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
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2世界现代设计史649中外美术史519设计学命题设计考试大纲:参考书目:《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年版;《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年版设计学命题设计: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先说说真题阅读的做法…第一遍,做十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子考试前2个月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几遍都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第一遍也就是让自己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自己知道英语真题的大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几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第一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一天一份的话,半个月能做完吧,偷个懒一个月肯定能做完吧【第一遍作用就是练练手找到以前做题的感觉,千万不要记答案,分析答案…】ps:用书选择:木糖英语闪电单词+木糖英语真题。
第二遍是重点…你回头再从97年做起会发现答案是记不住的,还会错很多,甚至错的还不一样,以前对的现在错了,上次错的现在对了,正常……第二遍一份卷子大概要4,5天才能完成吧,比如第一天你做完了,第二天从第一篇文章开始从头看,不会的单词全部记下来到自己的单词本子上,最好是专门记真题单词的本子,包括题目,选项里面不会的单词,虽然黄皮书上有解释,但大都不全,甚至给的不是句子里的意思,这个工程还是挺大的,一天两篇就可以了…这一遍也不需要研究句子和答案啥的,只不过记单词中除了自己买的单词大本,还要加入真题单词的记忆了,考研不止,单词不息,单词反复背……第二遍就40天来天能完成吧,最多也就两个月【时间都是宽裕的,能提前完成点最好】…第三遍自然是分析句子了,这时候以前看的长难句和单词就用到了,做完以后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看【当然包括题目和选项】,分析下句子看看自己能不能看懂,看不懂的就要好好分析了,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我当时是直接看的,用铅笔画画句子成分啥的,如果单词记得够好的话,这一遍应该也会很快吧,1个多月左右……前三遍已经用了4个月左右了,后面就要快一点了,第四遍才是最痛苦的,通篇翻译,写在纸上很潦草都没关系,很偷懒的话就在心里翻译下再看看译文吧…我只坚持了一半,就翻译了七八年的好像,其他的就是刷一遍真题,在心里扫一扫有没有翻译太不通的句子,有没有忘掉的单词啥的…这一遍挺痛苦的,也不要全部都翻译吧,能翻译6,7套试卷知道感觉就好了,不过好处还挺多的,这部分做的好,英语的翻译部分就会简单很多,这部分看你个人时间,时间剩下还多可以多翻译几套试卷第5遍,前面是打基础,单词,句子都解决了,就要看看行文了,比如提出论点,展开讨论,这个可能比较抽象…比如类似事物对比,由此及彼等等,因为考研真题的行文特征很多都是类似的,段落间的关系,这一遍也可以研究题目了,出题的方式。
找到原文的句子,哪里最容易出题【长难句部分,大都与文章主题有关系】体会怎么出题的,这边之后答案有的有些印象了,但没关系,不要以为没效果,这部分完成的速度会比以前快很多。
第六遍是研究答案的干扰项和正确选项,比如“张冠李戴”,比如“偷梁换柱”,真题的正确答案大都是同义替换,考研的英语答案太相似了,无论是干扰项还是正确答案。
649中外美术史专业课下面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专业课了。
专业课的复习,我是跟着辅导班进行的。
由于我专业基础薄弱,找一个老师带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时间充裕,七月份之前最好还是能够把参考书目整体过几遍,对各科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期间,可以通过列框架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各科的内容。
这期间可以先把重点知识做个基本的掌握,比如:中国美术重线条造型以及线在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情感、象外之意、诗书画的联系、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文人意识的发挥、汉代的美术总结、南北朝石窟、雕像的特点总论、唐代山水画和雕塑艺术的特点、佛教绘画、佛教艺术比较等等,都是高频的考点,可以做重点的掌握。
七、八月份是强化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把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整理,并补充参考书中没有的知识点,明确自己需要背诵的所有知识点尤其是重点知识,并搭配习题巩固,我用的是研教新版的,对知识点的解释很到位。
九月份开始就进入了一轮一轮的复习阶段。
注意:考试之前最好还是要复习上个七遍八遍,因为不像选择题一样,真题不是让自己再认判断而是是要自己实打实的写出来的。
要理解着记忆,由于记忆量非常大,死记硬背只会使自己忘得更快,而且容易与其他知识点混淆。
