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 安全生产心理学2
君 子 务 本
2020年8月23日12时13分
山东科技大学刘杰
唯 真 求 实
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学解读
不安全行为的义、因、理、管。
不安全行为的概念(然) 不安全行为机理(理)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原因(因)
不安全行为表现(显) 不安全行为的应对(管)
Human Unsaefyt Behaviour
人的不安全行为
面对“三不”,实施“2S1L”
信息提供者积极提供
信
缺
信
息
息 对 接
失
不 足 信息需求者ຫໍສະໝຸດ 动获取安全 信 程度 息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人缺乏相关信息,只能根据所得信息的概率分布形成 一定的预期判断及做出相应的行为
心理水平、性格特征与安全的关系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任何事故发生前都有预兆
“提醒”现场工作人员
对风险与危险的感知、识别与评估
(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角度)
做了不该做的事、没做应该做的事!
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是指员工在生产 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行为所产生 的不良后果。在人机系统中,人的操作或行为超越或违反系统所允许 的范围时就会发生人的行为差错(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2004)。
人的不安全行为
(行为人的行为与设备、环境(对象与背景)的均衡关系分析角度)
• 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同样一种行为(如酒后),在某种环境中(如休息)就是安全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中(如开车)就是不安全行为。
• 按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不安全行为定义为: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环境 中,行为者 能力低于系统对行为者能力要求 时的行为 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功能没有满足系统对行为者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则是相对于行为环境对行为者要求而言的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系统
运动系统 人机界面
输入
显示系统
控制系统
机器主体
输出
人在操作过程中,机器通过显示器将信息传递给人的感觉器官,经中枢神经系统对信 息进行处理后,再指挥运动系统操纵机器的控制器,改变机器所处的状态,形成一个闭 环系统。
Human Unsaefyt Behaviour
行为反应
图: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个人经验,所受培训, 心智能力、记忆能力
安
经验,个性和, 承受危险趋向
身体特征和能力, 思考方式, 生理活动
全 行 为
由意外情况导致的意外事故 (事故机会)
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心理水平、性格特征与安全的关系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 行为者能力没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 哪里出了差错? • 如何出的差错?
力所不及、力不从心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的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还 是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都是人的行为的表现,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一般说 来,人的行为是由人与环境及组织的相关关系决定的,它是心理支配的外部 活动的具体表现。简单地来看,人的行为模式如下图所示:
精疲力竭 力不从心 不知量力 勉强为之 人困力衰 无心无力 无知无识 无能无力
力所不及、无能为力;不知量力、勉强为之。
力不从心、未尽心尽力、未尽心尽责、精疲力竭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当能力低于系统对行为者能力要求时,若行为者继 续行为,系统可能发生紊乱、就可能被破坏,就可 能毁物伤人。
发现之、制止之、处罚之;帮人改过,助人避灾。
S(刺激)
O(个体)
R(反应)
F(反馈)
图:人的行为模式
行为==安全?==事故?
心理水平、性格特征与安全的关系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 这个模型表示的是: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事故前),由于个人因素的作用,事故的发生或避免。在工作情况中 ,个人因素的不同能够对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
导致行为者漏判、误判与错为
信 息 不 信息需求者 足
对
缺 信息提供者
接信息 信对 息接
失
信
息
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人缺乏相关信息,只能根据所得信息的概率分布形成 一定的预期判断及做出相应的行为
信息不对称
导致行为者漏判、误判与错为
信
缺
息
失
不
信
足
息
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最小(零)化倾向
信息不对称
导致行为者漏判、误判与错为
安 全 行 为
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安全在
现场、岗位 班组、个人
行为 动作 位置 姿势
漏判、误判、错为发生的
根本原因在哪里?
除生理缺陷
造成重伤和轻伤的因素统计
与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因素
个人防护装备 人员的姿势 人员的反应 工具和设备 程序与秩序
伤害比率 12% 30% 14% 28% 12%
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害总数
96%
漏判、误判与错为发生 的根本原因
• 风险识别 • 风险评估 • 行为动作
偏差
• 根本原因是什么?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导致行为者漏判、误判与错为
信
缺
息
失
不
信
足
息
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人缺乏相关信息,只能根据所得信息的概率分布形成 一定的预期判断及做出相应的行为
信息不对称
暴露在危险情况中 否
感知到危险
不 安 全 行 为
不安全行为
识别为危险
决定躲避
是
躲避能力
安全行为
事故
避免事故
个人因素
感知与理解能力,
警惕程度、期待、个性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感觉器官
视
听
外 界 刺 激
嗅 味 触 其 他
中枢神经系统
知
思考
运
觉
动
判断
中
中
枢
创造
枢
运动器官
对
外
动作 语言
界 反 应
信息输入
记忆
信息处理过程
突水 测
部分事故灾害到达前也都有预兆 “提醒”现场作业人员
聪明的狐狸
解决之道
应对策略
“二个确保”
1、确保获取完整信息 2、确保正确解读信息
提高
信息的占有率 解读的正确率
解决之道
针对“三不”诊断
实 施
“2S1L ”策略
应对策略
易 化
“三暂”策略
个人现场风险管控“3213”范式
解决之道
应对策略
不安全行为理论与机理
• 这个模型表示的是: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事故前),由于个人因素的作用,事故 的发生或避免。在工作情况中,个人因素的不同能够对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
否
不 安 全 行 为
暴露在危险情况中 感知到危险 识别为危险 决定躲避 躲避能力
不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
事故
避免事故
由意外情况导致的意外事故 (事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