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标模版目录一、基本规定1.1适用范围1.2目的和使用方法1.3特别说明1.4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二、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1施工测量2.2打桩工程2.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2.4地下室及基础工程2.5主体结构工程2.6屋面工程2.7楼地面工程2.8钢结构工程2.9装饰工程2.10门窗工程2.11油漆及涂料工程2.12水电安装2.13其他施工技术措施2.14附件:装饰装修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三、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要点3.1.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3.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要点3.3.主要技术质量控制措施3.4.沉降观测技术控制措施3.5冬雨夏季施工组织措施四、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要点4.1安全生产管理4.1.1确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4.1.2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4.1.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4.2治安保卫管理4.3文明施工管理4.3.1进行动态管理4.3.2建立岗位责任制4.3.3勤于检查、及时整改4.3.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和要求4.4 职业健康管理4.4.1 劳动保护4.2.2 生活条件一、基本规定1.1适用范围本模版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住宅、共建、厂房、桩基、基坑围护、钢结构、装修、幕墙等)的技术标编制。
1.2目的和使用方法1.2.1采用技术标模版目的是为了简化技术标大篇幅的、通用的内容,提供评标效率,使评标专家能集中精力对技术标有实质性、针对性点内容进行评审。
将技术标中的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要点、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要点三项内容制成本市统一的技术标模版。
1.2.2就技术标模版的内容,各投标单位在编制技术标时不必重复编写,只要明确响应技术标模版的哪一条即可。
投标单位可在响应技术标模版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自身的优势进行补充,单独立一个章节:“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合理化建议”。
1.3特别说明装饰装修工程及幕墙工程可能涉及到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特别多,故将装饰装修工程(含幕墙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作为附件单独编写。
1.4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技术标编制、施工中需遵循下列的主要规范、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2-2002(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3-201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8-2003(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5-2001(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8-2002(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207-2002(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10-2002(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9-2002(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411-2007(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0300-2001(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50326-2006(13)《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42-2002(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303-2002(15)《工程测量规范》50026-93(1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50107-2010(17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T 10-2011(18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T223-2010(19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214-2010(2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162-2008(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20-2012(2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130-2011 (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范》33/1035-2006 (2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9-2011(26)嘉兴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7)《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3-0201)二、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1施工测量各类房屋工程因规划红线有要求,且结构形状各异,对测量放线要求较高,稍有差错即将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及质量,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尽是使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对于转角处的结构,应有专项措施。