可以先对各科的整体框架进行复习,然后对着框架一点点的增加内容,加强记忆,四遍过后就可以不再对着之前的框架复习了,将各个知识点的标题整理出来,看着标题复述内容,最后再对着章节进行记忆。
前期四遍的复习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四遍过后速度也就提上来了,我在十一、十二月份二十来天就可以过完教材内容,然后就是半个月,十天……总之,到了了后期会越来越快。
可能有些同学会研究真题,发现有许多章节几乎每年都会考,比如:宋代文人画的特点、吴道子绘画特点简述、黄荃与徐熙画风的对比分析、中国古典原理的特点、清末绘画的特点、上海画派、希腊艺术的特点、希腊与罗马艺术的比较、文艺复兴十七的艺术特点、文艺复兴三杰的比较、学院派的艺术特点、卡拉瓦乔主义、巴洛克主义、鲁本斯的绘画特点等等内容,都是常考的考点。
某些章节很多年不考,就决定不复习这些章节了,这种思想千万不要有,复习一定要全面,对于没考过的章节很难说你考的这一年不考,历年也都有没考过的章节突然出了一个论述题来考察学生的现象。
对于判定考察的可能性比较低的章节,也不能直接不复习,可以将该章节的知识点做名词解释来处理,将该章节的各个知识点的大体意思加以掌握,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清楚即可。
总之,各个章节复习一定要到位,哪一章都不能舍弃。
顺便说一下,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其实不管是哪一个科目,他们大体的复习原则都是近似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其实有相似的地方,拿英语和政治举例子,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做题而不加以总结,就会变成边做边丢,所以可以将类似的题型进行归纳,并且将一些知识点和常见的陷阱做一个笔记,政治也是这样,尤其政治的大题很多,答题的时候更加不能盲目,可以在《政治新时器》上面做一些相关的归纳笔记,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以把目录作为一个框架,在框架上填入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就可以轻松行程自己的框架笔记,总之就是将公共课与专业课进行有规律的复习,下面讲讲复试。
复试:初试考完,过年休息了两个月,复试准备了一个月,平均一天12个小时左右,书单的书划的范围看了一遍,重难点看了一遍。
关于复试资料我在复试前买过一份复试资料,包括数据库和面试,花了150大洋,这份资料并没有什么用,粗制滥造,只不过是从网上把各种乱七八糟资料收集起来,我自己都能编一本。
而且笔试题很难,大家基本都写不出来,好好复习就行了。
至于面试题,复试时还看到有人卖面试题库,我想说的是,老师问的问题都很随机,只有一开始会从题库抽题,而且老师还会当场根据抽到的题进一步发散提问;抽的题问完之后,老师们还会自己出问题问,可能是基础的专业问题,有的可能是面试老师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可能是很随意的非专业问题。
根本无从推断老师到底会问什么,所以面试题库这种东西的功能十分鸡肋,不值得花钱购买。
面试专业面试和口试是在一起的。
总共分了八组,每组大概20多个人,一般心理测试后会抽签,如果抽到第一个的话有点倒霉(其实可以偷偷放回去重新抽哈哈哈),第一个上去老师会问的很投入,越靠后越松。
我抽到了14个,我们组22个人,算是比较不错的顺序。
进了教室后会收取综合面试表,这里顺便说一下,不需要准备简历,因为老师根本不要。
开始面试,我们这组是在两副扑克牌中抽牌,一副中抽一张是英语问题,另一副抽两张是专业问题,口试和专业面试是一起的。
然后专业问题比较简单。
每个人大概10-15分钟,也是看运气,有的人时间短,有的人时间长一点。
我复试后排名下降了,我总结下降的原因是,第一,(专业课)我准备得不足,因为我就没太重视,直接导致了复试考得不好。
专业课只复习两遍还不够,对重要的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大题能写出来,第二,面试的问题答一两分钟不够,建议至少三到五分钟,对英语口语的的问题我准备的数量有点多了,每个问题之准备三四句话,其实复试英语口语历年真题建议至少准备三分钟。
一定要说得全面点,有时会因为紧张而忘记几句,所以历年真题的每个问题都要准备,并且每个问题准备程度尽量深一些,深加工,让老师看到你的理解程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建议可以稍微带点个人见解,而不是机械复述,这样分数会更高些。
第三,面试中表现的大气自然淡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能熟练表达出来。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每一场考完,只向前看,准备好下一场,可能奇迹就会发生,局势就能扭转。
复试当作初试一样准备。
把专心和认真贯穿始终,问心无愧。
注意: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看待,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计划。
其实备考的过程都大同小异,考研也不轻松,及时交流很有必要,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它包含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和考试信息各个方面,我这里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历年真题、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分享给小伙伴们,有什么事可以在下面评论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