多样,但最令我感动和满意的答案,是一个幼儿园孩子的 话:文明就是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不让做什么,我就听话不做什么。 孩子天真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尽管她不知道什么叫遵守公共秩序,不知道什么是气度,更不知 道怎么把这些零碎的事物总结成一句话,但她心中存在着文明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化作小小的嫩芽,这 就足够了。 再反观社会上的成年人,他们随手把香烟头扔在地上,把垃圾堆放在居民楼的走廊上,他们的文明去 了哪里?而我们学生同样需要深刻的反省,在交谈中无意抛出去的之花,午饭时丢弃在花坛里的饭盒,是 不是早已把文明的底线逼得一退再退,根本没有一个定位了呢? 还记得去年网上非常火的视频,内容就是两个人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录像。视频在网上一经宣扬,人人 夸赞那两人是好青年。只是新闻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仅仅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任何人都能做到 的小事,就可以被夸赞道这种地步。我们的文明,我们的道德,是否已经无法促使每个人都做到它了吗? 好的事情固然值得赞颂,只是表彰别人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想想自己可否做到。文明并不是一个具体 的事物,我们无法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文明的定期为因人而异,我们也不能奢求它可以有一个统一的标 准。但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多少次与文明擦肩而过?是在疾驰的车中向窗外扔出垃圾时,还是嘴一张 吐出不文明的字眼时?一念之差,我们就与文明隔了一道线——文明的底线。 文明应是一盏温暖的灯, 它的光芒无论多么微弱仍旧可以照亮一方天地。 而文明的余韵最为意味深长, 它将化于无形,只剩下我们起伏的脉搏中流动的脉脉温情。 你心中的文明,定位是什么呢?
客不大乐意的看着他,他全当没看见。耳朵里插着耳机,嘴里哼着歌,心里想:伞上有水又不是我的错,
要怪就怪老天爷去呀。
后面上车的人都把伞上的雨水带到了车里,地面湿漉漉的,留着无数人们踩下的脚印。
陶子在最后一排拣了个座位坐下,伞被他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不一会儿伞下就积了一小滩水。
又到一站。上来一个小姑娘,十二三岁,脑后的马尾辫活蹦乱跳。她上车后,先把雨伞仔细的收好,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
止评价你。 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 重视礼仪。 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 仰。 【试卷分析】 一 、优点
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
体。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 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
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 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下雨天
高一( 7)宋莉
雨愈下愈大, 尽情撒欢儿。 整个城市浸在雨中已经一天一夜, 像是被扔进了大水缸里, 泡得已经浮肿,
泡的已经麻木。
陶子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去上补习班。他撑开伞,趟着积水走向车站。
车来了。人群一窝蜂地涌向车门。 “别挤别挤!排好队上车! ”司机在车上喊。没有人听。陶子挤在最
前面上了车,收起的伞上滴答滴答淌着水,走着路,胳膊轻轻一甩带,雨水就飞上了近旁的椅子。有些乘
后在同学们或惊异或钦佩的目光中走进教室。她觉得心情前所未有的明朗。为什么呢?她想。因为觉得自
己从今天开始不一样了吧。 其实,文明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多一份举手之劳,天空就多一丝晴朗。
公车上的奏鸣曲
高一( 8)矫婷
“嘟嘟 ,, ”汽笛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天空。呵,不用说,准是到了下班高峰时期。
同往常一样,经过在车站上一阵焦急的等待, 5 路车才像一个腆着大肚子的孕妇般缓缓驶来。 “冲啊—
1、多数同学能够审清题目要求,围绕“文明”这一话题进行叙事或议论。 2、有些同学的选材角度新颖,如同样是写乘车,有同学选择写下雨天在公交车上对雨伞的处理,有的同 学选择写一张纸的文明,还有的同学选择写“噪音” 。
3、记叙文有精巧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 4、比较好的议论文的事例有: (正)刘备三顾茅庐;晏子使楚,张良拾履;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墓前 下跪,(反)黄健翔在解说球赛时,辱骂澳大利亚队,被迫离开央视;郭德纲徒弟骂人事件。 二、主要问题:
…… ”等
4、语言表达比较幼稚,思想不成熟,缺乏深度,叙事议论浮于表面。有的语言表达不真实:例如,写一
个与爷爷捡拾垃圾为生的小女孩的话“阿姨,请你文明一点,我和爷爷行的正,哪里脏!
”雪天扫盲道时,
我的同学说“我要用文明为他们点亮那盏明灯! ”选择写议论文的同学多数议论肤浅,泛泛而谈,没有事
例,思路不清晰。
8、卷面不整洁,错别字多,修改过多且不规范。 【优秀作文选登】
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
高一( 1)班 陈晓文
大街小巷,到处写着“文明从我做起,礼貌赢得尊重。
Hale Waihona Puke ”我捧着手中的历史书感叹着,社会越来越美
好了。
来到公交车站,虽然人很多,但是由于有等车护栏的阻隔,人们上车还是井然有序。我好不容易上了
车,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打算利用坐车时间复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