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范文整理

XX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范文整理

XX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L.
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物质的加热:
其中外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温度最高.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0.94%0.03%0.0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
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
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氧气的制取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
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
clo3no22cl3o2↑、2no4△2no4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no22H2oo2↑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如燃烧
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
子性质不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
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
措施: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
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
测.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表示的意义:
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横行: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纵行: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四.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
硫酸根离子
原子和离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
于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n 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六、化学式
意义:
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
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2;硫酸铁Fe23;硫
酸镁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No3;
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乙醇c2H5oH;氯酸钾clo3;氯化钾cl;高锰酸钾no4;
锰酸钾2no4;盐酸H2So4 ;硫酸Hc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