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文件归类
技术标准平台文件
文件编号
WHCR-PM-E-002
编制部门
工程管理部
文件名称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版本/修订
V2.1
编制日期
2011/3/9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签 发二零一一年六月一Fra bibliotek开始实施文件归类
技术标准平台文件
文件编号
WHCR-PM-E-002
编制部门
工程管理部
文件名称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4)完成厚聚氨酯涂膜施工后之后,先施工外墙粘贴2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至顶板上部250mm;后用在顶板粘贴2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至外墙阳角以下250mm;
防水保护层:外墙为砂浆+砖砌体墙保护层,顶板为砂浆层保护外加顶面构造层施工。
4.1.2.3节点图:
4.1.2.4节点图:
4.1.3固定式穿墙管道防水构造
4.1.3.1 做法说明
4.1.1.2构造做法
1)砖模为确保底板外侧周边防水层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底板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底板外侧砌筑厚度不小于240mm 的砖墙,砖墙内部抹灰,外部回填夯实以防止浇筑底板混凝土时变形爆模。砖模定位应预留出抹灰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厚度。 砖模须高出底板面 150mm 以上;
2)底板防水附加层在底板垫层与砖模阴角处施工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水平外伸及上翻各不小于250mm。底板较薄时,卷材防水附加层可延伸到底板上角不小于 250mm 并预留。防水附加层牢固地粘贴在砖模上,并临时在砖模上部收口。防水附加层材料及做法同防水层;
3)底板防水层防水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防水层,防水层采用不小于3mm 厚的自粘式防水卷材。底板侧面防水层应牢固地粘贴在砖模或防水附加层上,并在砖模上部临时收口。卷材在砖模顶面留出足够长度至止水钢板上部;
4)底板侧面防水保护层在防水层上抹厚度不小于 20mm 的 1:2 水泥砂浆保护层,上部与底板顶部平齐;
2)外墙1.7mm厚聚氨酯涂膜分必须三遍施工成活,分遍成活的每遍厚度须控制在0.7厚以内;操作顺序:从下向上施工,第一遍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报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遍防水层施工,不得有汽孔、汽眼、流脱和漏涂等现象;第二遍防水施工完成后报验合格后开始第三遍工序;
3)顶板1.7mm厚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同样必须三遍施工成活,第一遍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报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遍防水层施工,不得有汽孔、汽眼、流脱和漏涂等现象;第二遍防水施工完成后报验合格后开始第三遍工序;
验收流程中的所有工序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工程结算;
3.1技术措施原则:
工艺要求:过于复杂的工艺往往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实现,不合理的工艺则导致防水失败,所以在工艺上要严格按本标准施工。
排水原则:防水工艺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排水。如果在防水体系中存在积水情况,则非常容易产生渗漏。强化结构构件和围护构件的自防水功能:混凝土墙、柱、板、墙体砌筑、抹灰层、塞缝等必须具备自防水的功能。如果不能做到自防水,则防水体系始终存在隐患。所以对工艺进行设计时,应特别强调对构件自防水相关的节点要求。
版本/修订
V2.1
编制日期
2011/3/9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编制目的
加强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推行项目施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润置地(武汉)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建的所有项目,其现场防水施工及管理适用本管理标准;
3
本标准为现场施工必须执行的文本(与设计或其它文件有冲突时,按本文件执行),投标人投标时必须认真考虑,竣工结算时一律不再增加任何费用。防水工程实行“样板引路”管理,大面积
基层清理:基层必须清理干净,要严格验收制度,包括二次结构防水构件及补洞时的清理及防水涂料施工前的清理。
3.2管理措施原则:
材料控制:所有进场的防水材料必须确保发包人指定的品牌产品,进场抽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强化交底:通过强化交底制度让具体操作的人员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并加强过程的监控。承包人必须在施工前作施工交底工作。
5)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上部一次压光抹平。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须注意防水层不被破坏;
6)底板上部阳角防水附加层底板及墙体混凝土干燥后方可施工防水附加层。施工防水附加层前须清理干净底板及外墙的污染物,并修补好缺陷。侧墙上先在钢筋混凝土面上做1.7厚的聚氨酯防水涂膜施工,分遍成活,每遍厚度须控制在0.7厚以内;卷材防水施工时,先将砖模上的防水层临时保护拆除,再将预留的卷材自粘面牢固地粘贴在侧墙上面,聚氨酯与卷材防水层搭接部位要求在止水钢板上部,且搭接宽度不少于250mm;
9)防水保护层 底板外伸部分防水层,采用20mm 厚 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
4.1.1.3节点图:
4.1.2 地下室外墙、顶板及其交接转角处防水构造
4.1.2.1 做法说明
本防水做法,全部为结构层表面防水施工,使用材料为1.7mm厚聚氨酯涂膜和2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
4.1.2.2构造做法
1)基层处理:外墙及顶板防水层施工前须使用砼将基层修补平整、不得有钢筋头等杂物,结构层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尘土或砂浆等基层处理完成后报验,验收合格后,满刷冷底子油一道,操作顺序由下向上施工,报验收合格后开始防水层施工;
4
4.1地下室与基础部位
4.1.1 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转角处防水构造
4.1.1.1 做法说明
采用砖墙+抹灰作为底板端部模板,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将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粘贴在砖模上然后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注意对防水层的保护。底板未做防水时,底板外侧砌砖胎模(部分因现场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模板),拆除模板后,底板防水层沿外墙至止水钢板上部即可,注意防水附加层粘贴面保持干净不受污染。侧外墙以上全部为结构层表面防水施工,使用材料为1.7mm厚聚氨酯涂膜和2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
成品保护:防水层施工完后应避免随意开凿等对防水层的破坏,在后续各道工序施工时,应加强成品保护措施,原则上封闭施工。
施工部位:所有防水层必须按发包人的技术要求,必须做在结构层表面。
节点处理:所有节点必须按要求做防水加强层。
验收管理:所有工序验收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