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1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 之休,
当:主持,掌管. 当国者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当神器之重:主持着国家的重任。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极天:天之极处,这里指至高无上的皇权。 崇极天之峻:推崇皇权的高峻。
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 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 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 水流得远啊。
研读第一段:
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从设喻入手正面设喻,两个做比喻,一个明 事理,浅显易懂,不容质疑。然后从反面设喻, 加重强调意味。通过正反设喻明确作者的本意,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
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 座铭。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 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谏 规劝,劝诫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虽:即使;董:监督. 震:威吓. 这两句是状语后置. 免:免于罪罚.而:转折连词. 怀:怀念,感激.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 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 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 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 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 止,来使百姓安宁;
“知足”“知止”说的是生活 上要力戒奢侈,以免劳民伤财。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冲:谦虚,牧:约束,修养。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 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 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意思是说要有江海容 纳众水的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
字玄成。唐朝著名__史_学__家__、
___政__治__家_、_文__学__家_。_ 。隋末参加李密义
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谏__议__大_、夫检校
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 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 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 少。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 殷:深。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 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得志:实现愿望。纵情:放纵感情。 傲物:轻视他人。一体:整体. 则:那么。 行路:路人. 骨肉为行路:亲骨肉变成陌生人。
提出问题 (是什么)
分析问题 (为什么)
解决问题 (怎么样)
分析第一节文字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cháng):形容词作动词,长得高 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牢固. 稳固。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流:泉流,水流,名词。 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浚:疏通。 德义:道德、仁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 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
说的是说的是执法上要不徇私情,严明 赏罚。
“十思”的核心可谓“正己”“安 人”。“正己”是“积德”的高标, 更是“安人”的前提;而“安人”, 才能最终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 无疆之休:永无止境的美善。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大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 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安、危: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 居安思危:处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戒奢以俭:戒除奢侈而行节俭。胜:禁得住,克服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 不能克服欲望。 第二个是同”而”,表示转折关系,连词。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 小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 帝王为什么要厚积德义。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第
2、以 设问 引出分析论证,用
“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二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用古人的论述以 水和舟 的关
段 系 比 民和君的关系,说明人君生死
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 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 种专用文体。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 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深 的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 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 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的人。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 而不心服。
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 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 想到要像海那样容纳千百条河流;
“谦冲以自牧”“江海下百川”,说 的是修养上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三驱:从三面驱赶野兽,留一面放生。指狩猎有度, 不过分捕杀。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敬:慎。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 忠; 尽:形作动,用尽。 播:扩大. 播其惠:广施他们的恩惠。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 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 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惟:只, 人:民,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 众。 载舟覆舟:指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 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 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 小人;
“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说 的是用人要广开言路,力避小人得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因怒而滥刑。 加:施加. 无:同“毋” ,不要 以:结果连词,以致. 谬赏:错误地奖赏. 及:施加. 而:以致.
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面驱赶,留一面;担心 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讲 的是治国要勤勉政事力戒自我放纵。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 黜恶; 雍(yōng):堵塞. 雍蔽:被堵塞、蒙蔽.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谗邪:谗:动词用作名词,邪:形容词作名词, 都指说别人坏话的人。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排斥。 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之人。 黜(chù)恶:斥退奸恶的小人。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 臣闻求木之长者(cháng) • 夫(fú)在殷(yīn)忧 • 必浚其泉源(jùn) • 虑壅蔽(yōng) • 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 塞sè流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句 排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比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2、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 点,而要从比喻入手呢?
这是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 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 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 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
分析第二节文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古今异义词,指帝王. 景:大. 承天景命: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殷忧:深切的忧虑。而:表递进关系,道:治国之道。 殷忧而道著:忧患兴国,治道显著。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克:能够. 能克:同义复词。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寡:少。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善终的很少。 终:坚持到底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 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