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青团工作创新与新媒体利用

共青团工作创新与新媒体利用

共青团工作创新与新媒体利用
叶清
2010年03月17日11:3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摘要】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接受信息的方式。

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才能达到贴近青年、凝聚青年并引导青年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共青团宣传工作当代青年
2009年中共重庆市委运用新媒体——网络、手机平台开展‚传箴言‛活动,广大群众通过网上发帖和发短信即可参与其中,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力度和影响范围。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年的思想状态、行为方式已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共青团要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要达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①就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举措,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强度和力度,继续保持在当代青年中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导向力。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挑战性与如何贴近青年
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共青团影响力和动员力的组成部分,是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其地位尤为重要。

只有在充分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所面临的实际状况,才能够真正做到尊重青年、贴近青年。

深刻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的特点,使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更
加贴近青年。

在当代青年中,以‚80后‛、‚90后‛为中坚力量。

作为中国历史上意识形态最活跃、思想观念最解放时代里出生长大的一代,他们享受了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成果,他们在思想空前解放的宽松空气中呼吸,也就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追求着自由和放纵;他们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所以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蔑视权威、崇尚创新,②他们面临着过去从未遇到过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扭曲、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开放、潇洒、飘然,同时也将未曾有过的艰难放在了他们的肩上。

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使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

互联网以特有的零时差、零距离、零空间的优势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年的青睐。

③但是,由于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匿名性和开放性,加上当前的监控监管技术和制度还不完善,使得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伴随而来的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甚至还有反党反国家的言论。

所有这些使活跃在网络上的青年将面临信息选择的困惑甚至危机,更有可能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责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积极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实现对网络青年、虚拟组织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并通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占领宣传教育阵地。

这就要求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把共青团的动态信息迅速有效地传递出去,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思路
新媒体环境意味着传播途径和内容的变化,只有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新媒体传播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顺应当代青年掌握信息的趋势,真正做到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整合共青团工作资源,打造工作新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必须转换原有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走进青年、融入网络社会。

共青团工作已有多年的积累,在对青年的思想教育、活动组织、队伍建设、工作宣传等方面都有成熟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顺应时代走向,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拓展新的宣传和组织途径,做到真正服务青年。

拓展共青团宣传途径,实现工作对象的全覆盖。

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通过移动通信手段搭建信息传播平台,以手机、网络等为媒介,通过手机报、网上新闻等形式按时定期发送,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及时性和大众性,并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提供全面的在线服务,形成一个青年广泛参与的组织活动阵地,扩大共青团教育引导力度。

丰富传播内容,增加交流互动性,使广大青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教育。

关注学生热点,及时宣传报道,丰富宣传内容等,是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在局域网络上开设不同的专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青年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取有效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各类评奖评优设置网上留言、投票等活动,增加青年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宣传工作原则
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更多的是强调正面灌输和规范教育。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主体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团的工作更多地接受社会评价,对活动效果和针对性的要求更高,利用新媒体技术我
们能找到团的宣传工作新方法。

借助新平台弘扬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坚持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正确引导。

网络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情感宣泄、思想交流、文化互鉴的重要场所。

共青团网上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其一充分整合各类共青团工作网站,在校园内部组建局域网络,把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文化传播、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搬‛到网上,建立‚新闻中心‛‚思政专题‛‚校园透视‛‚红岩网校‛等新的专题和网站,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的网上精神家园。

完善团组织网络平台,创新网络服务青年方式方法。

青年是共青团中坚力量,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切实做好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工作。

青年的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来实现,因此利用网络为青年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

共青团的网上服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网络满足更多青年在学习、就业创业、身心发展、休闲娱乐、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开设‚考研专栏‛‚健康人生‛‚网上报告厅‛等专栏丰富校园生活,打造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网络品牌;二是利用网络为困难青年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家庭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学生等都是共青团帮扶救困的重点服务对象,④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当代青年熟悉的沟通方式,更容易使其卸下心防,使之成为重要的扶贫帮困平台。

三是推动青少年网络立法和维权,逐步制定专门的青年网络保护法、维权法,就青年的网络安全、网络行为规范、网络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明文规定。

坚持开放的工作机制,着眼长远、稳步推进。

推动形成党政支持、社会资助、共青团主导、青年网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共青团网络建设,积极利用网络吸引凝聚青年。

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规划,
同时要因地制宜,一步步扎实推进。

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宣传把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内容以具体的形式传递给团员青年,并使团员青年接受和认同。

新媒体环境下的共青团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只是宣传途径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只有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使共青团贴近青年、凝聚青年和引导青年的中心工作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注释
①李骥,郑品石,冯永光:‚奥巴马竞选网络优势的政治传播学分析及其对共青团工作的借鉴意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期。

②‚关于‘80至90后’及其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③‚共青团组织利用网络凝聚青年问题初探‛,《信息与教学》,2009年第3期。

④朱雄君:‚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共青团工作‛,《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3期。

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延伸阅读)
传递路径是引导青年工作十分关键的环节。

共青团要实现‚使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借助传媒的力量,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

一是要切实巩固团属报刊阵地,这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本依靠力量。

二是要充分借助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社会上重要、有效的主流媒体,推出更多的青少年专题节目。

三是要下决心抽调骨干力量加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发展速度之快、变化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动员方式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站、网络跟帖、博客、播客等,已经成为青年发表思想言论的重要园地,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的重要渠道。

各级团组织和团属传媒机构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加快步伐,高度重视网络游戏、短视频等重要载体,大力运用网络即时通讯、博客、手机媒体等新工具,逐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更加主动和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引导青年工作。

(来源:中国共青团网,节选自陆昊同志讲话)《人民论坛》 (2010-02-11 第06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