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大学哲学综合+中国哲学原著真题先给你们看看今年的题目吧,大部分我还记得:(带下划线的以前考过)哲学综合一、简答(4*10')1、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条件论的基本观点。
3、谈谈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4、认识的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二、论述(2*15')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2、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化论的基本观点。
三、作者(2*8')大同书大学问道德经复性书论衡通书论语(忘了两个,欢迎补充)四、名词解释(4*6')1、五行2、八识3、离坚白4、鹅湖之会五、论述(2*20')1、孟子“仁政”思想评述。
2、程朱理学“理”的主要内涵。
中国哲学原著一、出处或作者(2*15')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3、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4、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5、道不离人,人不离道。
(坛经)6、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7、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8、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9、若无心而已,尔介有心,即具三千。
10、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11、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
(王守仁)12、性者,心之理也;情者,性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
(朱熹)13、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剩下两个忘了二、原著填空(2*10')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4、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三、翻译(2*20')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2、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俗谓之道,尽嗛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势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
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
四、简述(3*20')1、谈谈你对郭店楚简的了解。
2、结合三(2)简述“道枢”。
3、结合三(3)简述“蔽于用而不知文”“蔽于天而不知人”。
考后感:这次南大的试题普遍比较简单(复习全面牢固的基础上),除了原著部分有四条以前没考过,“郭店楚简”也比较令人意外(不过南大的本科教材,郭齐勇《中国哲学史》有对于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和《性自命出》的介绍。
这也提醒大家,在复习中尽量以学校参考书或本科教材为主,必要的书籍为辅。
另外,南大研究生网站上的数目过时了,尽量换郭齐勇《中哲史》和新版合订版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郭齐勇的中哲史论述比较全面,但非常杂乱,必须自己整理笔记。
宋明理学最好按陈来那本复习(只要学“周张程朱陆王”就完全可以)。
原著是南大一直比较强调的,所以在历年的真题基础上,多看看庄子、荀子的翻译(先秦哲学就这两人的文言文最难懂,尤其庄子《齐物论》)此外,抓好先秦原著。
其余的原著选段课本上出现的就可应付了。
最最重要的两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身体不强,心情遭殃!今年我重点抓基础,尤其是“仁政”和“理”以及名词解释,所以拿到题后觉着比较简单,以至于心情有点小激动,后来平复了一下才缓过来。
南京的气温降到了少有的零下七八度,南大的所有考场没有暖气,我的考场是大阶梯。
考英语之前的中午,我发烧、头疼、腿酸。
一量体温,37.7。
当时真的是全身疼痛难忍,以至于考英语进考场前,我一个男生,坐在楼道的阶梯上,旁若无人的泪流满面,女友一直在旁边给我打气。
考完英语,崩溃的感觉。
晚上量体温,38.3,吃完药躺下,疼痛得睡不着,已经开始烧的耳鸣了,一量,38.5.最后不得已,在女友的搀扶下,来到鼓楼医院输液,回到住的地方,已经凌晨两点。
幸亏女友一直在身边陪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爱人。
也让我的爸爸妈妈担心了。
回来躺下,我想,我已经完了。
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羽绒裤,围着围巾,揣着热水袋,坐着棉毛垫。
我准备得如此充分,以致于当时就感觉天要亡我,真的绝望。
去年没考上,今年飘到南京,住在南大旁,就是为了考上中国哲学,结果却这样。
好在专业课不难。
熬了两年,就等这两天,却不幸掉了链子。
我不甘心,所以我选择坚持!絮叨了那么多,希望学弟学妹们注意抓牢基础,平时背熟笔记,锻炼好身体,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要蹉跎岁月。
最后,以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与各位热爱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战友们,共勉!2012年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各位同学,欢迎来到我的这个帖子,我最想说的是,南大的题看似不难,但让你在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写七道论述题,不是一件易事。
(例如哲学综合,马哲三道简答两道论述,中哲六个名词解释两道论述;计算方法是两个名词解释折合一道简答,两个简答折合一道论述;每道论述大约三十行字数)。
好了,废话少说,列位上眼了!611哲学综合一、简答(3*10')1、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3、怎样理解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二、论述(2*20')1、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解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长期性。
2、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重要意义?三、选择题(8*2',送分题,缓解考试紧张情绪)例如,《论衡》的作者是?a.王充其他的都很简单,在此不赘述了四、名词解释(6*4',送分题,在4-5行的篇幅里尽量表现更多的内容)1、五行2、四端3、性三品4、独化5、理一分殊(今年很特别,名词解释考到了,原著又考到了论述题)6、无极而太极五、论述(2*20',两道论述最见功力,我相信大家都能对这两个问题发表自己或多或少的看法,但是你能做到在很少思考时间乃至没有打草稿的时间里,全面详细地论述这两个大题吗?你能做到半小时之内,在A4纸张上写整一面吗?)1、老子的“道”论述评。
2、儒、墨思想比较。
912中国哲学原著一、填空(10*2',送分题,你要是答不出来不能怨出题老师)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二、出处或作者(15*2',送分题,建议同上)1、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3、唯天下至诚,为能经论天下之大经。
《中庸》4、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5、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
《坛经》6、心即性,性即理。
王阳明《传习录》7、居敬涵养。
(具体哪句我忘了)朱熹8、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国语》9、人之血气心知。
戴震10、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李贽11、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二程全书》12、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王弼剩下三个,忘了。
呵呵。
三、翻译(2*20,重头戏,今年出了《答杨时论西铭书》,有点意外哦)1、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2、《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
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
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无别而述兼爱,至于无父之极,义之贼也。
予比而同之。
过矣。
四、论述(3*20')1、根据三1,论述“一阴一阳之谓道”。
2、根据三2,论述“理一分殊”。
3、《齐物论》是怎样的典籍?试述其主要思想。
2013南京大学中国哲学真题哲学综合:简答:1、人性的具体性2、认识在本质上是能动的反映活动3、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论述: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由的理解(具体怎么说的忘了)2、请谈谈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科学的方法论价值的理解选择:很简单,送分题名词:1、五德终始 2、太虚即气 3、法界 4、忘了论述:1、先秦儒家的基本观点2、佛教、道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举例说明。
原著:前两道忘得差不多了翻译:庄子齐物论的一段心经一段论述:1、《太极图说》2、对“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简评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简评2013年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哲学综合真题(回忆版)一、简答题(10*3)1、如何理解人性的具体性?2、如何理解认识在本质上是能动的反映活动?3、如何理解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二、论述题(20*2)(详细表述记不清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对人的自由问题2、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研究文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选择题(2*10)记不清了,都是比较基本的常识,要么选著作,要么选人物。
如直接研究孟子的著作;现代新儒家第一代人物;《仁学》的作者四、名词解释(4*5) 1、天人相分 2、五德始终 3、太虚即气 4、本心 5、法界五、简述题(20*2)1、试述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学术观点2、请举例说明佛学、道教对新儒学(宋明理学)的影响一、写原著或者作者名(2*15)(记不起了,都是比较常考的句子)1、夫民,神之主也2、物物者非物3、造物者无主,而物自造4、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主者,命也6、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7、8、圣人有性而无喜怒哀乐9、性,心之理也;情,心之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10、11、12、物指非物,指非指也13、14、人心有病,须是剥落15、二、原著填空(2*10)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2、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圣希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翻译(40)1、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