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八年党课讲稿健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新市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张姝娟二〇〇八年六月健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
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
从调查数据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要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据研究认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问题。
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对象又是人,因此工作投入比较大,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
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技术等多种因素,而人们又往往以成绩衡量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
此外,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
健康的心理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一。
心理学家提出要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心理健康意识,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纠正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克服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吴思孝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俞国良等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唐绍文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特征体现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责任感,自我效能和情绪,创造性,工作态度和素质方面。
这一结果与一些学者的观点有较大的一致性,道德品质是人们共同生活以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人身上的体现,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严格上讲不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些教师在心理健康观上对道德品质的过分重视会促使他们过分拘泥在一些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真正重要的方面。
可见,目前教师尤其是年龄较长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观比较陈旧,未能较好地体现时代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因此,更新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培养教师全面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教师心理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科学研究: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个人生活方式),按这个比例,如果一个人无先天性遗传疾病,那么绝大部分的因素就完全在于自己了。
因此大家要树立一个这样的观念: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掌握健康养生的主动权,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
主动获取有利于健康的知识,摒弃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健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理想的身心健康状态应达到以下几点:1.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很顺利,在顺境中热爱生活并不难,在逆境中热爱生活却不易,这需要达到较高的认识水平和修养境界。
真正热他不爱生活的人,深知他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如意,但会因此而怨天尤人,他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他所能改变的东西,去适应他无能为力的东西。
他不仅热爱轰轰烈烈的生活,也热爱平凡普通的生活;当他作为售货员站在柜台前,千百次地用同一套言词为顾客介绍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当他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年复一年地教孩子们学“加、减、乘、除”的时候,当他在家里每天都得完成一日三餐的时候……对这些他眼前必须做的事情,他不会感受到单调乏味,反而会感到有无尽的乐趣,甚至还会发现其中具有某种崇高的意义。
2.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因为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远,更容易从宏观上、本质上认识生活、把握生活,所以具有宽阔的胸怀,对人对事都很宽容。
这种宽容是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勉强或违心的表现。
他不苛求于事,也不苛求于人,只争取尽可能的好,决不去追求十全十美。
升学考试失败也好,失恋也好,顶头上司不欣赏自己也好,有人在背后造谣或拆台也好……都不会使他陷入烦恼不能自拔。
3.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别人有的各种欲望他也有,只是他的欲望是适度的,他不会让任何一种欲望无限地膨胀,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他不排斥物质生活,但更注重精神生活;他不排斥名利,但他从不把名利看得太重,始终是名利的主人而不是名利的奴隶;他也需要赚钱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需要,对合理的劳动所得他不会嫌太多,但当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他就不会把积累个人财富作为头等大事而绞尽脑汁了,他更关心的则是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怎样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4.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他既清楚自己的长处,也清楚自己的短处;他深知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人是社会人,生活在由个体组成的联合群体中。
社会适应良好是现代人社会生存的基础。
如果个体不被群体接纳、个体与社会隔绝或是对抗,不仅是个体的不幸,甚至可能遭致毁灭,同时也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并给社会带来灾难。
社会适应是21世纪健康概念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健康的人与社会确实保持密切联系,发展着稳定而确切的人际交流交往,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宽容大度,却又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努力适应社会,改造社会。
他充满自信,他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同时也知道如何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来创造尽可能大的人生价值;他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有可能屡遭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不会因感到一败涂地而从此一蹶不振,他可能会调整前进的方向,但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也不会从根本上认输。
5.情绪波幅不大,心境良好他和所有的人一样,喜怒哀乐忧恐惊,各种情绪样样俱全,但他一般不会因个人的得失和荣辱以及环境的不如意而引起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他的情绪波动持续的时间短;他生活在现在,他的情绪反应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他的心境的基调是轻松愉快的,即使是在较严重的问题或较大的困难面前也常常如此,此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脸不改色心不跳。
6.善与人处他很清楚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最亲密的人)都有明显的缺点,但他更看重的是他们的优点;他对人怀有广泛的爱心,善于容忍和忘记别人的过失;他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当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由衷地乐于牺牲个人的利益;在集体中,他始终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不会为讨好别人而违心地做一些事情,不会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接纳而不顾原则地盲目附和;他不拒绝他人的帮助,也不依赖他人,因为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他经常帮助他人,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因而他并不希求得到等量的或超量的回报;他可以和各种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善于享受独处的超然,凭着自然、真诚、热情和理性,他会获得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好感,但他并不期盼人人都能理解他、人人都能说他好,只要问心无愧,就坦荡荡,继续努力,不断进取。
7.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完整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合理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不断调适和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与人类社会民主进步的总趋势同步发展;勇于接受时代前进的挑战,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并能积极作用于周围环境,改造和创造更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健康环境;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投入创造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社会生产劳动中。
具体来说社会适应性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具备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具备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
健康是一,家庭、事业、财富、名誉、地位、子女等都是一的后面的零,一没有了,后面的零再多也等于零。
这足以说明健康的重要。
健康是生命的基础。
拥有健康虽不代表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一无所有。
健康是成功之本。
健康的身体是体力和智力的载体,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基石。
所以欲成就大事者,必须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自己的体力,发展自己的智力,并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事业之中。
历史上有重大成就的人物,往往都很重视身体健康。
也正是因为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才成就了他们伟大的事业,使其成为千古伟人。
反过来,有许多英才俊杰,在建功立业、大展宏图之际,身体被病魔击垮,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健康,人若没有健康作保证,生命价值就难以体现,美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
第一位成功人士,首先是一个健康的人,他须有健康的心智、健康的体魄,才能去学习知识,与他人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健康人生就是成功人生。
人的期望值越高,实现它的难度就越大,引起的挫折感也越大。
为了避免频繁地遭到挫折,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己得的成就,自然心情就舒畅了。
不对他人期望过高,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愿望去要求别人,更不应该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需要。
凡事要靠自己争取,避免失望带来的痛苦;对别人甚至是与自己关系很密切的人,要有宽容之心。
遇事要适度。
学会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处事宜从大处看,努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对任何事情都不苛刻,能伸能屈,才能使自己不陷于烦恼之中。
我们大声惊呼:心理疾病在蔓延,我们面临新挑战。
把心理病魔从校园赶出去,让教师的心灵充满阳光,已经刻不容缓!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在此我诚恳的向各位老师道一句:老师,请关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