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说课
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说课
六、设计思路
• 同 时 , 在对稀HNO3与铜的反应进行探究的时候, 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
六、设计思路
• (二)新授课阶段 • 分组讨论并分组实验硝酸和还原性离子的反应 • 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出该验证性实验方案,然后分 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由教师 总结还原性离子被氧化的规律。
02
【板书一】硝酸的氧化性体现在:可氧 化一些金属
03
【提问】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盐酸稀硫酸置换出氢气,不活泼金属 如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铜 单质能和稀、浓硝酸又能产生什么物质呢?如何验证呢?
七、教学过程 04
【演示实验一】、稀硝酸和铜片反应的改进装置:U型管、 漏斗、橡胶塞和小型注射器;简单介绍用途;开始实验
二、学情分析 1
初中化学,学生已经学习过活泼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相
关知识,能够准确判断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的条件及产物; 之前也学习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知识,知道了不活泼金属
也能和浓硫酸反应,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不活泼金属和浓、
稀硝酸的反应,学生们应该是容易接受的。
2
上节课已经学习氮氧化物的性质和危害,学生不难判断
05
【观察实验】有气体产生吗?什么气体? 如何验证?
06
【学生回答】无色气体,溶液变蓝,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 U型管,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 (用白板对照)
七、教学过程 07
【提问】用氧化还原 化合价变换角度分析 该反应的产物和化学 方程式。
08
【过渡】浓硝酸呢? 产物又是什么呢?
09
【演示实验二】浓硝酸和铜片 反应的装置:分液漏斗、大试 管、集气瓶、盛NaOH溶液的水 槽;展示浓硝酸的存放方式; 简单提示氢氧化钠的作用
本节课承接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氮氧化合物性质, 是高考模块《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最后一个 重要内容,所以其地位不容忽视。
高考不仅考查硝酸的氧化性规律,还考查硝酸与还 原性物质反应的实验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不仅能 巩固和再现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也为学好以后的《元 素周期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八、教学反思
亮点:
01 02 03
1、新旧相连,符合认知发展规律
2、在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上,有演示实验,有分组讨论和分组 实验,教学手段多样,课堂不呆板;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体验 了科学探究的快乐,也增强了安全、环保的意识;
3、大胆的进行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并用了废 旧纸箱垫底,白纸做对照色
不足和遗憾: 稀硝酸实验时,反应很慢,我采用的对其加热的操作存在安 全隐患。
出硝酸和还原性物质反应的气态产物,并能提出验证方法,
03
学生已经能从氧化还原化合价升降角度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 物,所以比较容易写出浓、稀硝酸和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硝酸的重要性质-—氧化性;
了解硝酸的腐蚀性和挥发性;
通过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和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实
• 教法: 情景激学法,目标导学法,实验促学法
• 学法: 观察、猜想、推理、讨论、演绎、对比、归纳
六、设计思路
• 课堂导入
• 新授课阶段 • 硝酸与金属单质的反应-----演示实验
•
•
硝酸与还原性离子的反应---分组讨论并实验
硝酸与一些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视频实验
•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 学生练习并反馈 • 布置作业
10
【观察实验】写出化 学方程式
七、教学过程
11
【学生讨论】1、浓稀硝 酸和铜反应产生H2吗?产 物相同吗?
12
2、体现了硝酸的什 么性质?
13
【实验总结】ppt展示硝酸 和金属单质反应的而规律
14
【板书二】硝酸的氧化性体现在 能氧化一些还原性的离子,如: S2- 、SO32- 、Fe2+ 、I-
六、设计思路
• (一)课堂导入
• 课堂由波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引出硝酸
的氧化性。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感受波尔的 “爱国情怀”和“聪明才智”。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 目标。
六、设计思路
• (二)新授课阶段
• 演示实验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
• 由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活泼金属和浓硫酸 的反应规律,引出硝酸和金属的反应,然后演示实验 探究浓、稀硝酸和金属铜反应,学生仔细观察,结合 已有知识判断产物,再利用化合价升降知识写出化学 方程式,最后总结这两个反应得出硝酸与铜反应的特 点,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硝酸与其他金属单质的反应规 律,体现硝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目的:使学生能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认 知发展规律。
七、教学过程
15
16 17
【学生讨论】1.桌面上有哪些试剂?用现有试剂可以设 计什么实验方案证明硝酸的氧化性?开始讨论
【实验方案】让稀硝酸和KI溶液反应, 再用淀粉检验
【分组实验】在一洁净试管中加入1mL KI溶液,向其中 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振荡,然后向其中滴加几滴 稀硝酸,观察现象。
七、教学过程 18 20 22
目的: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六、设计思路
• (二)新授课阶段 • 视频实验浓硝酸和木炭的反应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 , 得出结论,总结硝酸与
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规律。
目的: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能力
六、设计思路
• (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 学生从硝酸的性质、安全性角度,环保角度总 结,达到总结本节课的目的。
临漳县第一中学
陈常伟
【分组合作】结果展 示,溶液变蓝
19 21 23
•
【实验视频展示】热木 炭和浓硝酸的反应,分 析产物(氢的去向?)
记录硝酸和还原性离 子反应的规律
【板书三】浓硝酸可氧化 一些非金属单质,如:碳、 硫、磷
【观察现象】推导出 化学方程式
【思考】体现了硝酸什么 性质?有酸性吗?
七、教学过程
• 【学生回答】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都发生降低,只体现了氧化性, 不体现酸性。 • 【本课小结】 硝酸能氧化的物质有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还原性 的离子。 • • 【思考并讨论】以后在使用硝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1、浓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浓盐酸混合的王水就能将金 溶解,可见其腐蚀性很强,所以使用时应该小心,要有自我保护意 识! • 2、硝酸和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都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也要 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尾气吸收。 • 【课堂练习】
实验探究硝酸的氧化性
说课稿
临漳县第一中学
陈常伟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设计思路 七、说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节选自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4第二单 元第三课时《硝酸的性质》的一部分。上节课学生学习 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部分化学性质,本节课用实验探究 方法学习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
目的:带领学生回顾重要知识的同时,再现课堂场景, 加深印象;也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六、设计思路
(四)学生练习并反馈 练习题巩固硝酸的氧化性规律。
(五)本节小结并布置作业 总结和回顾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01
【课堂导入】幻灯片“王水”藏金质奖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故事,王水是什么?有 一种成分就是硝酸,具有很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什么物质呢?
四、教学的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硝酸的氧化性规律
• 教学难点
• 掌握浓、稀硝酸和铜等金属 单质的反应规律;硝酸和还原 性离子的反应规律。
五、教法和学法
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生生互学”的 新课改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 进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使学生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验,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氧化还原化合价升降角度推出化学方程式;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实验装置的改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利用铜与硝酸反应中尾气处理的细节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分组讨论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 学习主动性,增强小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