2.1.1测量放线基本准则:1、验线工作要主动,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施工前,要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恰商、起测点位置及其他已知数据应为原始资料,最后定案的资料应正确、有效。
3、按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方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要求:a、仪器的精度要适合验收要求的需要,并校正完好。
b、要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修整。
c、验线本身要先行符合校核。
5、要独立验线,即验线人员所用的仪器和测法,要尽量与放线工作不同。
6、验线部位主要有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轴线与其控制桩);原始水准点,引测标高和±0.000标高线;放线中精度最薄弱的部位,以考查放线精度。
7、误差处理:7.1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1/√2倍限差,应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7.2两者之差超过√2倍限差,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时要害部位,若是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2.1.2测量计算工作基本要求:1、图纸上的数据和作业观测结果是计算工作的依据,计算前应认真仔细逐项审阅与校核,以保证计算依据的正确性。
2、计算一般均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
按图纸或外业记录在计算表中填写原始数据时,严防转抄错误,填好后,应换人校对,这项校核十分重要。
3、计算中必须做到步步有校核。
每项计算应在前者数据经校核无误后,方能进行后者数据的计算。
校核方法以可靠,简单为原则。
4、计算中所用数字应与观测精度相适应,在不影响结果精度的情况下,要及时删除多余数字,以提高计算精度,删除多余数字时,宜保留到有效数字的后一位。
3.1.3测量放线方案:1、了解、熟悉图纸,为整个工程测量放线提供有效依据。
2、了解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放线方案,应以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开工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暂设工程布置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3、了解工程概况,包括场地面积与工程位置。
4、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包括场地与规划红线的关系、定位条件及工程对测量精度要求。
5、根据设计总平面与施工现场布置总体平面图,确定拆迁次序与范围,测定应保留的地下管线,地上建筑物,场地平整与暂设工程定位放线。
6、起始依据是规划红线与水准点,则应校算和核测。
7、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与施工要求,按照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现场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
2.1.4平面控制网确定:1、采用矩形平面控制网,应根据设计定位条件,建筑物形状和轴线尺寸以及施工方案现场情况全面考虑,对占地面积比较大的项目,宜在四周采用平面控制网。
正确地测定与保护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位置,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精度和顺利进行的基础。
因此控制网建立后,其各桩位应严格保护起来,控制网轴线与桩位间距宜控制在30~50M为宜,桩位要进行随时复测。
同时要在控制网桩位上建立临时标高,以便随时复测工程各层的标高的准确性。
2、为了保证平面控制网的相应精度,应以设计的指定的一个红线桩的点位和一条道路边线的方向为准进行测设。
根据场地工程网形及精度要求不同,采取有效的测设以保证施工需要及精度要求。
2.1.5定位放线: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整个建筑工程平面位置的关键坏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否则后果难于处理。
1、根据现场平面控制网或主轴线测定,在测定建筑物四周大角和各细部轴线位置,首先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轴线控制桩,可在建筑物基坑外1~10M处作为建筑物定位和基坑开挖的依据。
因此要采取可靠措施保护这些控制桩。
2、测定点位的方法可取极坐标法,由控制网引出定位各轴线交点的角度,再用钢卷尺测量两点距离,定出各轴线交点桩位,各轴线桩位要不断地从控制网各部位复核,以减少误差的积累。
2.1.6轴线垂直度控制进场后,根据规划处的定位依据进行工程的定位,在建筑物的四个方向作十字控制线。
在控制线的各端作牢固的引桩,或用经纬仪在延长线上的其它建筑物上作出明显标记。
进场后,及时对工程轴线进行测量、复核,确保工程轴线的正确。
紧接着进行基础梁等轴线的投测。
上部结构施工时,通过引桩投点,把十字线引入±0.00以上的柱子上,到楼面后弹出十字线,用经纬仪进行对四周标记复核,无误后,再按十字线弹出各部位轴线。
轴线垂直度控制的主要仪器采用光学垂准经纬仪。
仪器精度:一测回垂准测量的确良标准偏差≤3/100000(即在100米高度上垂准点对铅垂线的标准偏差≤3)即≤6"一测回水平方向测量标准偏差≤±6"一测回垂直角测量标准偏差≤±10"光学对中误差(0.9─1.5m范围内)≤0.4。
2.1.7标高控制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水准基点,在现场选择便于观测又较为永久稳固的地点设置标准水准点。
上部结构施工时,选择外墙柱子作一明显标记以后依此为准,逐层向上铅直测量,每一层长尺复核,防止累积误差,每层标高到位,用水准仪倒向别的柱、墙等主要部位,用红漆作标记。
以高出楼面500为宜,便于钢筋、木工、•安装工掌握标高尺寸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
每层拆模后,即用墨斗弹出水平线,标高以高出楼层100为宜。
为砌墙、管道安装等提供高度依据。
粗装修后,•把每层水平弹在墙面上,进行安装、吊顶、楼面等工序的标高控制。
2.2、打桩工程:2.2.1、预应力管桩拟投入N台打桩机械,具体工程的施工拟由专业班组完成。
准备工作:(1) 认真处理高空、地上和地下障碍物。
(2) 对现场周围(50m以内)的建筑物作全面检查。
对危房进行必要的处理。
(3) 对建筑物基线以外4~6m以内的整个区域及打桩机行驶路线范围内的场地进行平整、夯实。
在桩架移动路线上,地面坡度不得大于1%。
(4) 修好运输道路,做到平坦坚实。
打桩区域及道路近旁应排水畅通。
(5) 在打桩现场或附近需设置水准点,数量为两个,用以抄平场地和检查桩的入土深度。
根据建筑物的轴线控制桩定出桩基每个桩位,作出标志,并在打桩前,应对桩的轴线和桩位进行复验。
(6) 打桩机进场后,应按施工顺序铺设轨垫,安装桩机和设备,接通电源、水源,并进行试机。
然后移机至起点桩就位,桩架应垂直平稳。
压桩程序如下:测量定位→桩尖就位、对中、调直→压桩→送桩(或截桩)。
(1) 测量定位。
施工前放好轴线和每一个桩位,在桩位中心打一根短钢筋,并涂上油漆使标志明显。
如在较软的场地施工,由于桩机的行走会挤走预定短钢筋,故当桩机大体就位之后要重新测定桩位。